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患者女性,17岁,学生,头晕乏力二月,加重十天。患者2个月前渐感头昏、乏力,近10余天来症状加重,精神疲乏,食欲差。门诊拟诊贫血收住入院。发病前未服用特殊药物。自述二年来因减肥每日膳食极为单调,极少佐食新鲜蔬菜,更少进食肉类食物 [1]。否认呕血、黑便及尿色深黄。月经14岁初潮,近期周期不规律,量少。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
(一)入院时
1.诊疗情况
入院查体:T 37℃、P 98次/分、R 20次/分、BP 120/75mmHg;神清,发育正常,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舌质红,舌面光滑,舌乳头轻度萎缩,有微痛感 [2],颈软,甲状腺不大,HR 98次/分,律齐,未及杂音,肺部未及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下肢不肿,四肢肌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3.2×10 9/L,Hb 83g/L,PLT 63×10 9/L,MCV 122fl,网织红细胞0.9%;二便常规正常,隐血阴性;肝肾功能正常,LDH 552U/L;血清铁正常范围;血清叶酸5nmol/L,血清VitB 12 38pmol/L [3]。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思维提示
(1)本病病因是由于维生素B 12及叶酸缺乏所致。叶酸的体内活性形式四氢叶酸和维生素B 12是细胞合成DNA过程中的重要辅酶,当叶酸和维生素B 12缺乏到一定程度时,细胞核中的DNA合成速度减慢,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时间延长,而胞浆内的RNA仍继续成熟,细胞内RNA/ DNA比值增大,造成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发育滞后于胞浆,形成巨幼变。该患者长期素食导致叶酸和维生素B 12缺乏进而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故应改变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从而达到去除病因的目的。
(2)维生素B 12及叶酸缺乏可导致DNA合成的障碍,影响到增生旺盛的上皮细胞导致萎缩出现消化道症状,以舌炎最为突出,表现为舌质红、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被称“牛肉舌”,伴疼痛,对热感、酸、食物特别敏感,经常出现舌部溃疡,舌面裂纹等。因此需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使之保持清洁、湿润,促进食欲。
(3)贫血:患者Hb 83g/L,贫血貌。维生素B 12和叶酸在细胞核的DNA的合成过程中是重要而必需的辅酶。当维生素B 12和(或)叶酸出现缺乏,或者其代谢发生紊乱时,DNA的合成即发生障碍,影响到骨髓造血细胞而形成贫血,同时维生素B 12缺乏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典型表现为四肢乏力等。因此患者要加强防护,预防跌倒。
2.护理评估
患者有贫血、口腔问题、营养缺乏等表现。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住院过程中
1.诊疗情况
入院后行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1.7∶1,可见到巨型晚幼粒和巨型杆状核粒细胞,红系占30%,可见到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全片见巨核细胞20只,可见到巨核细胞核过度分叶;骨髓细胞外铁(+++)。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予叶酸片10mg每日三次口服;弥可保片0.5mg每日1次口服 [4]。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迅速好转,网织红细胞第4天增高至3%,第7天达最高值15%,后逐渐回降。治疗第14天患者WBC 6.9×10 9/L,Hb 107g/L,PLT 183×10 9/L。
思维提示
(4)药物补充治疗要补充足量,直到补足应有的贮存量,维生素B 12缺乏单用叶酸治疗是禁忌的,因会加重神经系统损害。凡恶性贫血内因子缺陷等患者需要终生维持治疗,上述治疗后如贫血改善不满意,要注意有否合并缺铁,重症病例因大量红细胞新生,也可出现相对性缺铁,都要及时补充铁剂。严重病例补充治疗后血钾可突然降低,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血钾大量进入新生的红细胞内,会突然出现低血钾,要及时补钾,尤对老年患者及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同时补充维生素C、B 1和B 6
2.护理评估
患者存在服药知识缺乏,潜在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三)出院前
1.诊疗情况
经过口服叶酸片及弥可保片治疗以及改善营养调理,住院2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给予出院随访 [5]
思维提示
(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预后良好,一般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 12以及调整饮食结构后均可恢复。患者虽经治疗后已基本痊愈,但还需定期检查,指导患者继续做好出院后科学饮食习惯和自我的病情监测。
