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报告2011
- 袁卫 彭非
- 863字
- 2020-08-29 19:11:02
一、舆情热点事件的月度数量分布:全年呈逐步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评判2010年中国社会舆情的发展总态势,我们统计出了每月6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的个数(见图1)。每个舆情热点事件相当于一个火药桶,每个月度“火药桶”的多寡是衡量该月度中国社会舆情紧张系数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1 每月60分以上的舆情事件数量
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60分以上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274个,2009年为248个。总体来看,2010年相较于2009年出现了显著增长,事件个体数量增长率为10.5%,说明相较于2009年,中国社会舆情整体压力在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为草根阶层提供了更多言论空间和话语平台;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舆情压力总体是在上升的,传统的“堵”的治理和管控模式存在问题。
2010年整体来看,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整体逐步上升的趋势,存在两个小高峰,一是6月,由于6月重大事件较多的拉动,如世界杯、全国高考等;二是11月和12月,随着下半年微博作为新的表达方式进入草根阶层,以及上海静安大火、钱云会案等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出现,出现了全年最高峰值点。从本文写作时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趋势具有蔓延到2011年的势头。但需要说明的是,2010年舆情事件最多的月度为12月,峰值为31个事件,这与2009年5月的峰值基本持平,整体来看,舆情压力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总体趋势需要关注。
综合比较2010年与2009年每个月度的舆情事件的个数差异,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每年的年终是舆情热点事件的高发期。综合两年的舆情事件的个数来看,一直都在高位运行,主要是由于年终积聚了全年的一些“戾气”,很容易引起社会总体情绪的波动和变化。
二是每年的年初是舆情热点事件的低潮期。两年都维持在20个事件以下的低位运行,这一时期主要与春节具有很大的关联效应,毕竟新春佳节是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节日,工作和个人等的不满情绪在亲情面前都不算什么。
三是4—6月(即传统意义上的春季)也是舆情事件高发的时期。这主要和这一时期人的生理指标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春季是人们荷尔蒙分泌的活跃期,人的情绪和想法多元变化,易怒,因此舆情事件的频发具有其社会生理机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