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是因献血者因素或医护人员的服务、操作因素引起的献血者局部不适、损伤或全身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应采取积极有效处理措施,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与安全,从而保证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
一、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时间
1.发生率
符合献血条件的健康人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文献报道为0. 2%~4%,首次献血比两次以上献血者高,女性比男性高,其他职业比军人、医务人员高;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大多数并不严重,大部分经休息即可自行恢复。
2.发生时间
大多数献血不良发生在献血时及献血后离开献血场所前,少数发生在献血前及献血结束30分钟以后。
(二)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1.精神因素
这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最重要的因素;初次献血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感,主要原因是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很少,有思想顾虑,怕疼痛,焦虑,心理恐惧;看到他人有献血反应自己也出现不良反应、晕针、晕血等都是由精神因素引起。
2.献血前身体状态不佳
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等。
3.献血环境不理想
拥挤、声音嘈杂、空气污浊、酷热,献血等候时间过长等。
4.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欠佳
不恰当的宣传解释用词、态度差,语言生硬、不热情、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及穿刺疼痛等。
二、献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一)根据献血不良反应的范围分类
献血不良反应可以分为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两大类。
(二)根据献血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类
献血不良反应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献血反应。
(三)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分类
根据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可分为速发性和迟发性献血不良反应。
1.在献血30分钟内(或在献血场所)发生的为速发性献血反应。
2.在献血后30分钟(或离开献血场所)至24小时内发生的称迟发性献血反应。
三、献血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一)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原则
1.为了保障献血者安全,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设置环境卫生整洁、能为献血者提供隐私保护的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场所。
2.专人处置献血不良反应并全程监护,防止献血者发生意外伤害;无论是在采血大厅或献血车工作现场,都必须安排受过专业技术及急救知识培训,并有资质的医护人员在场。
3.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时,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地处理发生的事情,避免连锁反应发生,使其他采血工作顺利进行。
4.应对所有献血不良反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包括症状、体征、处置、转归,并作为以后能否献血的依据。
5.对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评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预防、处理献血不良反应能力。
(二)局部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局部献血不良反应包括局部血管损伤、神经、肌腱损伤、感染等。
1.血肿
是较常见的急性献血不良反应。血液从血管穿刺损伤处流到周围软组织形成血肿,局部变色、肿胀、疼痛。血肿压迫周围组织的强度与血肿的肿胀程度及周围组织的硬度有关。深部的血肿有时并不明显。压迫神经时可出现神经刺激或受损表现如上肢放射痛、麻木感、活动受限等。如血肿处于深层肌肉与筋膜之间,则更易发生神经压迫损伤甚至会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
血肿的处理:
(1)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针头;采集成分血时可更换手臂,使用无菌接管机接合新的针头,重新穿刺采集。
(2)用无菌棉球紧压穿刺孔,持续按压至少15分钟,用弹力绷带固定,以减少血肿;静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应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4小时;动脉穿刺造成的血肿出血停止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至少6小时。
