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传奇”一词常指不同寻常的故事或离奇的情节,本书属于前者,是纪实之作。编写此书之念乃源自一本《〈哈里森内科学〉传奇》的书,《哈里森内科学》和《西塞尔内科学》齐名,均为内科学巨著,前者在发行第15版时,同时出版了《〈哈里森内科学〉传奇》,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和我们拜读此书,大家的共识是:《实用内科学》的传奇故事可能会有更多。于是我们便决定在出版《实用内科学》第15版之际,同时向全国读者介绍逾一个甲子以来,《实用内科学》所走过的非同寻常之路,书名为《〈实用内科学〉传奇》。在漫长的65年中,在前25年组织和编写该书的先贤们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屹立,出色地完成了六个版次的更新。
在《实用内科学》出版的后40年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出现了惊人的改变。为保证该书经久不衰,我们的组织者费尽心思,除组织数百位作者写好书稿,紧跟世界先进技术之外,还得千方百计筹措款项,以应对各项不菲的支出。于是就用高端医学咨询服务来换取对审稿的支持,这就是“庐山模式”,后又以举办专业进修班的方式,用收取的学费来支撑总审工作,创造了“淮阴模式”。此后,在无计可施之际,“车到山前自有路”一语得到印证,我们创造了“二山共助”模式,“二山”指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他们应我和陈灏珠院士的请求,从第10版起,每版均给予赞助,数目虽不多,却可以维持短期的总审。从1991年起至今的二十多年中,有两版还得到企业家的支持,他们得知本书对人民健康很重要,决定让专家们以低价入住风景区,保证大家得以静心审稿,在“二山共助”的基础上又得到“企业送暖”。以上这些都伴随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传奇故事。2012年,上海医学院给予第14版以资金支持。
“大凡可走得远的,皆因能自强不息”,这句话很适合评说《实用内科学》65年的历程。1997年以后,我们做到每4年修订一版,这意味着我们几乎是在连续地工作。每当新版问世后不久,我们就要筹划新的编写班子,于一年半后成立新一版的编委会,开始新版的编写和修订,这样高强度的连续工作,必须有一种精神和文化传承的支撑才能做到。近日,我看到著名企业华为的领导层在思考他们的企业文化,他们考察了一个水资源奇缺、土地贫瘠的国家,却奇迹般地将之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农业技术出口,该国的同胞中,有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得主人数和人口之比,高居世界之首,在一些科技领域,该国也居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精神的传承,华为企业认为需要学习该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团队精神。实际上,《实用内科学》在整个大学系统中并无太大分量,但它却集中了三百多位内科学精英,把每个人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因此很需要有上述精神。
众所周知,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一部真正的“中国的西塞尔内科学”,要攀此高峰,我们这个团队必须得有这些精神。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应对社会上不可小觑的负能量,那就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眼光浅短等现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问题,诸如科学精神的沦丧和学术道德的滑坡。面对低俗,如果我们退缩,那么65年来艰苦努力所造就的巨著质量也会逐年滑坡,届时将无权威性可言,就这个层面而言,我们也必须建设一个既温馨而又催人奋进的精神家园,但其任务会更艰巨。
第一代先贤们将《实用内科学》传承给后生,迄今已经历了几代人,65年来,披荆斩棘,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也留下一些珍贵的记忆。许多人读了故事的片段,都感叹我们的艰辛,我感激他们的理解,如今专写此书并面向全国读者,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这些故事,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与此同时,也真诚地感谢大家一个甲子以来对《实用内科学》的关心与呵护,冀望今后继续给予支持。
潘孝彰
2017年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