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持久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载《中国教育报》,1991年5月30日。

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回避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批判和斗争。

对于像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综合性文科大学来说,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几乎涉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所有重大问题。例如,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而前几年确实存在着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自由化思潮侵蚀到党的肌体,造成党内政治思想上的不统一,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又如,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来说,就是要建设一支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试想,如果不在教师队伍中不断清除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又从何谈起?再如,提高教学质量,深入教学改革,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学校的许多课程,都属于政治性、思想性很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学科,在这些课程中如果不彻底清除自由化思潮的影响,那就不是教学质量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的问题,而是究竟起正作用还是负作用的问题。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我们认为一要深入,二要持久。

所谓深入,就是不但要批判顽固坚持自由化立场的人所宣扬的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政治主张,而且要清理和批判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为这些反动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的反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同时,还应该清除他们竭力宣扬的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恶劣影响。也许有人会担心: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个政治概念,这样做,会不会把反自由化斗争的范围扩大了?我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对于顽固坚持自由化立场的人来说,这三者本来就是浑然一体的。他们也有赤裸裸地狂叫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时候,但更多的场合,则是打着理论研究、理论探讨的幌子,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肆意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宣扬极端唯我主义,从而导引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结论,并竭力欺骗和煽动人们特别是青年接受他们的政治主张。因此,反自由化的斗争,如果不深入到学科领域,就不可能真正分清理论是非和政治是非。当然,在这样做的时候,必须十分慎重,十分注意政策,决不能把正常学术探索中的不同意见,随意扣上“为自由化思潮提供理论依据”的帽子,加以粗暴对待。

所谓持久,就是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在反自由化问题上,有两种毛病是要防止的。一种是健忘症,资产阶级自由化造成的政治混乱还没有澄清,自由化泛滥的恶果尚未消除,就伤疤未好忘了痛,如鲁迅所说的一味主张起“费厄泼赖”来,这当然不好。另一种是急性病,以为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可以在一个早上清除干净,而且认为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意识形态领域永远风平浪静太平无事,这显然也不切实际。自由化思潮的产生和存在,是有它的客观社会基础的。只要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不取消,只要国内还有敌对政治势力的存在,只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居于世界的前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就不可能彻底消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将是复杂尖锐的。这就要求我们永远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旗帜,在理论战线和思想政治战线上不消极退让,不放弃阵地,在战斗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争取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的真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