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身用药原则
一、抗 生 素
(一)抗生素种类
1.青霉素类
主要对G +菌、G -球菌敏感。在颈部间隙感染灶、脓肿和有炎症的中耳、鼻窦渗出液中其浓度足以抑制多数细菌。
(1)青霉素G(苄青霉素):
抗菌作用很强,在细菌的繁殖期,低浓度可抑菌,高浓度可杀菌。其溶于水后易分解,故应现用现配。另因其遇胃酸及消化酶易破坏,故不宜口服,常为肌内注射,该给药途径吸收作用快。该药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以原形经肾脏排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对该药极易产生耐药性。
(2)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
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同青霉素G。因其耐酸,故为广泛应用的口服青霉素。该药经十二指肠吸收,药物浓度45分钟达高峰,经肝肾排泄。主要用于敏感菌的轻度感染、恢复期巩固用药及防止感染复发的预防用药。
(3)耐酶青霉素:
不易被青霉素酶水解,抗菌谱同青霉素G,抗菌活性低。该药不耐酸,需肌内及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该药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4)广谱青霉素:
对G +菌和G -菌都有杀菌作用。因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故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该药以原型经肾脏排出。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5)羧苄西林和哌拉西林:
不耐酸不耐酶,故需注射给药,且对耐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无效。但对G -杆菌作用强,尤其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哌拉西林较羧苄西林脑内药物浓度高,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
(6)美西林、替莫西林、匹美西林:
对G -杆菌作用强,对G +菌作用弱,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该类药为抑菌药,即与该药结合的细菌代谢受到抑制但不死亡。
2.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等优点。头孢菌素类一般经肾脏排泄,易透过胎盘,多数药物半衰期为0.5~2.0小时,但头孢曲松可达8小时。根据抗菌谱、抗菌强度、肾毒性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将其分为四代: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对G +菌作用强,对G -菌作用差。包括头孢噻吩(先锋霉素Ⅰ)、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啶(先锋霉素Ⅵ)、头孢羟氨苄等。口服药物主要用于轻及中度呼吸道感染、颌面部软组织感染。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G -菌作用强,对G +菌作用弱,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包括头孢呋辛(cefuroxime)、头孢替安(cefotiam)、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头孢克洛(cefaclor)等。用于治疗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所致的感染。
(3)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G -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肠杆菌作用强,对G +菌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故可用于治疗G -杆菌脑膜炎。还可用于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及严重尿路感染,控制严重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注射用药有头孢噻肟(cefotaxime)、头孢唑肟(cefti-zoxime)、头孢曲松(ceftriaxone);头孢他啶(ceftazidine)、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头孢匹胺(cefpiramide)等。 口服用药有头孢克肟(cefixime)、头孢地尼(cefdinir)、头孢他美酯(cefetamet pivoxil)。
(4)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G +菌及G -菌均为高效。可用于对三代头孢耐药的细菌感染。有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头孢利定(cefclidin)等。
3.大环内酯类
用于需氧G +菌、G -菌和厌氧球菌感染的首选药,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该药可分布到除脑脊液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大环内酯类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一般不宜作为严重感染的主要用药。
(1)红霉素:
抗菌效力不及青霉素类,对G +菌的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及G -菌的军团菌、百日咳鲍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杆菌、布鲁斯杆菌高度敏感,对肺炎支原体、螺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也有抗菌作用。可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人群。琥乙红霉素(利君沙)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乳汁,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2)克拉霉素(甲红霉素、克拉仙):
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不受进食影响。口服0.25~0.5g/次,2 次/日。
(3)阿奇霉素:
因增加了对G -菌的抗菌作用,其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对G -菌的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相对于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抑菌作用,该药可对某些细菌表现快速杀菌作用。其药物半衰期长,达35~48小时,每日仅需给药1次。口服0.5g/次,1次/日。
4.氨基糖苷类
