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表器官超声造影诊断图谱
- 陈琴 岳林先
- 930字
- 2024-11-28 17:13:36
前言
超声、放射、核医学是三大医学影像学。近30年,医学超声已经普及到基层医院。医学超声的发展经历了二维灰阶、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带来崭新的发现,也称超声的3次革命。
以声诺维(SonoVue)为代表的第二代微泡造影剂,是由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气体,直径2.5μm。其不透过细胞壁,不进入组织间隙,只存在于毛细血管床内,是真正的血池显影剂。经静脉注射数秒钟后显影,持续时间可达10余分钟,能提高超声信号300倍。超声造影提供组织结构和血流灌注两方面信息,展示微细血管网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血管走向及血管管径变化等病变特征,达到诊断目的。造影剂需与超声设备的专用功能配合[如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ontrast turned imaging,CnTI)、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技术(MVI)],才能得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超声造影应用于临床约10年,在腹部应用较为成熟,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可与增强CT及增强MRI媲美,准确性超过90%。近10年,随着超声设备性能的提高,高频探头的开发和运用,超声检测浅表器官和软组织的病变取得长足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在近5年内也逐渐用于浅表器官。与CT和MRI一样,非增强检查有其局限性。超声造影实时动态显示病变的血流灌注方式、血管的构架及走行,大大提高了超声对浅表器官病变的诊断能力。有经验的超声医生结合超声造影,可使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到90%~95%。
超声造影剂不经肝肾代谢,无肝肾毒性,罕见过敏,无辐射,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甚至可用于危重患者。超声造影可在床旁操作,实时观察、重复注射和反复分析,以求得出准确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的超声造影团队,近5年做浅表器官造影1万余例,80%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超声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配合,术前病例几乎都要做超声造影。浅表器官超声造影不同于传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要求做出恰当、准确的定性诊断,甚至是病理诊断。除了具备高性能彩超设备外,超声医师的经验和病理知识水平十分重要,更需要超声医师不断探索、追踪每一个病例的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
超声造影是一门新技术,应用于浅表器官的诊断时间不长,相关文献还不太丰富,争论也较多。编撰本书是作者在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所得,将一些典型病例奉献给同道,希望与超声专家探讨,请多提意见,共同促进超声医学的发展。
编 者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