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实体店与产业路

一、全国连锁的梦想

近年来,在电商平台发展中,网店对于实体店的经济冲击,几乎成为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而且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在实体店与网店之间犹豫徘徊,也让众人对实体店经济与未来发展唏嘘不已。但偏偏,在汉服产业化过程中,有一个人却不畏未知艰险,她一心想做的是全国连锁形式的汉服实体店铺,在十年的发展中,她经营的重回汉唐汉服店,已经在全国四座城市开设了五家连锁店了。

对于为何要选择实体店,重回汉唐的店长吕晓玮说:“一是因为国内的商业街区都没有汉服实体店铺,网络上的图片并不能直观、完整地呈现出汉服之美,所以希望能通过实体汉服店,让大家真切地感受汉服的魅力;二是,在网络上买面料、选款式再到发货或者修改都有风险,而且不方便,所以还是希望能有实体店铺。”

重回汉唐上海实体店

注:徐珞(网名“拾遗”)现场拍照。

近十年来,重回汉唐开始了中国国内汉服实体店铺的开设之旅:2006年12月17日,重回汉唐汉服实体店在成都仿古商业街文殊坊正式开业;2014年7月20日,第二家实体店开张;2015年1月1日,上海店开张;2015年10月1日,四川锦里店开业;2016年4月17日,北京店开业。吕晓玮一直说,她还会推动开设广州分店,她的梦想是要重回汉唐汉服连锁店遍布全国每一座城市,让汉服成为一种日常的存在,让汉服在中国大地重生……

二、产业化之路崎岖漫长

在汉服发展中,有很多人是主推汉服产业化的,毕竟这是一个市场化的时代,而且脱离了汉服这件衣裳的汉服运动,恐怕也只是有名无实的浪漫主义想法。所以,在大规模的汉服活动、汉服宣传背后,还有着那么一些人,他们脚踏实地,以汉服为主体开始了产业化之路。

上海汉未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便是产业化的推动者之一,对于最初的创办缘由,创办者姚渊(网名“逆流”)曾经说:“2005年时的考虑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现实化操作。当时汉服复兴的舆论环境,总体上是意识形态的,应该说是一种信仰推动,更像是一种理想主义,有着一种否定现实的情怀在内,所以需要把汉服通过生产经营引入现实社会。另一个是物质化操作。再远大的理想情怀也是基于物质文化做保障的,只有做到大众能接受,才能带动文化的复兴,被保护起来的叫‘非遗’、‘工艺品’,只有流通起来的才是文化,我们要让它活下去。这个过程,产业化才是解决根本。”上海汉未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姚渊口述提供。

姚渊的网名叫“逆流”,2003年时便在汉网注册了。他曾经是一名记者,2004年1月时写了一篇文章《从这里开始,再造一个时代》,刊发在上海《东方早报》的新闻周刊上,这是中国传统媒体对汉服运动的第一次正面报道。在那个对汉服充满质疑与不信任的时代里,他选择坚定不移地站在汉服复兴这一边。后来,姚渊便怀着这种使命感、民族情怀的初心,辞去了记者工作,开始了汉服产业化之旅。

前景美好,看近实远,走起来更是漫长坎坷、九死一生,毕竟对于一个20多岁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这里的一切都需筚路蓝缕,白手起家。2006年10月,汉未央第一次产业化探索基本失败,公司身份完全放弃,此后多年中,以纯粹民间组织形态,推进着汉文化复兴事业。直到2011年,历经七年,汉未央才迎来重大转折。那一年,汉未央在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注册为正式NGO—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并且拥有了第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拥有了第一位稳定的全职人员。2012年,也就是时隔八年之后,汉未央再一次发展出公司形态。从此,NGO、公司和民间自组织三者并存,匹配不同的文化身份,承担不同的文化职能,确保汉未央在各条文化战线的全面推进。参见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官方网站相关介绍。

