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三方是治疗虚烦的名方,后世虽然单用小方者少,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极多。专门治心烦不得眠,心中懊 ,气机怫郁证。
(2)组成:
栀子豉汤由栀子、豆豉而成;栀子甘草豉汤由栀子、甘草、豆豉而成;栀子生姜豉汤由栀子、生姜、豆豉而成。
(3)功用:
三方皆有清宣郁热之功用,但是各方又有自己的特点,后世治疗虚烦多有发展。
(4)主治:
《伤寒论》第76条曰:“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总之,是治疗虚烦证的。虚烦是指吐下后余热所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而是无形邪热结聚所成。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76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虚烦不得眠”为主症;“发汗后,水药不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为误治、性症、以方测证。
因为“虚烦不得眠”,是无形邪热郁遏胸膈,障碍气机,热扰神志而虚烦不得眠。“发汗后”,汗出过多,水分带走热量过多而伤胃阳,不得腐熟水谷为之;“水药不得入口为逆”,发汗伤害胃阳,胃气不降而上逆为之;“若更发汗”,胃阳受害加重为之;“必吐下不止”,由于吐下之后,伤害胃肠,气机不利,在上必吐,在下必利。“发汗吐下后”,皆为误治,是形成变证的病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 ”,由于虚烦不得眠加剧,热郁胸膈,扰神加重为之;“栀子豉汤主之”,以方测证,则知汗吐下后,热扰胸膈证;“若少气者,因热郁胸膈,损伤中气所致,“栀子甘草豉汤主之”,以方测证,当为因热郁胸膈损伤中气;“若呕者”,以胃气因热扰而上逆所为;“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以方测证,则知胃热上逆。所以综合以上,误治、性症、以方测证,可以确定主症“虚烦不得眠”为误治热扰胸膈的变证。
虚烦为热扰胸膈证,治则当然要清宣郁热,治疗过程始终要谨守病证,调整治疗方案。
4.临证笔录
怫郁证
房某,男,45岁,干部。
病史:
患者因熬夜而患太阳病伤寒证,开始未加注意,拖延八九日,恶寒轻发热重,胸中烦热,开始饮水则减轻,后来则无效,进而影响睡眠。床头床尾交换而睡,反复颠倒,心烦不得眠,胸膈懊 ,而且有气向上向下攻窜,故呕欲利。心中怒火上冲,与大夫大吵一场。回到家中,思考无策。于是依从妻子劝告,赴中医院诊治。
中医检查:
诊时病情如患者所说,望舌苔评脉后,本来患太阳伤寒证,未有及时治疗,耽误病情。风寒之邪,郁遏化热,侵犯胸膈,扰乱神志而成,即“懊 怫郁证”。选方:栀子豉汤加味。拟方:山栀6g、生姜6g、豆豉10g、甘草6g、香附10g。一剂服完,果然见效。当日入眠,酣睡一夜,小疾告愈。为防复发,与逍遥丸。
心语:
小方治大病,三张方子也不过四味药(栀、豉、草、姜),其实合方加香附应用更好。
忧郁轻生证
张某,女,35岁。
病史:
患者查体发现胃癌甚早,手术成功,复查各项指标皆正常,因而未做化疗放疗。为防下岗,拉长上班,努力工作。不久,身感体力不支,常常感冒风寒,虽经服药打针输液不效,身体日渐消瘦,心烦意乱,睡眠不安,胸中烦热,懊 不止。无可奈何,悔恨不该上班,于是停职,赴医院看病。
中医检查过后,予山栀6g、生姜5g、豆豉10g、甘草6g、川厚朴10g。一剂胃气开,纳食好,二剂已入睡,三剂懊 去。再与逍遥丸,以防复发。
心语:
患者精神抑郁,朝思暮想,悔恨上岗。大夫不用多讲,只说“你的病可以治好”。悔恨思愁解决了,当晚则酣睡。复加中药宣泄郁热,所以本证治疗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