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隔阂,健康保障在制度、城乡、地域和人群间差异明显,国民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缺失、可及性不平等、均等化差距在拉大。享有均等化健康保障是国民的基本权利,从“人人享有健康保障”发展到“人人公平享有健康保障”,促进城乡健康公平和国民均等受益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因此,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实现健康保障的均等受益,逐渐成为医疗卫生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国民健康保障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面临着从城乡二元分立到城乡一体化、从形式普惠到实质公平的制度转型。因此,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要以促进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实现健康服务公平可及为目标,向保障范围更广、均等化水平更高的国民健康保障制度转变。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实现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化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与动力机遇,使得实现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成为可能。但是,仍然存在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缺失、健康保障资源的可及性不平等、健康保障资源分配呈现非均等化趋势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均等受益是国民健康保障的最终目标,实现健康保障的公平可及和健康服务供给中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的具体目标。我国实现健康保障均等受益的主要障碍体现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难以有效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医保政策的人群分立难以实现制度的有效补充与风险共担,医疗信息不对称的规避不力难以预防医患合谋及医药勾结,基层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制度发展缓慢难以形成双向转诊。因此,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的实现路径在于制度架构统一化、基本待遇均等化、受益对象国民化、管理体制垂直化、经办服务一体化、健康服务公平化和受益链条全程化等方面,其中制度架构统一化是主要内容,基本待遇均等化是核心目标,受益对象国民化是根本理念,管理体制垂直化是重要保障,经办服务一体化是基础平台,健康服务公平化是有效途径,受益链条全程化是基本手段。实现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的具体措施包括: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医疗保障制度安排,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保证药品的安全及时供应;另外,需要在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水平、服务递送、服务监测等方面为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的实现提供服务保障;最后,还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主体予以支撑和合作,国民健康保障均等受益才能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