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

1.作用

(1)利湿退黄:用于湿热熏蒸而发黄的阳黄证,也可用于寒湿属性的阴黄证。可单用茵陈,大量煎服。本品尤善清利肝胆湿热,使邪气从小便而出,故为治黄疸的要药。

(2)解毒疗疮:用于湿热蕴结之湿疮、湿疹,可单味煎汤外洗或内服。

2.认知

(1)关于作用:古代的本草书将茵陈作为治疗黄疸的要药,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本经》就记载茵陈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后的《名医别录》认为茵陈能“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张仲景对茵陈的认识就更深刻了,其创制的茵陈蒿汤被后人视为治黄疸要方,时至今日仍在广泛应用,无论阳黄、阴黄均可以应用。茵陈单用即有效果,所以,谚语云“清热利湿用茵陈,治疗黄疸效验真”。茵陈还可治疗肝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症以及皮肤病等。根据其祛湿作用,亦用其治疗湿温、暑湿病证,所以,甘露消毒丹中配伍有茵陈。现有用其治疗痤疮者。

(2)关于先煎:张仲景《伤寒论》记载茵陈蒿汤中的茵陈要求先煎,主要是去其轻扬外散之气,使其专于苦降,不使达表而直入于里,以利湿热从小便而出,则黄疸自去。周岩云:“茵陈发扬芳郁,禀太阳寒水之气,善解肌表之湿热,欲其驱邪又小便而去,必得多煮以厚其力。”(《本草思辨录·卷二》)

(3)关于药材:全国各地都有茵陈生长,其宿根及木质茎经冬不死,届春旧茵虽枯,但能借陈茎再生新茵,故名茵陈。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采收,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意思是说茵陈应在春天采收作药物,到了五六月后即老枯,就不能入药了,只能当柴火烧。三四月采收的茵陈称“绵茵陈”,夏季时地面上的茵陈枯萎,而到了秋季,其植株上又长出新的嫩苗,称“茵陈蒿”。绵茵陈较茵陈蒿质量要好,但因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用的是茵陈蒿的名称,故后人以茵陈蒿为常用名,实际上应该用“茵陈”的名称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