(3)解释原因,使献血者放心,并向其致歉。
(4)要求献血者保留创可贴4小时。
(5)嘱献血者可以正常使用手臂,但是不能搬重物。
(6)嘱献血者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24小时后应局部热敷。
(7)血肿大、疼痛严重、神经受压损伤症状或体征明显,或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时需尽快到医院诊疗。
2.误穿动脉
采血针误穿肱动脉或其分支。采集的血液较静脉血鲜红、血液流速很快,血袋充盈快,穿刺针随脉搏跳动,出现血肿的可能性增加。不严重时可没有血肿出现,严重时血肿迅速增大,增加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的概率。
处理方法如下:
(1)应立即停止采血,紧紧压住穿刺部位,并将手臂举至心脏水平位置以上。
(2)用力压住针刺位置至少15分钟,出血停止后使用弹力绷带压迫30分钟。
(3)安顿好献血者,给予耐心的解释并道歉。
(4)如果出现血肿,则按血肿处理。
(5)如对诊断处理有任何担心,应带献血者到就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迟发性出血
多因拔针后穿刺点按压时间不足或按压部位不对引起,表现为针眼出血或血肿。
处理方法:继续按压穿刺点10~15分钟,若出现血肿,则按血肿处理。
4.局部感染
脓肿、蜂窝织炎等。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处理方法:到医院处理。
5.神经损伤
采血穿刺进针或拔针时刺伤神经,表现为进针或拔针时出现放射性疼痛,常伴感觉异常。
处理方法: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24小时后应局部热敷;如不好转,应送到医院处理。
6.腱膜损伤
穿刺后立即发生的严重局部疼痛,无放射性。
处理方法: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24小时后应局部热敷。若不好转到医院处理。
7.非特异性手臂疼痛
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逐渐发生的手臂局部的放射性疼痛,未能将此类疼痛细分纳入上述类别不良反应中。
处理方法:24小时内应局部冷敷,24小时后应局部热敷,如不好转,应送到医院处理。
8.血栓性静脉炎
偶可发生在献血后数小时或几天,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静脉呈条索状,发红、发热。深部血栓性静脉炎更为严重,会伴有发热症状。
处理方法:到医院处理。
9.局部过敏
由消毒液或穿刺针头上的过敏原导致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穿刺部位的皮疹、肿胀、发痒。
处理方法:局部涂可的松抗过敏药膏,口服氯雷他啶等抗过敏药。
(三)全身性献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1.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最常见的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的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护士、巡视医师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有不适、虚弱、焦虑、头晕、恶心、出汗、呕吐、面色苍白、呼吸过快、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晕厥、惊厥、抽搐等。
发生全身献血反应必须立即停止采血,首先要防止献血者摔倒,采取头低脚高位平卧,并根据献血反应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轻度献血反应: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脑昏沉、恍惚、头晕目眩、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等。
处理方法:保暖并在空气流通处充分休息。献血者自我感觉舒服时,提供温浓糖水及点心。献血者出现头脑昏沉、恍惚或晕眩时容易倒下,轻度献血不良反应除了对症处理防止发展为晕厥、惊厥外,重要的还在于防治献血者因倒下而导致的其他损伤。
(2)中度献血反应:轻度献血反应症状逐渐加重、大汗淋漓、脉搏减慢、浅快呼吸。
处理方法:保暖,防止呕吐窒息,并在处置床边放一容器用于收集呕吐物。如献血者出汗较多,脸色苍白、眩晕等症状较严重,可静脉缓慢注射或口服50%葡萄糖注射液40ml。
大汗淋漓虚脱严重者:可静脉滴注0. 9%氯化钠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ml,开始以约100滴/分钟较快速度滴注,后减慢,视血压、脉搏恢复情况来调节滴注速度和输液量。症状减轻后按轻度献血不良反应处置。
(3)重度献血反应: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晕厥(较常见,俗称昏倒)、惊厥(极少见)、抽搐、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诊断上要和癔症、癫痫进行鉴别。
处理方法:头侧向一方,松开衣领,保暖,保持呼吸畅通。在采用低流量给氧及中、轻度反应处理方法的同时,采取以下的措施:
1)确保有专人守护。
2)每5分钟检查脉搏和血压1次,随时观察神志、呼吸等。
3)呕吐较严重者,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mg。
4)晕厥是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大多数晕厥呈自限性。
晕厥治疗的主要目的应包括预防晕厥再发和相关的损伤(如头部外伤或肢体骨折等)。用拇指掐人中或合谷穴使其苏醒,用凉水擦面部和额头上置湿凉毛巾刺激也可以帮助清醒。注意保暖,不喂食物。清醒后不要马上站起避免再次晕厥或跌倒摔伤。
