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小儿生长发育各阶段的特点

(一)婴儿期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2岁,是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
1.身体比例
身体不同部位的生长各不相同。上肢生长早于下肢,足部发育比下肢其他部位早。儿童时期躯干生长最快,青春期下肢生长最快。在整个生长期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外形。
2.生长
婴儿早期生长最快,儿童期减慢,在青春生长高峰时又有短暂的增快。2岁时的身高约相当于成人时的1/2,9岁时约相当于成年时的3/4。
不同骺板的生长速率不同。上肢肩和腕的生长最快,而下肢、胫骨上方和股骨下方的生长最快。
不同的组织生长速率也随年龄而异。皮下脂肪生后第一年发育,有贮存营养、防寒冷和减轻外伤的功能。脂肪使足的纵弓不明显,故婴儿有平足外观。肌肉的百分比随年龄增加,神经组织的百分比却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3.调控生长的因素
调控生长的因素既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性的(表2-4和表2-5)。
表2-4 影响生长的全身性因素
表2-5 影响生长的局部因素
全身性因素起主要作用,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异常使生长明显改变。
局部因素可以延缓或加速生长。曾试用加速生长的方法延长脊髓灰质炎后遗短缩的肢体,但增加的长度不能预测,而且也达不到临床需求。
物理压力的大小与延缓生长成正比。用大鼠做实验,截去前肢造成直立行走。结果会使下部腰椎前方呈明显楔形变。这可能是椎体前部承受压力所致。
每个生长板中生长调控因素都有遗传性。将幼鼠的肢体移植到成年大鼠身上后仍继续生长。
4.粗大运动发育
评价运动发育的标准是学会粗大运动能力的年龄。这种能力容易测定,在评价发育时很有用。婴儿约在3个月时能控制头的动作;6个月时能坐;8~12个月时扶着站立;12~14个月时能独立行走。这些指标在筛查时有用。
(二)儿童期
儿童期指生后第2年直到青春期前。这个时期生长和发育虽然一直在继续,但比婴儿期慢。总的说来儿童期时间长,所以生长发育的大部还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1.步态
婴幼儿期,步态不如儿童和成人平稳。早期步态的特点是基底宽大、不规律、欠稳定,而且能量利用效率低。婴儿期不稳定步态是由于重心低、肌肉/体重比低,以及神经系统和姿势控制机制的不成熟所致。
2.发育的个体差异
婴儿及儿童期会有发育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可被误认为是畸形。这些差异包括平足、足尖内指、足尖外指、O形腿和X形腿。这些情况随着时间多能自然消失,很少需要任何治疗。
3.预测成人后身高
预测成年后身高对处理某些畸形非常有用,特别是对肢体不等长的肢体延长手术。预测方法有多种,见于有关章节。
(三)青少年期
青少年时期又称青春期,是从青春发育开始至骨骼成熟。有些疾病,如脊柱侧凸和股骨头骺滑脱均常见于这个时期。
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要较儿童期显著。青少年越来越重视体形变化。儿童原不注意的畸形残疾变成很大烦恼。青春期女孩会对以前未注意的手术瘢痕十分关注。
1.肥胖
肥胖在青少年更加常见。体重超标是某些矫形外科问题的病因,如股骨头骺滑脱和胫骨内翻。
2.确定成熟程度
生长潜力和骨骺融合的时间对纠正下肢不等长也很重要,对处理脊柱侧凸的患者同样重要。
借手-腕X线片用Greulich-Pyle图表来估计骨龄。
Tanner测定乳房和生殖系统发育,需要在成年后进行,所以应用受限。
Risser征是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观察髂骨嵴的骨化程度,0分为未出现骨突骨骺;从前向后出现1/4为Ⅰ分,1/2为Ⅱ分,3/4为Ⅲ分,全部出现但未与髂骨嵴融合的为Ⅳ分;从后向前全部融合的为Ⅴ分。Risser征常用来在处理脊柱侧凸时估计骨的成熟程度。身高增长速度和髋臼发育情况也可用来评价成熟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