2015年汉未央七夕乞巧节汉文化体验活动

注: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提供原图,授权使用。

但对于未来姚渊还是满怀期待的。他说,在汉服推广中,重点还是要走向社会,不断地拓宽外部市场。毕竟汉服复兴不是自娱自乐,重要的是把汉文化的精神推向中国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积累品牌力量、积累公共资源、积累政府信任、积累媒体关系,才有可能更好地做强、做大,使它真正地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重生。

也如汉未央的寓意一样—长乐未央,长毋相忘,薪火相承,永生不灭。

三、新兴的汉婚市场

在汉服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除了汉服本身,效果最好的便是汉式婚礼了,甚至在婚庆市场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格局。坐落于北京SOHO现代城的汉衣坊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全称是北京市汉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汉衣坊是其中的一个服饰品牌。2006年3月1日公司正式在北京紫竹院路开业,它的经营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初期主张实现“工业化”推广汉服,曾盲目投入生产,经济损失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给企业的后期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再后来,汉衣坊转变发展理念,不再主营汉服礼服,而是针对社会人士开始推广汉服、礼仪和汉文化。直到2008年底,才实现扭亏为盈。汉衣坊坊主任冠宇口述提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汉衣坊品牌以“汉式婚礼”为代表的“华夏传统礼仪/庆典业务”遍布全国,还形成了“汉民族服饰研发定制”体系、“汉民族礼仪组织策划”系统、“华夏美学(VI视觉系统)体系”三项文化创意业务。再到2013年7月9日,公司将店面搬至北京市SOHO现代城。参见汉衣坊官方网站相关介绍。

汉衣坊婚礼图

注:汉衣坊提供原图,授权使用。

汉婚市场可以说发展迅速,不仅一些汉服企业拓展了婚礼业务,就连传统婚庆公司也开始引入了汉式婚礼主题。根据汉婚策礼仪工作室王辉(网名“大秦书吏俑”)提供的文字资料,汉式婚礼可以由六个主要部分组成汉婚策礼仪工作室王辉(网名“大秦书吏俑”)提供文字资料《去其繁琐取之内涵精彩绽放—汉式婚礼的当代实践》,授权使用,特别感谢。,分别是:


正装入场:新人一同穿着华夏民族正装礼服入场。凝重磅礴的编钟鼓乐,高声诵读的朗朗《诗经》祝词,是对新人最好的迎接。

亲迎醮子:现场会安排新人双方的父母依次为新人赐酒,并嘱托新人婚后要担负起的责任。同时赠予新人礼物,有所寓意。

沃盥入席:新人揖谢父母以后,新郎揖请新娘入席,由男女从者为新郎新娘引水沃盥,净手焚香。以郑重的准备表达对双方婚礼仪式的尊重。

同牢合卺:新人入席后,由侍者端上酒爵,酹洒爵中酒告谢天地。天地赐福,新人同食一牲之肉,同饮一匏中酒,象征从此福寿同享,甘苦与共。这是婚礼中最为庄重神圣的环节,与西方的教堂宣誓有异曲同工之处。

解缨结发:在庄严的婚礼仪式后,新郎新娘俩人各取自己一缕青丝,系结在一起,作为爱情永远的象征与纪念,这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婚礼的婚礼誓言环节。

告谢父母:大礼终成。新人要拜谢双方父母,让父母与自己同享婚礼这幸福的时刻。


由于婚礼市场拓展迅速,在婚庆行业中甚至出现了“乱象”。有的从业者对于汉服、汉式婚礼一知半解,便开始给人筹备婚礼。在如此举办的新人婚礼中,不仅少了华夏婚礼的庄重典雅,也失去了人生大礼的精神灵魂。比如,汉服最重要的特征是右衽,左衽则意味着入殓或是异族,但在婚礼中新娘婚服的左衽,却被某些从业人员解释为“男左女右”。

所以,还是要再次强调汉服复兴的主题,尤其是产业化路上的改变、创新与取舍。复兴不是复古,枝节可以改变,但核心绝不能丢弃。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以负责任的态度传承祖先的文化与智慧。婚礼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地玩“花架子”。穿上汉服,唱几句戏曲,再行上跪拜礼,那就是传统的人生大礼了?莫忘初衷,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