主要对需氧G -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也有较好抗菌活性,对G -球菌作用差。该类药物有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阿米卡星(amikacin)。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时要注意其显著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其耳毒性包括前庭神经和听神经的损伤,特别是对个别携带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者应用此类药物应更加慎重,故应用前应行相关基因筛查。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应用时也应注意监测听力改变和肾功能,此类药物可通过胎盘屏障而影响胎儿。
5.喹诺酮类
现常用氟喹诺酮类,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为广谱杀菌药物,其抗菌活性强、口服用药方便、与其他药物少有交叉耐药。因氟喹诺酮类对脑膜炎奈瑟菌的杀菌作用强,且其在鼻咽分泌物中浓度高,故可用于鼻咽部带菌者的细菌根除治疗。常用药物有氧氟沙星(ofloxac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等。该药对关节软骨有损害作用,儿童用药可出现关节肿痛,故儿童不宜应用。
6.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针对致病菌能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发挥药物作用,该药可与细菌内的β-内酰胺酶形成不可逆化合物,进而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该药本身只有较弱的抗菌活性,应用时需与配伍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不产酶的细菌无作用。常用药物主要有:
(1)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
抗菌活性低,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不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2)舒巴坦(sulbactam):
抗菌作用略强于克拉维酸,与氨苄西林合用,舒巴坦0.5~4.0g,氨苄西林1.0~8.0g,每日分3~4次静脉给药。与头孢哌酮合称为舒普深。
7.其他抗生素
(1)林可霉素(leucomycin)与克林霉素(clindamycin):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但因其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口服吸收优于后者,故临床常用。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所致感染及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也适用于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过敏者的各种链球菌所致的咽喉炎、中耳炎等。
(2)多肽类抗生素:
包括万古霉素类(vancomycin)、多黏菌素类(polymyxins)、杆菌肽类(ayfivin)。万古霉素类对G +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用于对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该药只可静脉给药,药物可透过胎盘,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及血-眼屏障,大部分经肾脏排出。该药有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血药浓度超过800mg/L持续数天即可出现耳毒性,故忌与其他耳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多黏菌素类有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偶尔可诱发粒细胞减少及肝脏毒性,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杆菌肽类对G +菌有强大杀菌作用,不易产生耐药,因其严重的肾毒性,故临床只用于局部抗感染。
(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抗生素使用的一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有效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采用适当剂量和疗程,同时采取其他措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1)及早确立病原学诊断,尽可能在病变组织中分离和鉴定病原菌,并做体外药敏试验。
(2)对于急需治疗的感染,在获得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前,可根据临床经验及统计学概率推测可能致病菌来选用合适抗生素。如急性扁桃体炎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类药物。
(3)选用抗生素,一方面应主要从抗菌特点、组织分布和安全性考虑。广谱抗生素的效果不一定优于窄谱,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选用抗生素,因不同人群其脏器病理生理状况不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出途径也不同,故选用药物应注意:老年人应用毒性较小的药物,剂量亦应随之调整;儿童应按体重计算药物剂量;避免应用对孕妇、胎儿及哺乳期妇女有影响的抗生素。
(4)严格控制预防用药。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来说,预防用药仅适于:①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扁桃体摘除术;②严重感染性病灶的清除;③大的肿瘤手术;④听功能性手术或其他成形、修复和重建手术;⑤耳鼻咽喉外伤。
2.抗生素的治疗性应用
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治疗性应用应限于清除细菌感染灶中的细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所涉及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多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主要应用方法如下:
(1)急性化脓性感染的序贯治疗:
序贯治疗是指在感染的初期采用静脉给药,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改善后,改为口服给药方式。序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采用同类抗生素或抗菌谱相仿的不同类药物分两阶段进行治疗。给药方式转换的临床标准为:①急性期症状好转;②体温恢复正常至少24小时;③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恢复正常;④无严重合并症。第一阶段为静脉给药3日,第二阶段为口服给药7~10日。适用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2)重度感染:
包括严重的颈部间隙感染和感染性颅内并发症。必须采取快速、足量给药,如临床效果欠佳,可在用药后48~72小时考虑调整用药。
