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

1.作用

(1)止咳平喘:用于多种咳喘病证,风寒、风热、燥热、肺热咳喘均可以应用。本品为治咳喘要药。

(2)润肠通便:用于老人或产后肠燥便秘等。

2.认知

(1)杏是中医的代名词:杏树是古代医药学家最喜爱的植物,许多医家以杏为号,以杏自喻,以杏为书名,以杏为室名,以杏为颂辞。向以“杏林”、“杏苑”作为中医的代名词。

据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董奉“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而山中百虫群兽,游戏杏下,竟不生草,有如耘治也,于是杏子大熟,君异于杏林下作箪仓,语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来报,径自取之。得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云。每有一谷少而取杏多者,即有三四头虎噬逐之,此人怖惧而走,杏即倾覆,虎乃还去,到家量杏,一如谷少。又有人空往偷杏,虎逐之到其家,乃啮之至死,家人知是偷杏,遂送杏还,叩头谢过,死者即活。自是已后,买杏者皆于林中自平量之,不敢有欺者。君异以其所得粮谷赈救贫穷,供给行旅,岁消三千斛,尚余甚多”。这段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后人常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歌颂董奉高尚的医德,“杏苑”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有“虎守杏林”的美好传说。

(2)关于毒性:传统认为杏仁有毒,毒性成分在皮尖上,经水解后生成氢氰酸,过量会导致呼吸抑制,故临床不提倡大量使用。因此,临床应用杏仁,多需要去掉外皮及皮尖。传统去掉皮尖的方法是将杏仁用开水焯后,再搓掉外皮即可。

(3)关于药材:杏仁乃咳喘要药,包括寒热、虚实、内伤、外感等多种病证均可以选用。杏仁有苦、甜两种。作为药用则用苦杏仁,食用则用甜杏仁。

(4)关于化水湿:张仲景治疗水饮、湿肿之证,往往配伍杏仁,使气化则湿亦化,如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将杏仁与茯苓配伍,对于肺失肃降、脾失健运所致水气停于胸中,背痛尤有效验。又如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因“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徐忠可说:“形肿谓身肿也,肺气已虚,不能遍布,则滞而肿,故以杏仁利之,气不滞则肿自消也。”(《金匮要略论注》)若水湿较重,邪盛证实者,则用杏仁与攻逐之品并用,如大陷胸丸即杏仁、葶苈子、甘遂、大黄、芒硝并用。这里就谈到了用杏仁除水湿的问题,张仲景的经验可以借鉴。

(5)关于肺系要药:杏仁善止咳平喘,古今医家将其作为肺系要药使用,无论内伤、外感,新病、痼疾,凡涉肺脏,多用之。经统计,《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共34处用到杏仁,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如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苡甘汤等。此外,亦有异说者,如《医述·卷十六》引张璐玉的话云:“杏仁举世视为治嗽之要药,不问虚实浑用,然辛温走肺,最不纯良,耗气动血,莫此为甚。熬黑入大陷胸丸,佐甘遂等搜逐结垢,性味可知。”

现代研究证明,杏仁中含有微量的氢氰酸,且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分解后也产生少量氢氰酸,而氢氰酸能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发挥止咳平喘之功。所以,杏仁乃是治疗咳喘要药。作者认为杏仁主要还是治疗咳嗽要药,虽大陷胸汤用之,但并不是因杏仁走血分。

(6)关于润肠通便:肠燥津枯,腑气不通,传导失司,大便秘结者,仲景以杏仁配伍麻仁、芍药等品以润肠通便,方如麻子仁丸。《伤寒明理论·卷四》云:“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可见,此处杏仁是取其润导之功。后世《世医得效方》之五仁丸主治津液枯竭,大便秘涩,传导艰难,亦用杏仁为主组方,实即师仲景之意而来。又《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记载附方《外台秘要》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用杏仁与巴豆配伍,取巴豆极热大毒,峻猛之剂,急攻其邪,佐杏仁以利肺与大肠之气,使邪从后阴一扫尽除,则病得愈,但走马汤极少使用。对于杏仁的润肠通便作用,李杲认为:“杏仁散结润燥,除肺中风热咳嗽。杏仁下喘,治气也;桃仁疗狂,治血也。俱治大便秘,当分气、血。昼则便难,行阳气也;夜则便难,行阴血也。故虚人便闭,不可过泄。脉浮者属气,用杏仁、陈皮;脉沉者属血,用桃仁、陈皮。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贲门主往来,魄门主收闭,为气之通道,故并用陈皮佐之。”按照李杲的说法,便秘者,白天用杏仁,夜晚用桃仁,不过现在常同用,如五仁丸。

(7)关于治疗疮癣:由于杏仁中的苦杏仁油具有杀菌消炎作用,根据前人经验,将杏仁外用于不同的疮癣疾病,疗效满意。如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可将生苦杏仁捣烂,与适量的黄瓜汁和鸡蛋清调匀,临睡前洗净脸面,薄敷一层药膏,晨起除去药膜。即可消疮散结,又可养颜美容。若足癣者取苦杏仁加陈醋煎沸,然后用慢火续煎15~20分钟,用时先洗净患处,涂药液有效。

(8)关于行血脉:杏仁多用来治疗气分病变,而张仲景用杏仁治疗血分的病变,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矾石丸即杏仁、矾石2味组成。尤在泾认为其用药意义为:“矾石却水除热,合杏仁破结、润干血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又如大黄虫丸,是祛瘀生新的著名方剂,方中亦配杏仁。据张石顽称:“夫五劳七伤,多缘劳动不节,气血凝滞,郁积生热,致伤其阴,世俗所称干血劳是也。所以,仲景乘其元气未离,先用大黄、虫、水蛭、虻虫、蛴螬等蠕动啖血之物,佐以干漆、生地、桃仁、杏仁行去其血,略兼甘草、芍药以缓中补虚,黄芩以开通热郁,酒服以行药势,待干血行尽,然后纯行缓中补虚收功”(《张氏医通·卷二》)。按照此说,杏仁与蠕动啖血之品相配,可起行血祛瘀之功。现多认为杏仁是走气分之药。

(9)关于杏仁的用量:张仲景历来以组方严谨,用量精确著称。考仲景用杏仁诸方中,一般用量为50~70枚,如麻黄汤(70个),麻黄加术汤(70个),麻杏石甘汤(50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50个)等,这些方中皆麻黄与杏仁同用,并且杏仁所用之量很大,麻黄主开散,其力悉在毛窍,而借杏仁伸其血络中气。用量更大者为大黄虫丸与麻子仁丸,用量均为1升,二方分别取杏仁润燥及通达肠气之功。用量最小者为矾石丸(1分)。所以临床若遵循张仲景的用药法度,杏仁可以大量使用。要说明的是,因杏仁有毒性,现并不提倡大剂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