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议说明

1.评估鼻咽癌远处转移(M分期)
鼻咽癌患者约有40%~60%死于远处转移,多出现在放疗后1~2年。鼻咽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包括肺、骨及肝脏,脑转移较少见。鼻咽癌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均表现为 18F-FDG高摄取,PET/CT常规全身扫描可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全身的累及范围,对于检出远处转移灶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利于鼻咽癌远处转移(M分期)的评估 [1~4]
2.鼻咽癌治疗后复发及转移评估
鼻咽癌治疗后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可导致鼻咽部软组织增厚,使CT、MRI在鉴别肿瘤残余、复发和瘢痕形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18F-FDG PET/CT可同时获得鼻咽部形态改变的解剖信息及病灶的代谢信息,对鼻咽癌残余、复发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因为残余或复发的肿瘤组织代谢率明显高于治疗后形成的纤维瘢痕。PET/CT在诊断鼻咽癌残余和复发方面的临床实用价值明显高于CT,而适合用于CT、MRI难以定性者。同时PET/CT全身显像可以发现治疗后远处转移及淋巴结灶。
3.不明原发灶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原发灶诊断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是指颈部出现明确的淋巴结转移癌,经过适当的检查而未发现原发灶的患者,该肿瘤称为隐匿性或原发灶不明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灶常位于鼻咽部、扁桃腺及舌根部等,临床上常常是首先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其中部分患者经过常规影像学方法可以检出原发灶,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检出原发灶。恶性肿瘤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组织学的同源性,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 18F-FDG PET/CT属于肿瘤阳性显像,并且常规即为全身扫描,对于寻找隐匿性原发病灶具有明显的优势 [1~3]
4.评估鼻咽癌淋巴结转移(N分期)
鼻咽癌常见咽后间隙和颈部淋巴结转移,40%鼻咽癌患者以颈部包块为首发症状,60%~80%患者初诊时即可触及颈部包块。淋巴结转移灶多位于上颈部乳突下至锁骨上区,常以胸锁乳突肌为中心分布。晚期患者可有腋下、纵隔、腹膜后,甚至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转移。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一般采用CT或MRI,其诊断依据主要根据淋巴结的大小。但肿大的淋巴结不一定是转移灶,炎症、手术及放化疗等均可致淋巴结反应性增大,而正常大小的淋巴结也可能是转移灶,仅以大小作为判断标准易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 [5,6]。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依据主要是淋巴结对 18F-FDG的摄取程度,可采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法。淋巴结出现 18F-FDG的摄取程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者为阳性,勾画感兴趣区(ROI),计算标准化摄取值(SUV),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 [7]18F-FDG PET/CT显像是CT、MRI有效的补充手段。
5.鼻咽癌疗效评估
鼻咽癌对放疗、化疗有效的反应首先表现为代谢降低,肿瘤的增殖减缓或停止,随后才出现肿瘤的体积缩小或消失。 18F-FDG PET/CT显像可同时提供代谢和解剖结构信息,可在治疗的早期即可显示肿瘤组织的代谢变化。因此,可以在CT或MRI出现病灶体积变化之前获得疗效信息,对鼻咽癌疗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免除不必要的治疗,减少副作用,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6.鼻咽癌原发灶的诊断
鼻咽癌原发灶依靠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影像学检查对鼻咽癌原发灶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CT和MRI诊断鼻咽癌的依据主要是鼻咽部软组织增厚或软组织肿块,鼻咽腔形态改变,左右不对称,咽隐窝变浅或消失等。但是部分鼻咽慢性炎症也可出现鼻咽部软组织增厚,甚至表现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因此单纯依据形态改变缺乏特异性,另外部分较小的鼻咽癌可隐藏在黏膜下或鼻咽部正常软组织内而易出现假阴性。因此单独依靠CT和MRI进行鼻咽癌的定性诊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PET/CT显像鼻咽癌原发灶PET表现为 18F-FDG高摄取,可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或厚片块状高代谢病灶;并可同时获得CT影像及PET高代谢与CT解剖形态同机融合影像,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印证,对鼻咽癌原发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鼻咽部炎症、腺样体肥大及鼻咽部淋巴瘤等 18F-FDG PET/CT显像也表现为高代谢病灶,需要加以鉴别。
7.用于鼻咽癌放疗照射野范围勾画
放疗是一种肿瘤局部治疗方法,放疗追求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剂量精确地分布到所要照射的靶区内,而且最大限度降低肿瘤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以获得最大治疗效益。 18F-FDG PET/CT显像可提供肿瘤的葡萄糖代谢信息,对于鼻咽癌放疗照射野范围的勾画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8,9]
(王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