5)惊厥的处理: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①不同部位肌肉的抽搐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咽喉肌抽搐可致口吐白沫、喉头痰响,甚至窒息;呼吸肌抽搐可致屏气、发绀,导致缺氧;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致大小便失禁;②严重的抽搐可致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跌倒外伤等;③发生痉挛性抽搐应在其上下齿间放置缠有纱布的压舌板以防将自己的舌头咬伤;④强直期适度对抗下颌过张和颈部过伸,防止下颌脱臼和颈椎压缩性骨折,阵挛期适度按压大关节处,限制抽动幅度,防止四肢关节脱臼和擦伤;⑤地西泮注射液10mg肌注或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滴注;⑥如惊厥超过5分钟或严重献血反应经处理未见明显好转;或出现外伤等其他损伤,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援或送附近医院,并通知科长和分管领导。
6)在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让献血者放心,并给予解释,说明这种反应是献血引起的,并非他们的身体状况有问题。
7)在确保献血者已经完全恢复准备离开前,应让医师或资深护士再检查脉搏和血压平稳才准许献血者离开(不平稳者继续观察),并把脉搏和血压记录于献血登记表。
8)对严重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经处理症状缓解后要专人护送回家或嘱其乘车返回。
(4)处理献血反应结束后,及时填写《献血不良反应处理记录》并移交献血后服务科。
2.精神紧张综合征
由于过度换气产生精神紧张、恐惧;采血刺激等引起呼吸加快,快速过度呼吸降低了血液中CO 2的含量,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出现心慌、头晕、晕厥、肌肉痉挛等表现。
处理方法:过度换气的处理措施首先要稳定献血者情绪,向其解释发生的事情。采取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增加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措施。
(1)指导献血者平稳、缓慢地呼吸,但不要深呼吸。
(2)如果不能解除肌肉痉挛,则指导献血者用长纸筒呼吸,有条件者可面罩吸氧。
(3)与献血者谈话,使其消除顾虑,解除焦虑,防止加重过度换气。
(4)若出现其他不适及症状,参照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处理措施处理。
(四)与成分血采集相关的其他献血不良反应
1.枸橼酸盐抗凝剂引起的过敏及中毒
(1)发病机制及表现
1)枸橼酸盐所致过敏反应:是献血者在受到枸橼酸盐或一次性采血耗材灭菌的环氧乙烷等抗原刺激时发生了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变态反应,出现皮疹唇麻、全身瘙痒、泪腺液分泌多、清水样鼻涕、打喷嚏、声嘶、咳嗽、腹痛呕吐、腹部压痛、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气管痉挛、休克等症状。
2)枸橼酸盐中毒:是因捐献机采成分血时进入体内的抗凝剂枸橼酸钠过多过快导致低钙血症。进入献血者离体血液中的枸橼酸根离子与血液中钙离子生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枸橼酸钠钙,起抗凝作用。血液返回献血者体内时,一定数量的枸橼酸盐进入体内,与钙离子结合。当进入机体内的枸橼酸盐过多过快,超过了骨钙动员入血能力和肝脏代谢清除枸橼酸盐能力,就会发生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和代谢性碱中毒,神经细胞膜自动除极化,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导致出现口唇及面部麻木、畏寒、骨骼肌震颤、手足抽搐,烦躁不安,甚至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室颤动或停搏等。
(2)反应程度:①轻度:发生皮疹,口唇及面部麻木、面色苍白、腹痛等症状;②中度:局部抽搐、意识模糊、低血容量等;③重度:全身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不自主震颤、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
(3)枸橼酸盐抗凝剂过敏的处理
1)一般过敏反应的处理:终止采血,立即给予抗过敏类药物,可选用:口服氯苯那敏,每次4mg,每日3次;口服氯雷他定,每次10mg,每日1次;10%葡萄糖酸钙10ml及维生素C 5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静滴;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2)中、重度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的处理:立即停止采血,马上就地做抢救工作:①脱离过敏原;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喉头水肿、明显支气管痉挛者,可予氨茶碱0. 25g加入50%葡萄糖液20~40ml缓慢推注(>10分钟),可选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治疗;③给氧;④立即给予0. 1%肾上腺素0. 5~1. 0ml皮下注射,必要时再用0. 1~0. 2ml加生理盐水5~10ml静脉注射,此剂量每20~30分钟可重复使用,维持收缩压>80mmHg,心搏骤停者立即静脉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并行心肺复苏术;⑤尽早应用地塞米松5~10mg静注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滴;⑥快速输晶体液:首剂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缩血管药首选间羟胺,10~20mg肌内注射,必要时50~10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静滴。微循环痉挛期,选用扩血管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但一定要补足血容量;⑧使用钙剂: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⑨在做上述抢救工作的同时,打120急救电话求援,报告科室主管。120急救车不能及时到达时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就医。
