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郁证

四逆散证案

蒋某,男,22岁,莱阳县人。1979年5月21日初诊。

患者默默无语但存隐讳之象,失眠,目视无神,呆板易怒,头昏,心中烦乱,抑郁不乐,小便频数,形体消瘦,纳食呆滞。11岁时曾发病1次,现又复发。精神病医院诊为:抑郁性神经症。

师四逆散合远志丸意,易汤化裁。

处方: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节菖蒲10g,郁金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炒枣仁30g,远志10g,龙齿15g,朱砂1g(研冲),橘红10g,丹参120g,木香10g,益智仁10g,三仙各10g,炒莱菔子30g,竹沥10g,天竺黄10g,炙甘草10g。水煎蜂蜜冲服。

6月9日,续服10剂,入寐可,面无抑郁之色,诸症豁然,病臻痊愈。予以逍遥丸合天王补心丹,以善其后。

解读:《灵枢·寿夭刚柔》篇云:“忧恐忿怒伤气。”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脏腑郁发。”元·朱震亨《丹溪心法》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由此可见,郁证,多由情志抑郁,气机郁滞使然。凡因情志怫郁,气机不畅,乃至脏腑不和而致之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五郁治法,以“木郁达之”,对郁证尤有指导意义。郁证初起,情怀悒郁,气机不畅,常见抑郁寡欢,精神萎靡,胸闷胁痛,纳呆脘痞等症,治宜疏肝达郁。若迁延失治,可由气及血,进而波及五脏,则应结合兼证,分析在气在血,寒热虚实,以及相关脏腑,确立治法。《伤寒论》之四逆散,乃调和肝脾之祖方,盖因本案患者乃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而致,故吉忱公以此方加减治之。肝郁脾虚,化源不足,心血亏虚,故辅以《局方》四君子汤及三仙、炒莱菔子等药,而成健脾和胃之伍;合《张氏医通》远志丸易汤,伍天竺黄、益智仁二药,以建益智宁心安神之资也。于是郁解、神爽、心宽,而诸症悉除。《张氏医通》远志丸,药由远志、石菖蒲、茯神、茯苓、人参、龙齿、朱砂组成。该方去龙齿,乃《杂病源流犀烛》之定志丸,均具补心益智,镇怯安神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