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斗中学习载《文汇报》,1964-04-10。

战斗和学习,这是一个贯穿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毕生的重要任务。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大道上,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经过种种严酷的战斗,而顽强的学习之必不可少,又正是由于我们为了不断取得战斗的胜利就得不断提高战斗本领。

对于革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战斗和学习当然更是一刻不能放松的两项根本性的任务。

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来,是以理论的形式总结人民斗争的经验。很难设想,一个和人民斗争完全脱离、面对着人民斗争的千波万浪而漠然无动于衷的人,能够对于人民斗争的历史和经验做出科学的总结。鲁迅曾经用“血管里流出来的总是鲜血”来说明只有革命者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革命文艺的真理,同样,只有积极置身于人民斗争中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对于人民斗争的经验做出科学的概括。拿历史科学来说,这是通常被认为离开现实斗争稍远的一门社会科学学科。但是,如果我们严格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把社会历史了解为像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那么,就决不能说,一个对于现实阶级斗争的状况、形势、规律毫无所知、漠不关心的历史工作者,却能够对于历史上的阶级斗争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说明。因此,如果说某一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钻在故纸堆中还可以进行适合于他们要求的所谓“研究”的话,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工作者来说,离开了现实的战斗就将是寸步难行了。这样,我们也可以明确地说: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工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

更广泛地说,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在于科学地认识和说明世界(社会),以便更好地改造世界(社会)。但是为了正确地认识世界、说明世界,也就需要在思想领域、学术领域进行战斗。如果不和陈旧的、落后的种种传统观念决裂,如果不揭露资产阶级思想对于社会现象的种种歪曲……总之,如果不清除科学的前进道路上的各色各样的绊脚石,那么,社会科学的任何发展都是难以设想的。

为了战斗,就需要学习。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运用这个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我们才能在战斗中无往而不胜。

但是学习从来就有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边干边学,在战斗中学习。

有这样一种关于学习的意见,这种意见认为,对于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不是战斗而是学习。因为青年人没有读几本书,还没有打好基本功,所以,应该十年寒窗,埋头苦读,“闭门不问天下事”。等到学得了一身本领,然后再“别师下山”,参加“战斗”。这种意见不是把战斗和学习看作辩证的统一,而是把二者割裂开来。

这种意见,从两方面说来,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学无止境”,如果要等某一天把一切东西都学会了,然后才上阵去战斗,大概这个“某一天”永远也不会到来。过去的武侠小说里,常有一些人“上山学艺”,过个三年五载,便练得“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无敌于天下。可惜这只能发生在荒诞的武侠小说里,而不能应用于科学上。

其次,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门读书呢,还是在战斗中学习,在战斗中提高?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主席这里讲的是如何学习战争的问题,但是他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先学好了再干”,还是“干起来再学习”?是学习和战斗结合,还是学习和战斗分离?两种态度,两种方法,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边干边学,在战斗中学习。只有积极地投入战斗,我们才能在斗争中提高我们作战的本领,开眼界,长知识。只有听惯了炮声的人才能成为老战士。董存瑞第一次参加战斗,把组织上发给的仅有的几发子弹一口气全打完了,没有伤着敌人的一根毫毛,尽管如此,这次战斗在这位人民英雄的生命史上却是多么重要的一次战斗啊!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果离开了战斗、批判、革命,怎么能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地学到手呢?

这样说,当然丝毫也没有轻视读书的重要性的意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要战斗,我们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敌人;既要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要读各种各样的反面材料。这样的读书,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有的放矢。我们说在战斗中学习能学得更快更好,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