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

减肥——一场现代人的“仪式”

文/刘芷言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路人雷,六月男友没。七月被晒黑,八月待室内。

九月更加肥,十月相亲累。十一月无人陪,十二月无三围。一月肉更肥,二月不知谁。——网络上的减肥流行语

凛凛寒冬,受制于气候条件的残酷,人们裹上厚厚冬衣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贴起了“冬膘”——这是源于千百年自然生存的本能。而一旦冬日过去,许许多多的现代人都会开始一项神秘的仪式,他们调动起自去年寒冬起就减少了活力的四肢,同时又对在同一时期过于活跃的口腔进行封印。有时候,他们还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为自己喊出气势汹汹的口号,目的是在限定的日期内对丰满的血肉和瘦削的意志进行一次再平衡。人间的悲欢离合在这一事件的衬托下变得更加引人入胜,一时间,那真的“汗液与喘息齐飞,煎熬共哀号一色”。一场神秘而广泛的仪式就此拉开序幕,史称“减肥”。

一.“泡泡肉”和“腱子肉”

智人能在漫长的进化中能走到今天,有两样东西是功不可没的,一个是脂肪,另一个就是肌肉。脂肪储存着能量,以备没有食物摄入时,身体还有运转下去的可能;肌肉提供着动量,以便我们想移动时,可以朝着自由的方向随风奔跑。在采集狩猎的时代,它们几乎承包了人类的全部活动,分工明晰,目标一致,从而使得智人能把脚步从非洲大陆散播到全球。

这样来看,脂肪和肌肉在我们身体里的地位理应是同等的,缺了哪个,智人都不可能推动历史。当然,它俩的功能也是在现代医学发端之后,才得到了昭示。在这之前,我们对脂肪和肌肉的概念是什么?这里以汉语正典为例,可窥斑见豹。唐代学者李善在其代表作《文选》中,对东汉末学者服虔所撰的俗语辞书《通俗文》做出了注疏。对于“脂肪”,他做出了如下解释:“脂在腰曰肪。”由此可见,“脂”和“肪”是一个东西,都是动物身上肥肉。而“肌肉”又是什么呢?这个就不好用汉语正典来解释了,因为古代汉语中的“肌”和“肉”两码事,前者指的是肌肤,后者指的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肉”。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是没说清楚,因为古人也没能给“脂肪”和“肌肉”给出一个明晰的定义。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俩都是肉。既然都是肉,为什么不能取其一而舍其一,非得两个都存在人才能活下去?这是因为,它们一个是松软的肉,一个是结实的肉。为了让接下来的讨论不产生歧义,我们在概念上引用英文中的Fat和Muscle,而“脂肪”和“肌肉”就是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镜像。简单粗暴地说,脂肪就是“泡泡肉”,肌肉就是“腱子肉”。

二.“减肥”不只是Lose Weight

在有了以上背景知识后,就可以更加硬核地聊聊“减肥”了。这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原创,而是对英文Lose Weight的直译。要说是直译,都还有点牵强,因为Weight的意思是“重量”,直译的话应该是“减重”,“肥”怎么就取代“重”的呢?

说到这里,本人不得不向翻译此词的第一人流露出敬佩的目光。不知道他/她本人是否用自己的身体进行了实践,才让Lose Weight在汉语中的表述如此稳、准、狠。如果从一开始,Lose Weight就和“减重”画上了等号,那麻烦就大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完全不一样。因此,它们完全就是两种事物,不可同一而论。由于脂肪的密度为0.79,而肌肉的这一数字却是1.12。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在体积上会比肌肉大很多。讲到这里,真相就一目了然了:两个同样体重的人,脂肪多的那位怎么看,都会比肌肉多的那位膨胀不少。

面对如此残酷的真相,将Lose Weight引入现代汉语的先驱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要是直接告诉大家,这叫“减重”,就太不负责任了。掉下来的重量都是自脂肪还好,如果都是肌肉,这完全就是让大家减了个“坏重”。这是因为,1千克脂肪只能消耗4-10大卡的能量,而1千克的肌肉消耗的能量却高达100大卡。倘若一个人减去的1千克纯粹是脂肪,那么他/她的身体代谢能力会有所提高,这样就不容易再发胖了。可如果掉的这1千克全是肌肉,那身体的代谢能量会大大减低,未来复胖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因此,“减肥”不仅仅是Lose Weight,而是说我们减掉的重量应该以脂肪为主。其实,译为“减脂”似乎更具学理,不过“肥”这一字更能在汉语世界里得到更多共鸣。说白了,就是减去身上的肥肉,而生活世界里的肥肉不就是脂肪吗?

三.“爱了散了”

回看历史,目前还没能对“减肥”这一人类活动进行考古,只有各种类似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样的故事流传于坊间。以鄙人之见,为了楚王而节食的大臣宫人们,本质上不是冲着减肥去的,而是在想办法取悦老板。他不是喜欢看细腰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少吃饭,这样肚子就不会鼓出来了。因此,就算是楚王的故事,也不能用于佐证它就是中国人对减肥的最初探索。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对待脂肪和肌肉的态度都是很佛系的。《诗经·卫风·硕人》在描写庄姜夫人的美貌时,写了一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要是庄姜夫人脸上没点“泡泡肉”,她的皮肤怎么才能被撑得如此饱满呢?要是她手上再没点“泡泡肉”,柔荑又从何谈起?再说了,作者在诗的第一句就告诉大家庄姜夫人可是“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人家身材高挑,代谢旺盛,没有足够的“腱子肉”,怎么能支撑她一路从齐国去到卫庄公的身边?如果我们再把目光转向西方的维纳斯女神,“泡泡肉”和“腱子肉”的话语权就更加一目了然了。当然,这里绝不是在“抑中扬西”,觉得西方的理论与实践永远都那么好评如潮。而是,比起文学作品里的庄姜夫人,作为雕塑的《断臂维纳斯》展示出来的“泡泡肉”和“腱子肉”更加裸露,不用经过读者的主观加工就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在米洛斯的这尊作品中,维纳斯女神肩圆臂润,马甲线也是清晰如刻。由此可见,在古代,脂肪和肌肉简直就是应了我国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前者负责可爱,后者负责性感,共同帮助人类书写历史的进程。

