第六节 临床大夫如何与哲学结缘

临床大夫需要培育哲学气质,那是一种不同凡响的职业穿透力、学术领悟力、临床领导力,从领地狗到荒原狼,从战士到将军。临床生活中富含哲学内核,如范畴与张力,知识与信仰,工具与价值,战略与策略等。哲学思辨是对生理、心理空间的哲学抽象,通过正反合的思维镜像转换,开启新的思维空间,实现认知的深化,观念的升华。

临床大夫不需要经院哲学,需要临床哲学。临床哲学包括生存哲学与干预哲学两个侧面。首先是患者的生存哲学:疾苦境遇,死亡不安、恐惧境遇下的生存,如何接纳痛苦、豁达生死,医者通过共情抵达患者的生存境遇,实现以信息共享、情感相通、价值诉求相近的共同决策。其次是医者的干预哲学(即思维容涵性),要干预,不要干预主义,要适度干预,不要过度干预,着眼于扶弱,而不是助强、甚至助狂,不仅在躯体层面干预,还要在心理、社会交往、灵性层面干预,不仅要救助,还要拯救、救赎,接纳姑息妥协,顺应生命的自然归途;要技术,不要技术主义,手中有技术,也不滥用,有高新技术,依然保持对生命的敬畏;要科学,不要科学主义,科学不是万能的,医学不是纯粹科学,接纳、探究临床中的不确定性、混沌性、偶然性、偶在性,艺术性;要规范,不要教条主义,追求个性化,适度讲规范,适时讲变通,因人应时因地制宜;要创新,不要猎奇主义,反对 “新就是好”、“老就是朽”的刻板印象。

经过不断地思索与磨砺,就可登堂入室,渐入佳境,从结缘到结合,从有哲学气质的医生到医生哲学家。最初始于自发地寻求哲学修辞镜像,与哲学思辨的透析,寻求独到的认知范畴,寻求全新的价值归纳,深刻的思想洞悉,达成有内容的精神发育。包括对患者生理、病理境遇的哲学认知、归纳,对医者干预模式与尺度的哲学思辨。继而自觉地将临床事实与观察、体验与感悟、理论与方法哲学化,纳入哲学的认知轨道、体系、框架之中去建构,去反思。

(王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