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小儿骨科学(第3版)
- 潘少川
- 2487字
- 2020-08-28 13:04:32
第4节 胫内翻
胫内翻又称Blount病,系胫骨近端内侧骺板受负重压力而破坏了正常生长,导致胫骨近侧干骺端向内侧弯曲。本病并无缺血性坏死改变。
本病有两种类型,即婴儿型和少年型。婴儿型的畸形在生后数年内出现,双侧者居多。少年型多在8~13岁时才出现畸形,多为单侧。
(一)病因
过去认为胫内翻系胫骨上端骨骺的内侧部分的局部骨软骨病所致,目前认为该病属于骨骺局部发育不良。骺板内侧部分生长缓慢而外侧部分持续正常生长,从而导致进行性内翻成角畸形。骺板的内侧部分提前闭合。其病理改变与股骨头骨骺滑脱非常相似,并可同时存在。
婴儿型胫内翻在早期与生理性膝内翻并无差别,二者均系过早负重所致。过早负重使骺板受到更大的切应力,从而破坏内侧骺板及骨的正常生长。肥胖可加重这种破坏。骺板与相邻的骨骺及干骺端受压后可产生继发性骨软骨病。
少年型胫内翻不是婴儿型胫内翻的延续,前者在儿童期可无生理性膝内翻,而后者进展到少年期病变更重。
(二)临床表现
婴儿型胫内翻患儿往往开始走路较早,生后10~12个月会独立走路。起病之初很难与生理性膝内翻鉴别。双侧发病的占50%~75%。一般主诉是生后1年小腿变弯。畸形发展很快,膝以下骤然向内翻转。胫骨内上髁处可摸到一骨尖突起,不感疼痛。常伴有肥胖,胫骨内旋,单侧者患肢轻度短缩。
少年型在8~13岁以前没有症状。90%的病例系单侧,患肢短缩可达2cm,内翻畸形一般不太严重,很少超过20°。体力正常,不并发胫骨内旋和平足症。胫骨上端内缘突起处常有疼痛和压痛。
(三)X线检查
1.婴儿型
X线照片的主要所见是胫骨上端内翻成角,股骨远端也呈内翻畸形。胫骨上部的干骺端和骨骺有一系列的改变,具体变化依骨的发育和成熟程度而定。本症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的变化均较大,有的患儿到3~4岁时X线表现完全消失。但另外一些患儿到10~13岁时,改变依然存在。根据X线发展变化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2~3岁)
胫骨内翻畸形不断发展,以干骺端骨化不规则为特点。透明带内有散在钙化团块。内侧骨骺发育落后,干骺端内侧向内向下突出。
第二阶段(2.5~4岁)
有明显愈合的倾向。骨骺线的内1/3有一锐性斜行凹陷,形成鸟嘴状。鸟嘴的上部较之干骺其他部分的透明度均高。骨骺内侧呈楔形,边界不清,发育较外侧差。
第三阶段(4~6岁)
特点是骨骺内缘的鸟嘴突起处的凹陷加深,充以软骨。在干骺端处形成一阶梯状。骨骺内侧呈楔状变形,边界不清,其内缘下方偶有小钙化区。
第四阶段(5~10岁)
骨骼日益成熟,骺板日益变窄,骨骺变大。同时干骺端内侧的阶梯加大。骨骺向阶梯形状的凹陷处长入而居于干骺端的内侧面。此时骨骺内缘很不规则。常可发现有骨桥。婴儿型部分愈合的第四阶段和少年型的晚期改变相似。
第五阶段(9~11岁)
骺板侧面到关节软骨面有一透亮带将骨骺分为两块,看起来有如双骺。靠近关节软骨处有三角形的骺块,边缘不规则,软骨覆盖其内侧缘。胫骨上端的内侧关节面形状异常,从髁间部向内下方呈一斜块状。
第六阶段(10~13岁)
分叉的内侧骺板均骨化,外侧生长发育正常。第五、六阶段意味着畸形已不能修复。13岁以后看不到婴儿型的胫骨内翻(图6-33)。
2.少年型