2.护理评估
患者有疾病预防知识缺乏。
3.护理思维与实施方案

二、护理评价
患者因贫血入院,针对患者贫血症状及口腔问题、营养问题,护理上给予了安全防护及针对性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上进行了周密的病情观察、用药观察及营养指导。最终患者安全度过了各期,痊愈出院。出院前给予了详尽的出院宣教。
三、安全提示
1.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 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及舌炎等,维生素B 12缺乏时常伴神经系统表现,如乏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周围神经炎、亚急性或慢性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表现,后者多见于恶性贫血,小儿和老年患者常出现精神症状,如无欲、嗜睡或精神错乱。叶酸缺乏可引起情感改变,补充叶酸即可消失。维生素B 12缺乏尚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做好安全护理。
2.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新生红细胞形成,可使细胞外钾离子内移,从而导致血钾突然降低,特别是老年人、有心血管疾患、进食量少者,须遵医嘱预防性补钾,并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低钾血症及高钾血症。
四、经验分享
1.维生素B 12和叶酸代谢
维生素B 12为含钴的维生素,仅由某些微生物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 12主要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鱼、蛋和乳制品中摄取。成人推荐每天摄入量为2.0μg,一般饮食中的供给量已远超过需要量。正常成人体内维生素B 12的总量约为2~5mg,其中约2mg贮存在肝内,因此单纯因食物中含量不足而导致缺乏者极为罕见。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新鲜绿叶蔬菜中含量最多,肝、肾、酵母和蘑菇中也较多。食物烹调、腌制及储存过久等均可被破坏,尤其加水煮沸损失量尤大。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类型
(1)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以叶酸为主,我国以西北地区多见,主要见于山西、陕西、河南诸省,常有营养缺乏病史,新鲜蔬菜摄入少又极少荤食,加上饮食和烹调习惯不良,因此常伴有复合性营养不良表现,如缺铁、缺乏维生素B 1、B 2、C及蛋白质。本病好发于妊娠期和婴儿期。1/3的妊娠妇女有叶酸缺乏,妊娠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常发生于妊娠终末期和产后、感染、饮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合并溶血、缺铁及分娩时出血过多均可诱发本病。婴儿期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应用山羊乳及煮沸后的牛奶喂养者,母亲有营养不良、患儿并发感染及维生素C缺乏易发生本病,维生素C有保护叶酸免受破坏的作用。
(2)恶性贫血:
系胃壁细胞自身免疫性(毒性T淋巴细胞)破坏,胃黏膜萎缩导致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 12吸收障碍,好发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多数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但也有少数幼年型恶性贫血,后者可能和内因子先天性缺乏或异常及回肠黏膜受体缺陷有关。90%左右的患者血清中有壁细胞抗体,60%的患者血清及胃液中找到内因子抗体,有的可找到甲状腺抗体,恶性贫血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显著萎缩,有大量淋巴、浆细胞的炎性浸润。本病和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患者家族中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脊髓后侧索联合变性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于70%~95%的病例,也可先于贫血出现。胃酸缺乏显著,注射组胺后仍无游离酸。
(3)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药物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分为二大组:一组是用叶酸或维生素B 12治疗有效者,另一组是应用上述药物无效者。一些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钠、新霉素、秋水仙碱、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可影响小肠内维生素B 12的吸收。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扑米酮等,柳氮磺胺嘧啶及口服避孕药等,可影响小肠对叶酸的吸收。抗代谢药如6-巯嘌呤、氟尿嘧啶、羟基脲及阿糖胞苷等,可导致合成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