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耳炎性疾病
第一节 分泌性中耳炎
疾病概要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media)亦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而非血性或脑脊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以2~5岁儿童多见,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常见的原因之一。
【主诉】
女性,6岁。主因“双耳听力下降伴耳闷胀感6个月,加重1周”就诊。
【印象诊断】
问题:根据主诉,应考虑哪些疾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疗思维:首先考虑中耳常见非感染性疾病,还应考虑中、外耳良恶性肿瘤(继发感染)以及特殊性感染等。其中,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知识点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听力下降: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前大多有感冒病史,之后出现耳痛听力下降,可伴有自听增强感。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隐匿。耳聋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小儿多无听力下降主诉,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对父母呼唤不理睬,看电视时要求音量过大。
耳痛:急性发作可有耳痛,疼痛可重可轻。慢性者无耳痛。
耳闷胀感:多见于成年人,按压耳屏或捏鼻鼓气,耳闷胀感可暂时得以减轻。
耳鸣:可出现间歇性,如“噼啪”声或低调“轰轰”声。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涕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问诊】
问题:根据主诉,在问诊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临床思维:听力下降及耳闷胀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应主要围绕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问诊。问诊要点应包括:①听力下降及耳闷胀感侧别、诱因、发生时间和程度、加重及缓解因素。②与化脓性中耳炎鉴别,有无耳道流脓等。③既往诊疗经过,以及慢性疾病史:如采取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是否有外伤及手术史、传染病史等,这对诊治方案的制订有意义。成年患者应注意寻找病因,如鼻咽部、侧颅底占位可能;小儿应重点询问是否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反复鼻塞流涕、反复咽痛发热,以排除腺样体、扁桃体等邻近组织器官疾病。
病史问诊:患儿于6个月前一次“感冒”后出现双侧耳听力下降伴耳内闷胀感,无发热、耳痛,自服“抗感冒药”后无明显好转。近1周来患儿母亲自述有时患儿出现呼之不应,看电视时声音高于正常;病程中患儿夜间睡眠中偶有打鼾、张口呼吸;无憋气及憋醒。既往:自幼体弱经常“感冒”,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无结核病史、耳部手术外伤史,无耳聋家族史。
【查体】
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查体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临床思维:应重点检查鼓膜,注意鼓膜光泽是否正常,有无穿孔,鼓室内是否可见积液征,咽鼓管吹张时是否存在气泡增多、移位,鼓膜活动情况等。其次应注意口腔、鼻腔及鼻咽部有无导致咽鼓管阻塞及功能不良的原因,如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物等;有无耳部及鼻咽部放疗史。
专科查体:双耳廓无畸形,双侧外耳道通畅,干净;乳突区无红肿及压痛;耳内镜检查(图7-1):双耳鼓膜完整,明显内陷,呈琥珀色,透过鼓膜可见鼓室内积液,捏鼻鼓气时未见气泡影;双侧面神经功能正常;双下鼻甲暗红、肥大,麻黄碱收缩欠佳,中鼻道有少许黏性分泌物,嗅裂清洁。口咽部黏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无充血。间接鼻咽镜检查配合差,鼻咽部无法暴露。
图7-1 耳内镜图片
双耳鼓膜完整明显内陷,呈琥珀色,鼓室内可见积液
【辅助检查】
问题:结合上述体检结果,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实施哪些检查?
临床思维:结合病史及专科查体,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可能性大,需进行下列辅助检查:
(1)鼓气耳镜: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其敏感度可达到93.8%,特异度可达80.5%。为此,鼓气耳镜检查被认为是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金标准。
(2)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是一种主观测听,可了解耳聋性质和程度,有助于治疗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
(3)鼓室导抗图:对于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典型曲线,其诊断符合率为88%。
如患儿有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反复鼻塞等症状,应行鼻内镜、鼻咽侧位片等影像学检查,以除外是否有鼻腔、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辅助检查结果:纯音测听(图7-2):双耳传导性耳聋,右耳平均气骨导差约为45dBHL,左耳平均气骨导差约为33dBHL。声导抗检查(图7-3):双侧鼓室曲线呈“B”型曲线。
图7-2 纯音测听图
双耳传导性听力下降
图7-3 鼓室曲线图
双耳呈“B”型曲线
【诊断】
问题1:本病例的初步诊断及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疗思维:根据患者长期耳闷、听力下降的病史,查体发现双侧鼓室积液征,结合纯音听阈检查提示传导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呈“B”型曲线,且未发现中耳恶性病变和鼻咽部肿瘤的临床证据,因此分泌性中耳炎(双侧)的诊断比较明确。
问题2: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致病机制有哪些?
