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以文创设计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协同创新可行性探索为例
- 叶赟
- 18字
- 2021-04-04 06:34:43
第2章 中外设计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2.1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从2001年的“9·11”到2008年的金融海啸,又或者是2014年的马航失联,无论是恐怖袭击带来的全球性安全思考,还是金融与财务风险,或者是为意外去投保而产生的保险学中的风险,以及各种企业管理中的风险和各行各业遭遇的风险,风险无时无刻地在我们的周边存在着。风险可视为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是客观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只要人们生活着就必然面对风险。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k Beck)将风险定义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中的不确定性特征”,澳大利亚学者马丁·鲁斯摩尔(Martin Loosemore)等认为风险是“一种涵盖物质、金钱、文化和社会的多维复杂现象”,定义风险首先要强调其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代社会已成为全球化的风险社会,我们的生活充满着风险与危机。
2.1.1 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说
1.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风险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法国学者法约尔(Henri Fayol)、美国学者马歇尔(Leon Carroll Marshall)等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思想,之后美国管理协会和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陆续提出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的探讨。这个阶段风险管理理论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当时人们对于风险还是以客观说为主,并没有出现“风险管理”的词汇。
(2)风险管理理论的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风险管理”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格拉尔(Russell B.Gallagher)在1952年提出,他在《成本控制的新时期——风险管理》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使用了“风险管理”一词。1955年,莫伯瑞(Albert H.Mowbray)等著《保险论》对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3)风险管理研究的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大公司发生的重大损失促使学者们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美国新的管理学科——风险管理学科开始形成。梅尔(Robert Irwin Mehr)和赫奇斯(Robert Atkinson Hedges)、威廉姆斯(Williams)和汉斯(Hans)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为美国的风险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4)风险管理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成立了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美国风险分析协会等组织,大大推动了风险管理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等也引进了风险管理,成立了一批风险管理研究学会,风险管理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国学者罗森布朗姆(Jerry S.Rosenbloom)、巴格利尼(Norman Baglini),日本学者武井勋、英国学者班尼斯特(J.E. Bannisiter)和鲍卡特(P.A.Bawcutt)等陆续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方法论,提出了风险管理理论在企业中应用,巩固了风险管理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5)风险管理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风险价值和新型风险管理工具纷纷出现,全球各领域的风险管理学研究变得多样化、细分化,成为风险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各行各业,风险管理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
关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发展历程的梳理见表2-1。
表2-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发展历程
续表
续表
注:本表在官庆的风险管理回顾表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深化。
2.我国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
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著名风险管理专家段开龄教授为我国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开了先河。1980年,他将风险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引进中国。1984年,宋哲明出版了《风险管理》专著。1980—2000年,随着风险管理课程在我国一些高校的开设,风险管理理论日渐被中国企业所重视。许多企业引进和创建了风险管理机制,尤其在金融投资和保险企业。2000年至今,我国进入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期,多个学科和行业都在风险管理理论中结合各自的学科和行业特色,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同年,风险管理师(CCRM)职业资格认证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2007年,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正式推出了3C框架:中国式全面风险管理标准”。2011年,许谨良在《风险管理》一书中将风险管理定义为“有关纯粹风险的管理决策,其中包括一些不可保的风险”。他还指出:“处理投机性风险一般不属于风险管理的范围,它由企业中的其他管理部门负责,从本质上讲,风险管理是应用一般的管理原理去管理一个组织的资源和活动,并以合理的成本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损失和它对组织及其环境的不利影响。”
范道津、陈伟珂认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友联时骏管理顾问公司所著《风险管理——原理与方法》一书提出风险管理的目的:“管理本身就是管理层的工作,管理风险可以减少收入波动,风险管理能够使股东价值最大化,风险管理能促进就业和金融安全。”刘新立提出了风险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职能,用以对某一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处理。首先,这一定义基于风险客观说,指出了风险客观派所认定的风险管理的目标——对风险进行处理,即降低风险成本。其次,这个定义中的风险包含所有风险,体现了现代风险管理的新发展,即风险管理不仅针对危害性风险,也针对金融风险。再次,它指出风险管理就是基于上述目标对风险作出评价,并针对风险采取一些措施,例如保险、风险规避等。最后,风险管理不是一个专门化的管理职能,相反,风险管理是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的职能,不能被狭义地描述为保险购买的行为。
3.风险学说的主要理论
