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 阎小萍 张烜 翁习生
- 6275字
- 2020-08-28 10:44:25
第七节 治疗方法
一、中草药辨证论治
1.本病辨证共性
主症:膝、手、髋等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压之痛著,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
兼症:腰膝酸软疼痛,劳累尤甚,形疲神衰。
舌象:舌淡暗偏红或见瘀点、瘀斑,舌苔白。
脉象:沉细弦。
治法:补益肝肾,祛痰通络。
方药:骨痹通方。骨碎补18~20g,杜仲20~30g,狗脊25~30g,补骨脂10~5g,土贝母15~20g,青风藤20~30g,鸡血藤20~30g,仙灵脾10~15g。
2.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指首次发作或急性发作时以关节肿胀、疼痛,或发红、局部发热等为主要表现,且时间在四4周之内者,可在辨证共性基础上进一步辨证。
(1)寒湿痹阻证
主症:膝、手、髋等关节冷痛,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畏寒恶风,得热则舒,夜间痛重。
兼症:纳谷欠馨,或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象:舌淡暗舌苔薄白或白滑。
脉象:沉弦紧或涩。
治法:散寒除湿。
方药:桂枝附子汤加减。桂枝10-~15g,附子6~10g,羌活10~15g,独活6~10g,鹿衔草10~15g,海风藤15~20g,防风10~15g,片姜黄10~15g。
(2)湿热痹阻证
主症:膝、手、髋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痛处拒按,痛有定处,夜间尤著。
兼症:口黏不爽,口干不欲饮,脘闷食欲缺乏,大便偏干或不爽,小便涩黄。
舌象:舌暗红,黄苔兼腻。
脉象:沉弦滑或弦细滑。
治法:清热祛湿。
方药:四妙汤加减。苍术6~10g,黄柏10~12g,苡米20~30g,牛膝10~15g,知母10~15g,忍冬藤20~30g,络石藤10~20g,豨莶草10~15g。
3.缓解期治疗
缓解期指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或发生后,以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功能障碍,骨性肥大或畸形为主要表现者,以辨证共性进行论治,并可配合藤黄健骨片,一日两次。骨性关节炎属于退行性病变,易复发,缓解期治疗注意使用补益肝肾,舒筋活络,延缓疾病发展的药物,如壮骨关节胶囊。注意可配合口服活血通络药物,如瘀血痹片(胶囊)等。
4.深入辨证酌情加减。
(1)关节肿胀著:
酌加茯苓20~30g,泽泻20~30g,白术10~12g,泽兰20~30g,白芥子6~10g,炙麻黄6~10g,炒枳壳10~12g。
(2)关节红肿热痛:
酌加寒水石20~30g,生石膏20~30g,桑枝20~30g,炙山甲10~15g,丹皮10~12g,秦艽12~20g。
(3)关节冷痛:
酌加干姜5~10g,老鹳草10~15g,海桐皮10~12g,千年健10~15g,仙茅6~10g,巴戟天6~10g。
(4)腰背痛:
酌加川断20-~30g,桑寄生20~30g,菟丝子10~12g,枸杞10~20g,胡桃仁6~10g,伸筋草20~30g,熟地15~30g。
(5)疼痛固定,夜痛著:
酌加制元胡10~20g,刘寄奴10~15g,乳香6~10g,没药6~10g。
(6)调和脾胃:
每种证候方药中均应酌加焦白术10~12g,生山药10~12g,砂仁6~10g,焦三仙各10~12g,鸡内金6~10g,千年健10~15g。
二、中成药辨证治疗
1.共性治疗
(1)瘀血痹片(胶囊)
药物组成:乳香(炙)、威灵仙、红花、丹参、没药(炙)、川牛膝、川芎、当归、姜黄、香附(炙)、黄芪(炙)。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主治:用于瘀血阻络的痹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感,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可有硬结或瘀斑。
用法: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2)聚异丁烯型(PIB)骨通贴膏药物组成:
丁公藤、麻黄、当归、干姜、白芷、海风藤、乳香、三七、姜黄、辣椒、樟脑、肉桂油、金不换、薄荷脑。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寒湿阻络兼血瘀证之局部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活动受限。
用法:外用,贴于患处。贴用前,将患处皮肤洗净;贴用时,将膏布的弹力方向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
2.急性期寒湿痹阻证
(1)藤黄健骨片
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烫)、肉苁蓉、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炒)。