脂肪和肌肉的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都处于“蜜月期”。然而,恰逢此时,好莱坞某位男性动作片巨星出道,在全世界观众的眼前秀了一把他来势汹汹的肌肉。在流行文化的号召下,人类开始把一部分精力从改造自然转移到改造身体,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大块的肱二头肌与结实的腹肌,成了新时代好男儿的标尺。进入21世纪,不知道何方神圣又让人类世界刮起了“以瘦为美”的风潮,引得无数女性为之疯狂。“减肥”就这样成了现代人认识身体和改造身体的新手段,并且凭着互联网的强势推进,各种有关减肥的话题与知识如潮水般涌现出来。比如,减肥应该先减掉脂肪,然后再增长肌肉;增肥也不是增加脂肪,而是练出肌肉。在层层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下,人类终于明白了减肥的真谛不外乎“减脂增肌”。于是,当脂肪和肌肉被一套加减法进行了二元划分后,它们“爱了”,它们“散了”。

四.“兴于减脂,立于增肌,成于自律。”

对脂肪做减法,对肌肉做加法,这就是减肥对身体进行处理的“算法”。然而,人类却没有躺着就能让大脑执行此项运算的功能,唯有“管住嘴,迈开腿”的六字真言才能激活这一运算。一位志在减肥的人士表面上面对的是肌肉与脂肪间的加减法。实际上,这个世界对他发出的可是直入灵魂的考验。检验减肥是否成功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体脂率的下降和肌肉率的上升。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由于脂肪和肌肉既无法互相转化,也无法通过一种运动就一箭双雕地完成减脂增肌。于是,减肥第一步要从减脂开始,完成了这一阶段后,再开始增肌。

脂肪分解的最终形式是水和二氧化碳,并且需要充分的氧气参与。因此,有氧运动是减脂的一大利器。像是慢跑、骑自行车等强度低、一般人可以坚持30分钟以上的都可算作有氧运动。然而,减脂不只是光靠运动,还得调整饮食。脂肪当然要少吃,蛋白质得多吃,可最重要的还是控制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为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供能的第一营养来源,过量摄入导致身体代谢不了,于是就把它们全部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一个人要是每天都做有氧运动,却顿顿都吃白米饭或白面包,那故事的结局一定很悲伤。

与脂肪分解的情况恰恰相反,肌肉是在无氧的情况下增长的,也就是说增肌得做无氧运动。简单来讲,无氧运动便是那些强调高强度、瞬间性、高爆发力的运动,比如举重、短跑、跳高、俯卧撑和哑铃操等。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外界的刺激,肌肉的体积、力量和重量都会得到增加。不过,增肌不是单靠无氧环境就可以开始的,还需要大量激素的参与,其中一项就是睾酮素。因此,女性增肌的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女性体内的睾酮素含量仅仅是男性的十分之一。所以,拥有大块腹肌的女性,她们付出的努力比男性要多太多。如果有人遇见了这样的妹子,请务必向她好好学习。另外,我很不忍心告诉大家一个真相:肌肉不是一劳永逸的,当我们开始停止对它进行刺激,它就会开始流失。反过来,当我们不刺激脂肪时,它会默默地、默默地、默默地膨胀。直到你开始使用“油腻”一词形容自己,它便会在你的皮下露出邪魅的一笑。

所以,在简要地讲解了减脂增肌的过程后,减肥这件事的性质就升华了。它不再局限于人类对身体的探索,更是对灵魂的塑造。因为,没有强大的意志力,谁能坚持下来呢?光是一次有氧运动就可能会难倒许多英雄儿女,更不说要拿走他们的火锅米饭大盘鸡、珍珠奶茶甜甜圈了。于是乎,“自律”成了减肥里的核心,完美地把“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哲学公式引入到了生活世界。

《论语·泰伯》里记录了孔子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短短十个字,就表达了孔子的人观。放在儒家倡导礼乐治天下的语境中,诗、礼、乐构成了人何以为人的基础。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减肥的视域,如此层级递增的关系也同样可以建构出另一种人观——“兴于减脂,立于增肌,成于自律。”

余论

减肥既是人类审美的一次转向,也是人类对身体观的一种建构。通过普及有关脂肪和肌肉的知识,我们的身体筑起了一套新的二元对立,即“好”肌肉的对立面就是“坏”脂肪。这么说不是为了让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变身0脂肪体质,而是利用了表述上的便利,强调在减肥的过程中,肌肉的重要性和话语权要远远高于脂肪。不过,对于秉信后现代主义的朋友们来讲,这一关系完全可以被解构。毕竟,文化是多元的,审美也是多元的。人类既然可以有不同的肤色,为什么不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无论这个人是“肌多脂少”,还是“肌少脂多”,都不妨碍我们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责任编辑:艾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