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

1.作用

(1)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神昏舌绛;也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还用于温热病气血两燔,身发斑疹。

(2)养阴生津:用于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劳嗽咳血;亦治内热消渴,津伤便秘。

(3)泻火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无论热毒壅盛,还是虚火上炎所致者,均可使用。

(4)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结核等。本品咸寒软坚,对于赘生物有效果。

2.认知

(1)关于药材:玄参药用其根。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以枝条肥大、皮细而紧、质坚实、肉色乌黑者为佳,故又名黑玄参。因玄参在宋代要避宋真宗祖父之讳,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故又名元参。玄参多宜生用。

(2)关于凉血:玄参凉血作用不及生地强,因此,有人认为玄参不入血分,并不具备凉血作用,而是以清气分之热为主。但从临床使用情况来看,玄参是可以用治血热证的。只是相对于生地而言,玄参凉血作用较弱。如化斑汤治疗斑疹,就是因热邪损伤气血,从而迫血妄行而现斑疹,故以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玄参清血分之热,以达到气血两清之功。化斑汤即取玄参清热凉血,清营汤、清宫汤亦取玄参清营分、血分热邪的作用。

(3)关于软坚散结:玄参可以治疗瘰疬、痰核、瘿瘤等,这在古今本草及临床上均有此类应用,但对玄参具体的治疗机理,古今医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取玄参散火之功,如李时珍说:“其消瘰疬亦是散火。”(《本草纲目·卷十二》)还有人认为是取玄参解毒散结之用,如《中华临床中药学》云:“玄参苦咸微寒,解毒,化痰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多与牡蛎、贝母同用,如《医学心悟》消瘰丸。”也有人认为是软坚散结之功,如汪昂《本草备要·卷一》玄参条下云治“瘰疬结核”是因其“寒散火,咸软坚”。

作者认为,玄参治瘰疬的作用,应是因玄参味咸而能软坚散结,理由如次:①玄参为苦甘咸寒之品,从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有咸味而能散结的药物均称软坚散结,并且软坚散结药也多具有咸味,如海藻、昆布等,从常用中药来看,无一例外。②清热散结不同于软坚散结,清热散结是指清热,又能治疗“结”证,如瘰疬、痰核、瘿瘤。具有清热散结作用的药物主要有夏枯草、贝母、连翘等。玄参可以清热,也可以说清热散结,但由于其具咸味,这是其与贝母等药的主要区别,那么,说玄参软坚散结则更确切。虽然消瘰丸(牡蛎、玄参、贝母)将3药同用,但所取作用并非相同,因为,消瘰丸并非一定要有热证。③具散结作用的药物并不一定能治疗瘰疬、瘿瘤等,如瓜蒌清热散结,薤白行气散结。显然,玄参的咸味是其特殊之处,也是与其他散结药的主要区别点。将玄参治疗瘰疬、痰核、瘿瘤,说成是其“清热解毒”、“滋阴解毒”之功,与玄参的实际作用是不相对应的。结合中药药性理论分析,玄参此功效应为“软坚散结”,类似的药物还有海藻、昆布、鳖甲、牡蛎、瓦楞子、海浮石、海蛤壳等。

(4)关于治病部位:李时珍曰:“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这是讲玄参主要治疗肾的病变,而口干咽燥证与肾的关系密切,玄参在这方面作用较好,前代医家甚至认为治疗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但也有医家认为玄参主要还是治疗肺系病变,如《玉楸药解·卷一》云:“玄参清金补水……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云:“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故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从临床来看,玄参多用治肺系病变,如百合固金汤。玄参滋阴也就是补阴,但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按照上述诸家的认识,玄参到底是以治疗肾系、还是肺系疾病为主,历代医家存有争议,作者认为玄参当以治肺为主。

(5)关于反藜芦:十八反认为诸参(人参、沙参、丹参、苦参)并不包括玄参在内,而现在出版的各种中药书籍均云玄参反藜芦,而实际上藜芦在临床极少使用,且藜芦具有强烈的涌吐作用,因此,诸参反藜芦只是理论上的认识。

(6)关于养阴:玄参养阴作用不及生地强,养阴即壮水,以制浮游无根之火,故咽喉肿痛常用玄参,而生地壮水以制阳光,显然生地的作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