(4)枸橼酸盐抗凝剂中毒的处理
1)轻度:给予献血者平躺或头低脚高位;口唇麻木时,给予1支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并调低回输速度。面色苍白者,口服50%葡萄糖后食用点心等,以防止出现低血糖。
2)中度:立即予献血者头低脚高位,暂停采集,测其血压,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并口服50%葡萄糖溶液,食用点心等,根据其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采集。
3)重度:立即停止采集。在另一只手建立静脉通道,缓慢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同时送往附近医院。
(5)如在采集过程中出现脂血、红细胞混入量增多、献血不良反应症状经过处理未能缓解时,为了尽快恢复血容量,可立即回输献血者的全血。
2.空气栓塞
严格按照正确的规程操作及监护采血,是防止空气栓塞的唯一措施。
(1)原因:
空气经采、回输血管道进入献血者穿刺静脉。
1)某些机型单针、双针采集成分血在静脉穿刺之后,当采样袋中未充满液体之前,而不谨慎地将采样袋针头开关卡子打开,会导致空气栓塞。
2)在采集之前用盐水灌注血路管,或穿刺之后滴盐水的时候,如果将ACD关闭,都会导致空气栓塞。
3)排气装置不通畅或回输血管有裂缝、连接不严,当通过重力向献血者输注盐水、进行手动再输注液体或者血液从机器回输献血者时,管道中有空气存在会导致空气栓塞。
4)某些机型还输器内的调节液面过低,采血浆前空气未排出而进入静脉。
(2)发病机制及表现
1)气体从管道进入静脉、右心房,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如果少量气体进入血管,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虽不会形成泡沫状血液造成重大损害,但仍有可能形成气泡而阻塞局部细小血管;当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则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心脏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一般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的空气在100ml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
2)清醒者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发绀、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典型的症状是早期的神志丧失,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抽搐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颈静脉怒张,心前区可闻及车轮转动样杂音。
(3)处理方法
1)一旦出现空气栓塞,应该立即停机,关闭采、输血管道,防止气体继续进入体内。
2)取左侧半卧位,头偏低,使右室流出道位于右心室最低处,使气体离开右室流出道;吸氧;快速叩拍胸背部使气体变为分散的微小气泡利于吸收、排出。
3)监测生命指征。
4)防治休克。
5)病情严重者在抢救的同时向急救中心求救或送医院诊疗。
3.急性溶血反应
溶血是因红细胞膜破坏,或出现多数小孔,或由于极度伸展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血细胞分离机的设计原则是不会出现红细胞溶血现象,并且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机械的作用(离心、管道的挤压、摩擦等)可引起红细胞破坏导致非特异性溶血,血红蛋白的释放也可以发生机体变态反应。所以,操作机器的医务人员还是应该按着正常的实践经验,避免出现任何溶血现象。如果观察到红细胞溶血,应该在回输之前立即结束步骤,不得再回输其体内。
(1)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原因:
血液回输时误输离心造成的破裂红细胞,血红蛋白释放引发机体变态反应。
(2)主要表现
1)发热、寒战、头痛、胸闷、胸痛、脊椎痛、面红、恶心、脸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细速、呼吸困难等。
2)低血压、休克。
3)全身异常出血、淤血、穿刺处出血、渗血等。
4)血红蛋白尿(第一次即可出现),少尿、无尿、最后肾衰竭和尿毒症。
5)出现黄疸。
(3)急性溶血反应的预防:
注意观察收集到的血浆是否出现溶血现象。若怀疑有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回输血液。
(4)急性溶血反应处理原则:
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置。
1)立即停止“还输血”。
2)扩容抗休克,防治DIC:静脉输入晶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以纠正休克,改善肾血流灌注。