本型的X线所见与婴儿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因为此时二次骨化中心已经形成,病变较为局限。骺板内侧1/2的中部变窄,对侧的骨密度增加,骨骺形状正常,骺板不呈阶梯状。股骨远侧也呈内翻畸形,而胫骨远端呈外翻畸形。与自然发展到少年时的婴儿型不同,少年型的胫骨内侧骺板表现为早闭,而前者有骨桥形成。
图6-33 婴儿型胫内翻(Blount病)随年龄增长的6个阶段
(四)治疗
1.婴儿型
生后4年为本症的发展阶段,此后畸形进展缓慢或数年内保持原状。从9岁起到发育成熟这段期间,凡未治疗的病例,畸形逐渐加重。
治疗方法取决于畸形的程度和患儿的年龄。2~3岁X线片有Ⅰ~Ⅱ期改变者,可使用膝踝足支具,也可用高帮靴加纵弓支持,楔形垫垫高外侧鞋底0.3cm,对内翻畸形及胫骨近端内侧生长紊乱有肯定的疗效。一般需佩戴1~2年,直至X线片上骨性改变完全恢复。单侧发病者其疗效远比双侧发病者好。如畸形有所纠正,则继续保守治疗。但连续X线照片发现畸形有发展,则应考虑手术矫正。年龄超过3岁或X线片呈Ⅲ期改变者不适宜支具治疗。
手术治疗旨在矫正下肢异常负重力线,从而为胫骨近端内侧恢复生长潜力创造条件。4岁前手术效果好。对大龄儿或病变在Ⅲ期以上者,还需纠正胫骨近端内侧骺板或关节面的骨性变化。胫腓骨截骨后,外翻矫形要充分,外移下肢力轴使之通过膝关节中心。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片,畸形复发可能系内侧骺板生长缓慢或有骨桥约束,可分别行胫骨近端外侧锔钉生长阻滞及骨桥切除术。严重内翻畸形者,往往有胫骨平台内侧部分塌陷,韧带松弛和继发性股骨远端外翻成角。治疗包括胫骨平台内侧部分截骨抬高,胫骨外翻截骨,股骨内翻截骨及胫骨外侧骺阻滞等。
2.少年型
治疗目标是重建下肢正常的解剖轴和负重线,单侧畸形者要同时纠正下肢不等长。对这种患儿,治疗以截骨矫形为主,如骨骼仍处于生长阶段,除做胫骨截骨术之外,还应附加胫骨近端骺板外侧部分和腓骨上端骺板的骺融合术。如日后患肢有明显发育落后,还可做健侧胫腓近端骺板融合术。开口的楔形切骨,其中充填髂骨块,可稍过度矫正,也可增加患肢的长度。如生长不对称致畸形复发,可再次手术矫正之。后者的优点是可避免健侧下肢骺融合术。对延误诊断,骺板内侧已经过早融合的患儿,膝关节外侧韧带定有明显松弛,胫骨上端的内髁也会明显倾斜。首先植骨垫高胫骨内髁,随后再做胫骨截骨术和胫骨上外侧骺板和腓骨上端骺板融合术。截骨后,即可以采用立刻矫形内固定,也可通过单臂或环形外固定器来逐渐矫形。
(五)鉴别诊断
1.先天性胫骨弯曲,变弯处位于胫骨远端。
2.未经治疗的急性佝偻病,诊断不太困难。但轻型已治愈的佝偻病并发残留的O形腿则与婴儿型胫内翻的第二阶段较难区别。佝偻病有全身性体征,局部改变对称以及胫骨上端没有典型胫内翻改变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必要的化验室检查也有利于鉴别。
3.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病和胫骨上端外生骨疣在临床上也会考虑为胫内翻,但X线照片容易鉴别。
4.胫骨近端骺板骨折也会误诊为胫内翻,特别是陈旧的向内移位的骺板骨折。日后显示骨折愈合和塑形更可确诊。
5.胫骨上端骨髓炎影响局部发育者,也可造成胫内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