功效:补肾,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
用法:口服。一次3~6片,一日2次。
(2)尪痹胶囊(片)
药物组成: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类风湿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3.急性期湿热痹阻证
(1)二妙丸
药物组成:苍术(炒)、黄柏(炒)。
功效:燥湿清热。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白带,阴囊湿痒。
用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2)三妙丸
药物组成:黄柏(炒)、苍术(炒)、川牛膝。
功效:清热燥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湿热痹证、湿疹痒痛、脚气肿痛、湿热带下等症,见有足膝关节红肿疼痛重着、腰痛、乏力、纳呆及带下色黄、味臭、阴部瘙痒、小便短赤等。
用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3)知柏地黄丸
药物组成:知母、熟地黄、黄柏、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用法: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4)湿热痹胶囊(颗粒)
药物组成:关黄柏、苍术、粉萆薢、薏苡仁、汉防己、连翘、川牛膝、地龙、防风、威灵仙、忍冬藤、桑枝。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
主治:用于湿热痹证,其症状为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淡。
用法:开水冲服,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4.缓解期
(1)壮骨关节胶囊
药物组成:熟地黄、淫羊藿、补骨脂、骨碎补、续断、桑寄生、狗脊、乳香(醋炙)、没药(醋炙)、鸡血藤、独活、木香。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经络闭阻所致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
用法: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5盒一个疗程。
(2)藤黄健骨片
药物组成:熟地黄、鹿衔草、骨碎补(烫)、肉苁蓉、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炒)。
功效:补肾,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
用法:口服,一次3~6片,一日2次。
(3)瘀血痹片(胶囊)
药物组成:乳香(炙)、威灵仙、红花、丹参、没药(炙)、川牛膝、川芎、当归、姜黄、香附(炙)、黄芪(炙)。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定痛。
主治:用于瘀血阻络的痹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感,部位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可有硬结或瘀斑。
用法: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4)聚异丁烯型(PIB)骨通贴膏
药物组成:丁公藤、麻黄、当归、干姜、白芷、海风藤、乳香、三七、姜黄、辣椒、樟脑、肉桂油、金不换、薄荷脑。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寒湿阻络兼血瘀证之局部关节疼痛、肿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活动受限。
用法:外用,贴于患处。贴用前,将患处皮肤洗净;贴用时,将膏布的弹力方向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
附:OA中成药辨证治疗(表3-5)。
表3-5 OA中成药辨证治疗
续表
三、西医治疗
1.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各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擦剂(辣椒碱等)。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联合使用局部药物与口服NSAIDs。
2.控制疼痛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中推荐用于OA治疗的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
虽然NSAIDs在控制OA患者轻、中度疼痛时比对乙酰氨基酚更有效。但介于NSAIDs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2002年的ACR指南依旧把对乙酰氨基酚作为OA患者控制疼痛的一线药物。
