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1.作用

(1)活血止血: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味研末吞服。本品有祛瘀生新、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为止血良药。

(2)散瘀定痛:用于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肿疼痛,可单用研末冲服,或配伍其他活血行气药同用。其止痛作用强,为治瘀血诸证佳品,外伤科之要药。

2.认知

(1)关于药材:三七首载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的《本草纲目拾遗》进一步称:“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为药品中最珍贵者。”蜚声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

三七分春、秋两季采收,以“春七”品质为佳,个大、体重、色好、坚实而不空泡,所谓“三七铜皮铁骨身,皮色灰褐疙瘩形;味苦回甜皮易离,切面木部显花心”。是对三七药材的形容。因为三七的药材特点像猴子的脑袋,所以又有“猴三七”的称谓。古人以三七盛产于广西,又以右江的田州府(即今之田阳县田州镇)为集散地而称田七或田三七。三七亦盛产于云南,因此而有滇七、滇三七之名。

(2)关于止血:三七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尤对于瘀血所致的出血病证效果尤佳,称为止血要药。三七对身体各个部位出血均为首选。内服、外用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又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单用也有极佳的效果。(3)关于止痛:三七的止痛作用很好,善于治疗各种疼痛,如胸痹、头痛、颈椎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作者临床体会,此药对于腰椎病变效果良好。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记载:“乙丑孟夏末旬,愚寝室窗上糊纱一方以透空气,夜则以窗帘障之。一日寝时甚热,未下窗帘。愚睡正当窗,醒时觉凉风扑面袭入右腮,因睡时向左侧也。至午后右腮肿疼,知因风袭,急服西药阿斯匹林汗之。乃汗出已透,而肿疼依然。迟至翌晨,病又加剧,手按其处,连牙床亦肿甚,且觉心中发热。于斯连服清火、散风、活血消肿之药数剂。心中热退,而肿疼仍不少减,手抚之肌肤甚热。遂用醋调大黄细末屡敷其上,初似觉轻。迟半日仍无效,转觉其处畏凉。因以热水沃巾熨之,又见轻。乃屡熨之,继又无效。因思未受风之先,头面原觉发热,遽为凉风所袭,则凉热之气凝结不散。因其中凉热皆有,所以乍凉之与热相宜则觉轻,乍热之与凉相宜亦觉轻也。然气凝则血滞肿疼,久不愈必将化脓。遂用山甲、皂刺、乳香、没药、粉草、连翘诸药迎而治之。服两剂仍分毫无效。浸至其疼彻骨,夜不能眠。踌躇再四,恍悟三七外敷,善止金疮作疼,以其善化瘀血也。若内服之,亦当使瘀血之聚者速化而止疼。遂急取三七细末二钱服之,约数分钟其疼已见轻,逾一句钟即疼愈强半矣。当日又服两次,至翌晨已不觉疼,肿亦见消。继又服两日,每日3次,其肿消无芥蒂。”这段案例是张锡纯自己的亲身体验,其病就是现在所云的腮腺炎,用三七治愈,这说明三七不但是止血要药,也是消肿止痛良药。

(4)关于消瘢痕:由于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食醋调成膏状,外敷,用治瘢痕组织、手术后肠黏连者。李时珍谓:“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骐麟竭、紫矿相同。”可见,三七既作为治疗瘀血要药,亦作为预防跌打损伤的要药,其入药之初犹属“军用物资”。由于三七活血作用好,又有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一般将其泡酒应用,效果更好。

(5)关于补益作用:三七乃是五加科植物,从植物的来源来看,五加科的植物多有补虚作用,而三七也有治疗虚损的作用,可以用治诸如体虚引起的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一般将其泡药酒应用效果会更好。那么三七的补益作用到底是补益何种虚损呢?《本草纲目拾遗》认为是“补血”,并有“三七补血第一”之说。而民间多用其与鸡炖吃,对于虚损病证如乏力、气短等可以选用。作者认为三七的补益作用是补气。何以云补气呢?因为药理研究发现,三七含有的一种成分为皂苷,而皂苷是人参补气之功的重要物质来源。三七能缓解冠心病病人气短、乏力、胸闷等症状,既与其活血作用有关,也与其能补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