关于风险学说主要有风险文化、风险社会和风险统治等理论。风险文化理论的提出对当时只注重危害性风险和金融财务风险以及技术的传统风险管理有着一定的冲击。风险文化理论(the culture theory of risk)的代表人物有:英国学者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威尔德韦斯(Aaron Wildavsky)和英国社会学家拉什(Scott Lash)。道格拉斯和威尔德韦斯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和主观主义立场提出风险文化理论。他们认为:“把握当代社会关键在于谁在认知和强化风险意识与观念,强调用风险文化描述当代社会。”汉森(Sven Ove Hansson)认为:“在当代社会中,风险表面上的增加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这方面的关注的加强。”英国社会学家拉什也提出用风险文化来解读“风险社会”,但是他对道格拉斯、威尔德韦斯的主观主义提出了批评。道格拉斯和威尔德韦斯风险主观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去研究当代社会,开阔了风险研究的视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仅仅用主观意识来描述当代社会的风险,是片面的,抹杀了风险的客观性和历史性,是无法真正把握风险实质的。
风险社会理论(the social theory of risk)的代表人物有:德国著名学者贝克(Ulrich Beck)和英国学者吉登斯(Anthony Giddens)。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反映了风险研究在哲学层面的反思,标志着风险研究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贝克的《风险社会》一书提出:“把当代社会视为风险社会,风险发展是全球化时代的客观社会现实,我们正进入古典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在当代,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取代外部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由此标志着进入风险社会。吉登斯从现代性的发展来研究风险社会,他对外部风险和被制造出来的风险进行了区分和分析:“被制造出来的风险,是指在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在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风险。……外部风险就是来自外部、因为传统或者自然的不变性和固定性带来的风险。”此外,阿赫特贝格(Wouter Achterberg)从生态民主角度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由此可见,贝克、吉登斯和阿赫特贝格是带着客观主义立场来研究风险的,他们风险客观论的理论与道格拉斯、威尔德韦斯及汉森等的风险主观论是相对立的。
基于风险社会代表人物贝克、吉登斯、阿赫特贝格以及国内学者庄友刚、张乐等的相关研究,可以将现代社会的风险归纳为:世界性的风险、无所不在的风险、毁灭性的风险、被人为制造出来的风险、多元复合化的风险等。
2.1.3 风险的分类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风险形成过程中,由一系列的不确定而形成的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产生的前提,其后果是造成损失。因此,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显示了风险产生的因果关系。三者之间的内在规律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本质和基础。美国工业安全领域的工程师海因里希(H.W. Heinrich)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以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美国专家哈登(W.Haddon)的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以物理因素起主要作用),国内风险学家范道津、刘新立等都指出了风险产生的作用链的因果关系(见图2-1)。
图2-1 风险作用链图
现代经济学按照风险所导致的后果不同,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pure risk)和投机风险(speculative risk)。纯粹风险是只有损失而无获利机会的风险,如火灾风险、沙尘暴风险、海啸风险、冰雹风险、洪水风险、台风风险、地震风险、疾病风险、车辆自燃风险、车辆损坏风险等。投机风险是指有损失的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如金融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此外,按风险起源和影响范围还可将风险分为基本风险(fundamental risk)和特定风险(particular risk)。基于刘新立对风险分类的研究,并借鉴范道津等《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一书风险种类的描述,对风险的分类可归纳为图2-2。
图2-2 风险的分类
2.1.4 风险管理的程序
风险管理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步骤:制定风险管理目标与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选择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实施、风险管理实施的效果评估等。
(1)制定目标与计划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一个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是整个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第一步。首先要确定风险管理人员的组织框架和责任及分工,通常以风险管理策略书的形式出现。
(2)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步骤。对风险的判断和分类是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识别风险类别有助于研究其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基于刘新立和范道津等学者的风险理论研究,风险识别方法可归纳为图2-3。在风险管理的实践活动中,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合理组合,分析利弊,使其相互补充。
图2-3 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3)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估算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大小。此外,风险评估还要对风险的承担与承受能力有主观的判断与认识,对面临的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因此,风险评估可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见图2-4。
图2-4 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以风险的客观存在的认识为评估的前提,应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其次,基于风险的复杂多样的特征,风险评估要兼顾全面性、合理性以及系统性、动态性;再次,风险评估还应遵循规范性和灵活性等原则。
(4)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各种风险管理措施要优化组合,通过分析得出合理选择,力争成本最小化,使风险管理取得最佳的效果。
(5)风险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风险应对、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的过程。风险管理的过程不仅要依靠科学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也要依靠人的经验、知识与主观判断作出风险决策。因此,在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艺术化和科学化两者缺一不可。
(6)风险管理实施的效果评估。评估目的在于:一是回顾是否达到期望的目标与效果;二是应对新的变化产生的风险。
风险是不断变化的,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推进而发展的,风险管理决策者需要根据风险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节点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计划,调整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