(2)非甾体抗炎药:
2012年ACR指南指出,若使用最大剂量对乙酰氨基酚(4g/d)后仍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则推荐使用口服或外用NSAIDs或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但需严格注意这些药物使用的禁忌证及不良反应。对于具有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塞来昔布是NSAIDs中的最佳选择。
(3)曲马多类:
对于具有NSAIDs使用禁忌证及使用NSAIDs不能有效缓解疼痛的患者,曲马多是其选择之一。对于疼痛更严重或不能耐受曲马多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剂。
3.改善病情类药物及软骨保护剂
包括双醋瑞因、氨基葡萄糖、鳄梨大豆未皂化物(avocado soybean unsonifiables,ASU)、多西环素等。此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症状。
(1)氨基葡萄糖:
可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提高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保护损伤的关节软骨,同时缓解OA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延缓OA的病理过程和疾病进程。常用剂量每天不应<1500mg/d,否则疗效欠佳。分2~3次服用,持续8周以上显效,使用1年以上疗效更稳定,可联合NSAIDs使用。
(2)硫酸软骨素:
改善滑膜和软骨下骨的血液循环。能有效减轻OA的症状,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减少NSAIDs或其他镇痛药的用量。成人每日1200mg口服。
(3)双醋瑞因:
双醋瑞因是白介素(IL)-l抑制剂,可抑制软骨降解、促进软骨合成并抑制滑膜炎症。成人用量:每日2次,每次50mg,餐后服用,一般服用时间不少于3个月。
(4)多西环素:
具有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可发挥抗炎效应,抑制一氧化氮的产生,减少骨的重吸收作用。可使OA的软骨破坏减轻。每次100mg,每日1~2次口服。
(5)双膦酸盐:
在OA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溶解矿物质,同时防止矿物质外流。还可抑制胶原酶和前列腺素E 2,从而减少骨赘形成。
(6)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
OA的软骨损伤可能与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可能主要通过其抗氧化机制而有益于OA的治疗。维生素D则通过对骨的矿化和细胞分化的影响在OA治疗中发挥作用。
4.关节腔注射
(1)透明质酸(玻璃酸):
非药物疗法和单纯镇痛剂疗效不佳的膝关节OA可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玻璃酸)类制剂治疗。对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保护软骨均有效,治疗效果可持续数月。对轻、中度的OA具有良好的疗效。每周1次膝关节腔内注射,4~6周为1个疗程。
(2)糖皮质激素:
对NSAIDs药物治疗4~6周无效的严重OA或不能耐受NSAIDs药物治疗、持续疼痛、炎症明显者,可行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疼痛、减少渗出。疗效持续数周至数月,但在同一关节不应反复注射,注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4~6个月。
药物使用见表3-6。
表3-6 骨关节炎的治疗药物
续表
四、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外治法的起源甚至早于内治。OA的中医外治法至少包括了中药熏蒸法、药浴治疗法、敷法及穴位贴敷治疗、针灸疗法、督灸疗法和隔姜灸、灸蜂针疗法、挑筋及小针刀疗法、手法推拿、刮痧疗法、穴位埋线治疗、体操治疗等诸多方法。近年日益受到重视。治疗指南中提及的10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患者的教育(包括家庭、朋友、照顾者);自我锻炼:应根据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社会关怀(电话访问);饮食、减轻体重(超重者);物理治疗(需氧运动、肌力与活动幅度练习、护膝、合适的鞋、鞋垫);职业治疗(辅助支撑器具、关节保护、体能保持);矿泉疗法;针灸;维生素;矿物质。
1.非药物外治法
(1)健康教育:
近年来,OA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OA的治疗中尤为重要。要让患者知道形成OA的因素,避免加重OA因素。
(2)减轻体重:
肥胖是OA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50岁以后的妇女占所有妇女膝骨关节炎的91.3%,有学者着重研究了50以后的妇女减肥效果,结果表明单这一项就使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降低了25.1%~48.3%,故减轻体重是有效预防OA策略之一。
(3)合理的锻炼:
运动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疼痛和改善运动能力。连续被动的活动可以促进软骨厚度缺陷的修复;同时,运动促进了关节连接点处滑液循环,从而增强了营养物质的供给。
(4)辅助器械:
病情较重的膝OA患者可使用步行辅助器械,如使用手杖(或双拐),以减轻下肢负重;还可以使用护膝和矫形鞋。
(5)针灸:
可以采用灸疗、针刺、刺血等综合治疗方案,选取阿是穴及大椎穴至腰俞穴、华佗夹脊穴,每天1次,每周5天,疗程30天。
(6)拔罐:
走罐疗法于脊柱骨关节炎患者竖脊肌走行上下走罐,或于所患关节及关节旁反复走罐或留罐,直至皮肤出现潮红、瘀斑,治疗时间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可连续治疗4周,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下降甚或关节畸形等方面亦有治疗作用。
(7)针刀闭合术:
小针刀疗法是以小针刀为工具,将针刺疗法和闭合性手术疗法融为一体的特色疗法,可缓解关节及周围炎症产生的局部软组织粘连、结痂及挛缩等,对于顽固性疼痛和关节僵直疗效较好,也可以小针刀松解配合口服药物治疗,疗效良好。
2.药物外治法
熏蒸疗法可用于治疗脊柱骨关节炎,配合中药熏蒸方(如狗脊、杜仲、独活、延胡索、徐长卿、威灵仙、川弯、透骨草、秦艽等药物),药液倒入蒸汽容器内,产生蒸汽,通过喷涂于患者肌肤进而渗透至关节及关节周围发挥治疗作用;也可用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的中药(如草乌、红花、威灵仙、白芥子),药粉与面粉2∶1混合,加适量黄酒调成湿面饼状,以纱布隔层,每周外敷,同时可配合红外线微波照射敷药部位1小时,照射后继续外敷1小时。还可应用益肾、化痰、活血类中药内外合治,以生白芥子、面粉、水调或黄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并予以红外线、频谱或微波等仪器治疗,对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冷痛等临床症状可有显著改善。
3.“寒热辨证”为纲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
中日友好医院阎小萍教授提出的“寒热为纲”辨治体系及“五连环”和“综合强化序贯”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已经被若干临床试验证明,借鉴此理论和治疗方法,亦可运用于治疗骨关节炎。“寒热辨证”为纲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以“寒热为纲”辨证为主,辅之以循经辨治,根据在经络循行部位上出现的肌肉、关节、筋脉等局部症状,推断疾病的寒热性质以及经脉和病位所在,应用“寒痹外用方”“热痹外用方”,结合10余种外治仪器方法进行治疗,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缓解病情。偏于寒证者可选用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蒸汽治疗、药罐疗法、超声药物透入、中药穴位贴敷、半导体激光治疗等,配合外用中成药辣椒碱软膏外涂,PIB骨通贴膏、麝香壮骨膏外贴等,寒痹外用方可选用具有补肾散寒、祛风通络、活瘀除痹功效的中药,如独活、桑寄生、川断、杜仲等;偏于热证者可选用中药湿包裹、超声药物穴位导入、中药穴位贴敷、半导体激光治疗、拔罐和走罐,配合外用中成药冰硼散、如意金黄散醋调湿敷患处,或新癀片片研末外敷等,热痹外用方可选用具有补肾清热、祛风通络、活瘀除痹功效的中药,如桑枝、牛膝、豨莶草、知母等。
(1)辨寒热
1)寒证
治疗方法:离子导入,激光,超声波,药疗(肢体疗,体疗),针灸,拔罐,走罐,骨质增生治疗仪。每日3~4次,每次1~2项。
治疗药物:寒痹外用方(川乌10g,桂枝15g,透骨草20g,乳香10g,没药10g,制元胡15g),辣椒碱,穴位贴。
2)热证
治疗方法:湿包裹,药敷,激光,骨质增生治疗仪,针灸。
治疗药物:热痹外用方(黄柏15g,知母15g,大黄15g,冰片6g,忍冬藤20g,地丁20g),如意金黄散,新癀片,冰硼散,穴位贴。每日3~4次,每次1~2项。
(2)辨部位
治疗方法:上肢或下肢离子导入,激光,超声波,药浴,药疗之肢体疗;上肢与下肢药疗之体疗与药浴(亦可酌情采用上述治疗方法)
(3)治疗方案
1)强调五连环治疗:
加强健康专科教育:健康讲座,宣传教育书、册;体育医疗:带教医疗操,宣传教育意义及要领;中药为主:辨证论治(内治);内外兼治:辨证论治(外治);中西合璧:痛重,则加非甾体抗炎药,并酌情加用软骨保护剂。
2)强调综合序贯治疗:
基础强化治疗:口服+静脉滴注+大序贯外治(外治序贯法),疗程:2周;持续随诊治疗:口服+小序贯外治(外敷,肢体药疗,离子导入),疗程: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