(3)病毒感染和病因或发热原因不明者:
除病情危重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外,不宜轻易采用抗菌药物,以免掩盖真实病情贻误治疗。
3.外科手术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既有清洁手术(如中耳手术、内耳手术、甲状腺手术),也有污染手术(如颈部间隙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乳突根治术),还有直接与外界暴露的手术区域含菌量较多的手术(如口咽部手术、鼻腔手术、喉部手术)。对于无菌清洁手术,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多主张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输注足量抗生素,如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术中应再次给药。术后可继续给药至48~72小时。如手术部位原有感染或手术区域含菌量较多,则术后可用药数日。因此手术的预防性用药的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决策。
二、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S)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cortisol),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而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于急性会厌炎、喉水肿、特发性突聋等急症的治疗中。常用药物中短效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甲泼尼松,中效药物有曲安西龙、对氟米松、氟泼尼松龙,长效药物有倍他米松(得宝松)、地塞米松。
1.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短效糖皮质激素,血浆半衰期为8~12小时。是天然存在,也可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抗毒、抗休克作用及一定的盐皮质激素活性,并有保水、保钠及排钾作用。本药可以引起变态反应,如果长期服用本药剂量每日大于50mg,则会引起Cushing样反应。另因其含有酒精成分,故对酒精过敏者应慎用。
2.泼尼松(prednisone)
口服,用于重症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或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患者。成人每天30~40mg,服用1周后每天递减5mg。有消化道溃疡、结核病、高血压、糖尿病者慎用。
3.甲泼尼龙(美卓乐)
口服,用于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治疗,成人0.4mg/(kg·d)。在某些急症治疗中,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以期快速起效。
4.倍他米松(得宝松)
临床可用于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是由一种高度溶解性和一种低溶解性的倍他米松酯类构成的复合剂,具有抗炎、抗风湿和抗过敏的功效。注射后,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酯钠能被很快吸收而迅速起效,而微溶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可储存起来被缓慢吸收,维持疗效,从而更长时间地控制症状。全身给药大多数情况下,开始剂量为1~2ml,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5.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用于急重症感染的中毒性休克、急性会厌炎和呼吸道变态反应如哮喘的急性发作、过敏性喉水肿等,需注射给药,每次成人10~20mg。
等效口服剂量:氢化可的松20mg=泼尼松5mg=甲强龙/美卓乐4mg=倍他米松/得宝松0.6mg=地塞米松0.75mg。
三、抗组胺药物
组胺是敏感个体发生变态反应过程中由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最重要炎性介质。组胺与组胺受体结合使血管扩张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鼻痒等生物效应。根据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可将抗组胺药物大致分为镇静作用显著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和相对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由于不同抗组胺药的H 1阻滞活性、抗变态反应效果不同以及亲脂性的差异和组织沉积部位不同,它们对鼻腔、眼结膜、皮肤和呼吸道等部位的抗组胺效果不全相同,故在各类患者的用药效果上也都有不同。
1.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较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有较明显的镇静、嗜睡作用,也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表现为困倦、耐药、作用时间短、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等。从事精密机械、司乘、警卫等人员应慎用。常见药物有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氯苯那敏(chlopheniramine)、异丙嗪(promethazine)。
2.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这类抗组胺药物药效时间较长,且中枢镇静作用小,对鼻痒、打喷嚏、流清涕效果好,对鼻塞效果欠佳。肝功不良或心血管疾病者应慎用。常见药物有:阿伐斯汀(acrivastine)、西替利嗪(cetirizine)、阿司咪唑(astemizole)、氯雷他定(loratadine)、左卡巴斯汀(立复汀)、咪唑斯汀(皿治林)。
3.新三代抗组胺药
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其除拮抗H 1受体外,对其他炎症因子亦有较强抑制作用,且副作用更小。
四、减充血药
用于感染性和变应性疾病引起的鼻塞。口服减充血药优点是血管扩张的“反跳作用”少,且药效时间长。但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以及肝肾功能不良患者不可应用,应用时间不得超过7日,且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这类药物有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和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前者作用时间短,用药后有“反跳”现象,且对鼻黏膜的纤毛运动有抑制作用,现已不推荐使用。目前使用的是羟甲唑啉,有成人和儿童剂型之分,该药效持续时间长,每日使用1~2次即可维持全天的鼻腔通畅。在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等疾病中应用。