临床思维:分泌性中耳炎形成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机制主要为中耳通气功能障碍导致鼓室负压。咽鼓管功能不良、免疫介导、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鼓室负压,形成鼓室积液。
知识点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鉴别诊断】
问题:除分泌性中耳炎外,本病例还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思维:本病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急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鼓膜穿孔前剧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鼓膜穿孔后耳痛减轻),听力减退及耳鸣,流脓,全身症状明显;耳镜检查(穿孔前鼓膜松弛部充血继而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穿孔甚小,不易看清,有搏动性亮点),耳部触诊(乳突部压痛,鼓窦区明显)。
(2)脑脊液耳漏:颞骨骨折并脑脊液耳漏而鼓膜完整者,脑脊液聚集于鼓室内,可产生类似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先天性颅骨或内耳畸形(如Mondini畸形)患者,可伴脑脊液耳漏。根据头部外伤史或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史,鼓室积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颞骨X线片、颞骨CT扫描可资鉴别。
此外,还需要与外淋巴瘘、胆固醇肉芽肿以及粘连性中耳炎相鉴别。
【治疗方案】
问题1:患者下一步应当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本例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较明确,且患者病史较长、门诊使用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纯音测听提示双耳中度听力损失,因此应采取手术治疗。
问题2:本病治疗原则是什么?该例患者应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临床思维: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清除病灶、鼓室通气和引流。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病程、中耳积液性质、患者年龄以及听力下降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对于鼓室积液不甚黏稠者,首选非手术治疗,期间可配合应用鼓膜穿刺,病情未见好转者、听力损失加重者或鼓室积液黏稠者,可加做鼓膜切开及置管。故本病例拟订手术方案为全麻下“鼓膜切开置管术”。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是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一种治疗措施,如患儿腺样体肥大和(或)伴有慢性扁桃体炎,应一并切除。
问题3:术前交代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临床思维:①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强调手术必要性。②要向患者简要介绍术者、手术方案、大致时间。③交代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表现及其处理,包括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鼓室硬化等。出血、严重眩晕、听力下降、耳鸣、术后鼓室通气管脱出及复发,需要再次手术。④介绍术后恢复过程及置管时间(6~12个月),强调术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各种不适,术后康复时间可能比较长,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⑤其他需要交代的事项并合理解答患者提问。
住院期间检查及治疗:入院后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等)、凝血功能、输血八项(乙肝、梅毒、艾滋病及丙肝相关抗体等)、血型、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各项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双侧)。充分准备后于全麻下行双耳鼓膜切开置管术。电子纤维鼻咽喉镜检查: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压迫双侧咽鼓管圆枕(图7-4)。
图7-4 电子纤维鼻咽喉镜检查
白色箭头为鼻咽部淋巴组织;黑色箭头为咽鼓管圆枕
【术中要点】
问题:术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并发症是什么?发生后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常见并发症包括:①通气管坠入鼓室,多因手术切口过大,清洁分泌物时不慎所致,取出即可;②鼓膜置管时,听骨链损伤,通常鼓膜置管术于鼓膜前下或后下方,避免损伤听骨链,切忌在鼓膜后上象限切开鼓膜,以避免感音神经性耳聋;③损伤颈静脉球,在鼓膜切开置管前,应仔细检查鼓膜,暴露的颈静脉球,是容易识别的。有可疑征象者,应暂缓置管,先行颞骨CT检查以助鉴别。如遇此情况须立即停止手术,填塞压迫止血。
术后情况:患者术后按鼓膜切开置管术后护理常规,给予对症治疗,恢复顺利。术后无发热,无鼻漏,无明显头晕,无口角歪斜、闭目露白。患儿于术后自觉听力改善,术后2天内,自觉夜间睡眠时双耳有少许淡黄色清亮分泌物流出。局部情况:双侧外耳道内可见少许透明干痂,鼓室通气管在位、通畅。
【出院随访】
问题:鼓膜置管术后何时可以出院?出院后应注意些什么?
临床思维:患者于鼓膜置管术后1~2天患者无发热、检查耳道内有无分泌物、鼓膜通气管在位通畅,此时可以出院。嘱患者定期随诊复查,预防通气管脱出或阻塞。通气引流管,可视病情放置3~6个月或1~2年后再取出。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耳道内干燥、耳内禁止进水,鼻腔可使用收敛性消炎滴鼻剂(如复方呋喃西林滴鼻剂);若中耳有感染,可滴消炎药;并适当使用抗生素。
出院后情况
本例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恢复顺利,未发生面瘫、眩晕、听力下降等,于术后1个半月左右,无脓性分泌物,复查鼓膜通气管在位、通畅。家属述患儿自觉听力较术前改善。继续随诊观察,定期预防感冒。
小结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听力状况的测试评估是很重要的。结合听力下降病史、鼓膜情况、鼓室导抗图和(或)平均听阈综合判断中耳积液有较高的敏感度。对于就诊时伴有明确听力下降病史的患儿,首先进行耳科的常规检查并做声导抗和听力测试。若存在传导性听力异常和B型鼓室导抗图,综合评价存在中耳积液。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则行鼓膜切开或置管术。
(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