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科内分泌进展
- 中国医师协会妇科内分泌培训专业委员会
- 1157字
- 2020-08-28 12:22:08
十二、自然周期排卵监测
(一)基础体温测定(图2-13)
1.排卵的回顾性参考。
2.黄体功能不足的诊断参考。
3.配合其他排卵监测的参考。
(二)宫颈黏液(图2-13)
1.Insler评分。
2.可溶性蛋白、酶、纤溶成分及免疫物质和细胞因子的测定。
3.排卵前后黏液性状的自我预测。
图2-13 自然周期排卵监测
(三)经阴道超声动态监测卵泡
1.测量和描述子宫的径线、卵巢体积以及盆腔情况在技术上要注意操作的标准化和质控。
2.在周期第2~4天计数2~10mm直径的窦卵泡 双侧卵巢的窦卵泡数大于9枚。
3.成熟卵泡的直径应在17~25mm。
4.正常的子宫内膜厚度在排卵前达到9mm。
5.如果没有直径大于10mm的卵泡,扫描卵巢全层剖面计数每个卵泡。
6.如果有直径大于10mm的卵泡,按直径从大到小测量,最后减去直径10mm卵泡数。
(四)激素的测定
1.检查的时间点 ①第2~3天检测FSH、LH、E 2、T和PRL;②第13~14天检测 E 2 和LH;③第22天检测P。
2.重复验证的重要性。
3.单位的换算。
4.各项检查值的意义分析,强调各激素值之间的相关关系。
周期第2~3天的FSH、LH、E 2水平是预测卵巢储备和反映的重要指标。
FSH:①<3~4U/L:促性腺激素低下;②5~10U/L:卵巢储备和反应正常;③10~20U/L:卵巢储备和反应减退;④>20U/L:卵巢储备衰竭;⑤在晚卵泡期受E 2反馈形成峰值;⑥在黄体期低值。
LH:①大于10U/L:提示可能的高LH/FSH血症,PCOS倾向;②低LH血症的状态还没有被证实,存在个体差异;③排卵前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捕捉内源性LH峰值,预测36小时后的排卵;④黄体期低值。
E 2:①大于80pg/ml:提示黄体期的卵泡募集可能;②卵泡期动态监测反映卵泡的生长情况;③成熟卵泡应达到每个卵泡300pg/ml的水平;④促排卵周期水平过高是反映卵巢过度刺激的指标。
T:①主要来源于卵巢和肾上腺;②仅有的1%为有活性的游离睾酮,其余与SHBG和清蛋白结合;③高雄激素血症和PCOS的实验室指标;④高于上界值2倍以上,能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可能;⑤可同时查DHEA-SO 4,鉴别肾上腺来源的高雄激素血症;⑥循环中水平稳定,不需要反复验证。
P:①是诊断排卵的金标准;②仅在排卵后的黄体期测定;③受LH调节,血中节律性波动较大,一般需要1~3次测定;④>15ng/ml确定有排卵;⑤3~10ng/ml提示黄体功能不足或LUF;⑥<3ng/ml确定未排卵。
血液中黄体酮水平:①排卵前1ng/ml;②黄体期5~20ng/ml;③早孕期20~30ng/ml;④中孕期50~100ng/ml;⑤晚孕期100~400ng/ml。
血清雄激素的正常值范围如图2-14所示。
PRL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乳房刺激、情绪、甲状腺功能、饱食、刺激性食物等,指标异常者需要复查验证,反复>60ug/L者需要作垂体MRI检查。
原发性常见于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垂体巨大腺瘤(直径≥10mm)。
继发性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空蝶鞍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枢功能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
备注:大分子高PRL血症的PRL水平较高,但是临床症状很轻或不引起临床症状。
图2-14 血清雄激素的正常值范围
临床症状包括闭经、月经不调、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