五、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常常应用于眩晕、耳鸣、特发性突聋等疾病中,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常用药物有:
1.钙通道阻滞剂
(1)氟桂利嗪(西比灵flunarzine):
高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防止脑血管收缩,保护脑细胞,对迷路有直接抑制作用,可用于血管性眩晕及末梢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眩晕。口服5~10mg/次,每晚1次,一般疗程为3个月。
(2)尼莫地平:
既作用于脑血管也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对脑血管及脑神经元的作用与氟桂利嗪相似,口服 30mg,2~3 次/日。
2.组胺衍生物
倍他啶口服4~8mg/次,3次/日;敏使朗(甲磺胺倍他司汀),口服6~12mg/次,3 次/日。
3.中药
(1)复方丹参:
8~16ml入10%葡萄糖溶液静点,每日1次。
(2)川芎嗪:
40~80mg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静点,每日1次。
(3)葛根黄酮:
400mg静脉滴注,亦可用银杏叶制剂静脉滴注,每日1次。
(4)天麻素:
提取自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根块。天麻素具有较好的镇静和安眠作用,中药天麻可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临床应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元炎、眩晕。静脉滴注,每次0.6g,每日1次。
4.抗血栓形成剂和促血栓降解剂
巴曲酶,但需住院动态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
5.银杏叶制剂(ginkgo leaf)
主要含黄酮苷和银杏苦内酯,前者可清除氧自由基,后者可选择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有害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耳鸣及感音神经性聋,心、脑血管疾病。口服,每次30~40mg,每日3次;肌内注射,每次 7~15mg,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87.5~175mg,每日 1 次。
6.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 1)
可用于治疗耳鸣、感音神经性聋。成人1~2ml(前列地尔5~10μg)+10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缓慢静注或入小壶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
六、抗眩晕药
抗眩晕药种类多样,同种疾病患者个体间药物疗效反应不尽相同,其疗效多为经验性结论。抗眩晕药物应根据病情进行选择,联合用药应根据每种药物的特性谨慎选择,因许多抗眩晕药物其本身副作用即可引起眩晕、头昏、头晕。如轻度发作性眩晕可选择美克洛嗪、赛克利嗪、茶苯海拉明、东莨菪碱等。如急性发作且症状严重时,应用地西泮类药物最有效,应用时需注意其药物副作用谨慎使用。如慢性复发性眩晕,可选抗组胺药、单胺能药及抗胆碱能药。
1.抗胆碱能药及单胺能药 抗胆碱能药物可减少前庭神经核的神经元兴奋性,同时抑制前庭神经的刺激。单胺能药可抑制前庭核的兴奋。
(1)抗胆碱能药物:东莨菪碱(scopolamine)阻断M胆碱受体,口服0.2~0.6mg/次,0.6~1mg/d;皮下注射 0.2~0.5mg/次,3次/日。 阿托品(atropine)口服 0.4mg/次,皮下注射 0.3~0.5mg/次。
(2)单胺能药:苯丙胺/安非他明,拟肾上腺素药。口服5~10mg/次,3次/日,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禁用;麻黄碱(ephedrine)口服 25mg,3次/日。
2.抗多巴胺药 作用于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及呕吐中枢,有多巴胺阻滞作用,且有抗组胺及抗胆碱能作用。丙氯拉嗪口服5mg/次,3次/日;氯丙嗪口服25mg/次,2次/日。
3.抗组胺药 长期应用于抗眩晕,可降低前庭核传入活动兴奋性。常用药物:异丙嗪(promethazine)口服,25mg/次,2~3 次/日;茶苯海明(乘晕宁)口服,50mg/次,3~4 次/日;美克洛嗪口服,25mg/次,3~4 次/日;苯赛嗪口服,50mg/次,3 次/日。
4.安定药可减少前庭核静息活动,影响前庭交叉活动,抑制小脑前庭的传递作用。地西泮(diazepam)口服 0.5~5mg/次,3次/日;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口服 1~2mg/次,2~3次/日;阿普唑仑,口服,0.25~0.5mg/次,3 次/日。
5.丁酰苯类药 强安定药,可阻断多巴胺。氟哌啶醇,口服,1~2mg/次,3次/日;氟哌利多,口服,1~2mg/次,3 次/日。
6.钙通道阻滞剂 氟桂利嗪(西比灵flunarzine)高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活动,减少眩晕冲动,对迷路有直接抑制作用,故用于血管性眩晕及末梢性眩晕。口服5~10mg/次,每晚1次,一般疗程为3个月;桂利嗪,口服,25mg/次,3次/日。
7.敏使朗(merislon,甲磺胺倍他司汀)抑制前庭核的多突触神经元活动,使脑血管扩张、改善脑、小脑脑干及内耳微循环,可减少膜迷路内淋巴含量。口服6~12mg/次,3次/日。
8.都可喜 为抗缺氧药。能增加动脉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改善微循环。口服1片/次,1~2次/日。
9.抗晕止吐药 抑制呕吐中枢及催吐化学感受器,有血管扩张作用,可阻断来自前庭末梢的异常冲动。地芬尼多(眩晕停)口服25mg/次,3次/日。
10.银杏叶制剂 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管壁通透性及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脑组织细胞的破坏,增加缺血组织血流量、降低血黏稠度,调整血管张力。
七、黏液促排剂
黏液促排剂可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促进呼吸黏膜纤毛活动,有利于黏性分泌物排出。该类药物应用于呼吸道炎症,也可用于鼻部术后促进纤毛功能恢复。
1.桃金娘科树叶标准提取物(gelomyrtol)成人每次0.3g,每日2~3次。
2.盐酸溴环己胺醇(盐酸氨溴索、沐舒坦ambroxol hydrochloride)成人每次30mg,每日2~3次。
3.羧甲司坦 适用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痰液黏稠、排痰困难及有痰栓形成者。还可用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促进中耳积液排出,口服,一次0.5g,一日1.5g。
八、免疫增强剂
1.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具有多种免疫活性的物质。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恶性肿瘤放化疗后。
2.核酪 主要成分为核酸水解物、酪蛋白水解物及多种氨基酸。
3.其他类 左旋咪唑、干扰素、胸腺素、转移因子、组胺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肖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