3)保护肾功能:血压稳定时静脉输注20%甘露醇(0. 5~1g/kg)或呋塞米(速尿)40~60mg,必要时每4小时重复1次,直到血红蛋白尿基本消失为止;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250ml以碱化尿液,促进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
4)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5)如果回输入的溶血血量较大或症状严重时送医院诊治。
6)发生少尿、无尿时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5)护理:
①安慰献血者;②双侧腰部封闭或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防止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记录。
(五)严重献血不良反应的后续处理
1.献血后服务科工作人员接到采血科的报告后迅速赶往相关医院或现场,与相关人员交接班。
2.了解献血者情况,安慰献血者,解释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如有家属,需向其做相关解释)。
3.与医院主管医师取得联系,协助医院医护人员做好陪护工作。
4.解决献血者的饮食,医疗费用。
5.通知献血者家属及向血站领导报告并汇报处理情况。
6.经主管医师同意,办理出院手续,收集病历簿、检验报告单等资料。
7.待完全恢复后护送献血者回家,并互留联系方式,保持联系。
8.对献血者进行跟踪服务,包括电话问候、上门回访,直至献血者身体康复。
9.办理承诺报销的后续治疗产生的所有费用。
10.做好全过程的记录及资料存档。
(六)献血期间出现其他意外事故的处理
献血时偶然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如献血者跌倒、摔伤;突发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等。应采取如下措施:
1.在献血时告知献血者献血后注意休息,上下台阶及转弯拐角时小心,如有不适就近扶物或坐下,可减少晕倒、跌倒、摔伤等意外的发生。
2.确保医务人员或资深护士对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的献血者进行检查;及时检查并准确判断献血者的受伤情况;若受伤轻微,则安抚献血者,确保献血者休息充分,待完全恢复后方可离开;若受伤情况需要到医院诊治,则陪同前往,病情重者在抢救同时呼叫120急救前来处理。
3.如果对献血者的情况有任何疑虑,或出现心、脑血管意外,需由医师或有经验的护士护送去医院诊疗。
4.若献血者发生突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立即让献血者平卧,吸氧,硝酸异山梨酯5mg舌下含服,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并立即转送医院诊治;对心搏骤停者施行心肺复苏术,并马上向120急救中心求救或送去医院诊治。
5.告知献血者回去后如果他们感到不适,必须及时和血站或医院联系诊疗。
6.献血相关死亡 是指伴随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死亡,且与献血的相关行为疑似、可能或明确。应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善后事宜。在献血后1周内出现因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时,虽能明确排除与献血有关,或没有证据表明与献血有因果关系时,仍需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获得理解与支持。
四、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1.为献血者创造舒适、安全、安静、卫生的献血环境。
2.做好献血前的宣传解释工作,特别是对年轻和首次献血者,应告知相关的献血知识,特别是血液生理知识,营造亲切、愉快的气氛消除献血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3.采血前询问献血者是否已经喝水,若没有,饮温水或饮料1杯,机采成分血前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20ml。
4.用鼓励性语言主动与献血者亲切交谈,进行心理疏导,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分散其注意力,教会放松的技巧;使他们对献血充满信心。
5.了解献血者基本情况,劝他们不要在饥饿、劳累疲倦、剧烈运动或下夜班后献血,应鼓励他们经过休息、进餐后再来献血。
6.若献血者既往有晕针史、晕血史、精神紧张、血压接近正常低值或体重较轻,建议献血者卧位献血。
7.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进针动作轻柔,一针见血,以减少献血者的紧张心理。
8.进针后注意观察献血者的脸色有无苍白、出冷汗等情况,如果有,要及时观察和询问献血者,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处理。
五、常备急救药品与器材
为了确保及时、有效处理献血不良反应,应配备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急救药品与器材,急救药品及器械应集中存放于专用的药箱内或指定的地方,药箱有明显的标识,箱内有急救药品及器械配备清单。并定期检查,保证在有效期内。
(一)基本急救药品
强心、升压、呼吸兴奋、抗过敏、镇静、扩容等药品,常备的药品有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及硝酸异山梨酯片等。
(二)基本急救器材
听诊器,血压计、开口器、氧气瓶、输氧套管(面罩)、各种规格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无菌静脉输液器及输液针头、压舌板,无菌纱布等。

(许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