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见有不汗出而烦躁之症,不必问中风伤寒,亦不必问脉紧脉缓,而总以大青龙汤主之,无不宜也。
伤寒脉浮缓,发热恶寒,无汗烦躁[150],柯公补此两句,明白。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症者,大青龙汤发之。
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151],此为逆也。此禁断不可忽。
中风而脉紧,伤寒而脉缓,自是风寒互亘[152]也。前条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固矣。次条吃紧处在 “但重,乍有轻时”句,恐人误认身重,为少阴但欲寐证也,故曰 “乍有轻时”,见是无少阴症者,亦宜大青龙发之。发热恶寒等症,自在言下,不然脉浮缓,身不疼,但重而不见无汗烦躁等症,敢轻用大青龙乎?
烦躁一症,前误下烧针后,自是阴阳脱离,心阳飞越,故于桂枝和表中用龙骨等以安神敛浮。未汗烦躁自是阳邪拂郁,故以大青龙发之;已汗烦躁自是寒水冲激,故以真武真[153]之。是否酌之。
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去节[154] 桂枝二两,去皮[155] 甘草二两,炙[156]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157] 生姜三两,切[158] 大枣十枚[159],擘[160] 石膏如鸡子大,打碎
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此即加味麻黄汤也。加石膏者,因热盛烦躁,无津作汗,故取其甘以生津,寒以清火,是于太阳经中预保阳明之先着。加姜枣者,以培中气。又虑夫转属太阴也,又恐其内热顿除,而外之表邪不解,变为寒中,故必倍麻黄以发汗,再倍甘草以和中,一汗而表里双解,风热两除。此大青龙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