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

1.作用

(1)破血行气:用于气滞血瘀的癥瘕积聚,血瘀经闭,痛经,胸痹心痛。

(2)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之脘腹胀痛。

此外,取莪术破血祛瘀作用,可用于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常与其他祛瘀疗伤药配伍同用。

2.认知

(1)关于作用:莪术的活血作用强,故称为破血,用于瘀血重证。在植物药中,莪术的破血作用是极强的,只能用于瘀血重证。现在发现其抗肿瘤作用极佳,可以用于多种肿瘤。因为治疗肿瘤,非重剂不足以祛癥。有人认为莪术虽作用强,但不伤正气。此说可作参考。与三棱伍用,效果更佳。

(2)关于药材:莪术、郁金、姜黄其药材来源关系密切,常常混淆不清,《中国药典》规定,郁金为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块根,姜黄为姜黄的根茎,莪术为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根茎。从现在的使用来看,认为郁金的药性为辛苦寒,而姜黄、莪术的药性为辛苦温。《新修本草·卷九》姜黄条下云:“西戎人谓之蒁药。”说明当时莪术与姜黄是混称的,现在认为莪术的活血作用强于姜黄。

(3)关于治气中之血:根据文献分析,莪术最早记载于唐代的《药性论》,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认为最早记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应以《药性论》记载为是。莪术具有破气破血之功,那么莪术到底是以破血为主抑或是以破气为主,医家的看法并不一致。①为气中之血药:如苏颂《图经本草·卷七》曰:“古方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诸气,为最要之药。与京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王好古《汤液本草·卷四》曰:“色黑,破气中之血,入气药发诸香。虽为泄剂,亦能益气,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汤内,多用此也。”李时珍曰:“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蒁入肝,治气中之血,稍为不同。按王执中《资生经》云:执中久患心脾疼,服醒脾药反胀。用耆域所载蓬莪蒁面裹炮熟研末,以水与酒醋煎服,立愈。盖此药能破气中之血也。”此外,汪昂等也认为莪术善治气中之血病。②为血中之气药:其特点是主要治疗血分病证,同时又能治疗气分病证,《中药学》教材就将莪术编写在破血消癥药中。③气血不分者:在谈到莪术治疗气血瘀滞方面不强调偏治血或治气,古代本草书中多持此种观点。由此一来,对于莪术所治疗的病变部位就有不同认识。

作者个人认为,莪术所治疗的病证主要还是血分病证,为破血之品,所谓“气中之血药、血中之气药”是根据临床上莪术、三棱的功效相似,莪术偏治气病,三棱偏治血病,而有“血中之气药”一说。

(4)关于治疗胃病:传统应用莪术主要是治疗肝病,取其行气破血之功。但莪术也能消积止痛,用治脾胃病。于辨证的基础上,因人、因病而异,适量加入莪术,无论是缓解症状,还是调节脏腑功能,疗效甚为可观,尤其是胃胀突出时加用,可开胃化食,帮助消化。现多认为莪术可治疗胃癌,并能改善症状,增进食欲,促进病情稳定,明显减轻疼痛。

(5)关于益气:王好古云莪术“能益气,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对此不能理解为莪术具有补气作用,而在于通过疏气,使气机流畅,因血涩于气中则气不通,而莪术能疏通气机以达阴血,血达而气乃畅,气畅而能生气,故而云益气。此“气短”之“短”字乃是胃中为积所壅,舒气不长,似不能接续,非中气虚短不能接续也,所以,虚人用莪术应兼用补益之品则无消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