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影响服装流行传播的因素

2.2.1 政治因素

国家或社会的政治状况及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服装的流行也有影响。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常常会引起服装的变化。战争是政治的特殊表现形式,对服装流行也有明显影响。一般来说,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使人们着意于服饰的精美华丽与多样化风格。任何一种流行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服装的流行也必然受到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及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很多欧洲国家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壮年男子都被征召入伍,女人被迫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外出工作挣钱养家,同时也开始重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在此之前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在一定程度上,这场战争让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加快了女装的现代化进程,女性的服装款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原本稳定的欧洲高级时装市场搞得严重萎缩、风雨飘摇,不管多么珍贵稀有的羽毛宝石,在战争期间也没有食物来得重要,同时富人们也没有心思去炫耀自身的财富,同样也把奢华全部抛到了脑后。女性们之前所追求的奢华风格一去不复返(见图2-1)。其次,由于战争的原因军装元素在女性服装上开始流行起来(见图2-2),女人渴望战争的胜利,渴望亲人的平安归来,同时也激发了大多数人们对英雄的崇拜心理,于是军装就成为一种复杂的感情寄托。面料上开始流行斜纹卡其布和灯芯绒,款式变得更加合体,袖口的一些细节也开始变化为战服款式,在战争期间被引入时装而流行。设计师也想通过服装去表现女人的心理需求——盲目崇拜国家的战争英雄和思念亲人的情感。

图2-1 褪去华服的女性形象

图2-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穿着军装风格服装的女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量的廉价复制品使得原来高不可攀的服装风格成为大多数人的时尚,即使一个普通的女工也可以穿着印有香奈尔(Chanel)标志的仿冒品,使得上层社会发现他们高尚奢侈的生活不再时髦,但是服装原来作为等级标志的性质并没有消失。

同样,纵观国内服装业,也不难看出政治对服装流行的作用与影响。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风行的是列宁装、中山装。“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路线的指引,这个时期最为流行的服装是绿军装,无论男女老幼都以拥有它为荣。

2.2.2 经济因素

服装流行是社会经济水平与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经济水平的提升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上层建筑的基础条件,也是影响服装流行的客观条件。首先,新的服装样式在社会上流行,需要社会具有大量提供该服装样式的物质能力。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服装由原始的手工缝制转向机械化大生产,人类进而得到机器生产的服装产品。纺织科技的进步与化学纤维的发明、运用,丰富了服装产品的多样性,不断满足着人们对服装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纺织面料、服装结构与生产工艺技术在不断革新与进步,服装流行的进程也越来越快。经济的迅速发展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与购买能力,推动服装流行的表现活力。其次,人们具备相应的购买能力与闲暇时间是新样式服装流行的必要前提。服装的受众终归是人,个人经济水平的增长使购买能力不断增强,服装的需求市场日益扩大,促使服装流行的推陈出新、丰富多样。

社会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服装的流行和消费倾向。服装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情况,收入条件好的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大多会选择品牌和质量好的服装,这类服装在价格上普遍都比较高。收入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商业行为的结果是现代服装流行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服装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它的存在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保证消费者对于物质方面的消费需求。在现代社会商品化的发展过程中,高效率的发展不仅带来社会物质的发展,还会形成多变化的消费行为,产生不断发展的服装流行现象(见表2-1)。

表2-1 20世纪初至当代的经济发展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使战后各国经济处于低谷。战胜国通货紧缩,国民生活极为艰难,失业率增加;战败国通货膨胀,国民生活也极为艰难。虽然饱受重创,但从战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充满了和平的欢乐,过着纸醉金迷的颓废生活。战争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越来越多的女性作为劳动力补给到社会各个部门。为方便日常外出劳作和脱离封建束缚,女性的裙长已有所缩短,相较于战时(1914—1918),裙长已经由普遍及踝的长度缩短至或及踝,或及腿肚,或在膝盖以下等多种长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有了短暂回升的趋势,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上升到一个小的高潮。此时裙长又有缩短的趋势。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大萧条时期开始。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众多曾经走入社会的女性再一次被赶回家中。此时裙子变长了,腰线回到了自然的位置,出现了细长的外形(见图2-3)。

图2-3 经济发展与裙长变化

21世纪经济发展与变化对服装流行影响巨大,2007至2010年的次贷危机使金融行业惨遭重创,时尚界的服装大牌也受到极大影响与挑战。在低迷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设计师们纷纷将设计灵感转向过去,将40年代与80年代曾经的经典款式设计成为既实用又新颖的款式。这一时期的女西装廓形变得坚强而自信,上装的设计点明显增多,宽大的垫肩、上扬的袖山、纤细的腰型、整体造型突出,可以看出设计师们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与希望。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改变与提升,女性服饰的流行周期缩短,造型也丰富多变。

2.2.3 社会因素

社会上某些事件,也可以成为服装流行的契机,往往被流行的创造者作为流行的灵感来源,特别是国际上的突发事件,一般都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设计师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和利用突发事件,将其作为服装设计的基本思路,则很容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流行的效应。

1976年的石油问题,使阿拉伯各国成为世界的新贵,服装流行的款式充满了许多中东风格。2002年夏季,尖头皮鞋正处流行时,细心的时尚人士已从香奈尔、思琳(Celine)、菲拉格慕(Ferragamo)等品牌的皮鞋中发现尖尖的鞋头已趋于柔和,不再是细尖型的,而是带点圆头式弧线形的曲线,据说巴黎设计师想借此带给人们和平与快乐,以消除“9·11”事件留在人们内心的恐慌与紧张。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让世人厌恶战争而渴望和平,同时为了减轻工作的压力,各类品牌商大量推出商务休闲西装、运动型休闲装等款式,均成为当时的流行亮点。

2.2.4 科技因素

服装的流行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域,人们对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及着装方式的崇尚和追求,并使这种局部的着装方式通过竞相模仿和传播而形成一种逐渐扩大的社会风潮,体现着这一历史时期内服装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每一个时期,流行都会产生变化,这就造成了服装流行的变迁,而影响服装流行变迁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文化都会对流行产生影响,科技的发展对服装流行的变迁的影响和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同样重要。

当代,一般来讲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为标志以后的时期延续至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科技革命一样,在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服装行业中也是如此。

科技的发展使服装行业中出现了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服装的产量与质量,推动了成衣业的发展。在服装机械化生产的产生和发展中,缝纫机的发明与发展在服装制造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缝纫机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发展迅猛,除了工业缝纫机之外,许多心灵手巧的女性都渴望在家就能轻松缝制衣服,于是家用缝纫机便呈现在大众面前,并在1950年以后发展成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家用缝纫机的普及与推广,使得一些简单易做的服装大受欢迎。之前的服装较为复杂,只能通过购买来得到,而家用缝纫机的出现,使制作一件服装变得简单易行,使得人们不必通过购买来获得新服装。在女装出现简单化倾向之后,家用缝纫机与女装的流行趋势结合,为大众谋取福利,同时也促进了流行的传播。

服装新材料的出现为服装批量生产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服装的大批量生产使服装产量明显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服装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长,而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研制成功,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齐全,在天然面料之外,制衣的材料又多了很多选择。合成纤维可以依靠其他可再生能源进行人工合成,因此在作为成衣化生产的材料时可以摆脱天然纤维靠自然环境获取的制约,加之在价格上更为廉价,因此为批量生产提供了材料的支持。

1935年,杜邦公司一位名叫华莱士·卡罗瑟斯(Wallace Hume Carothers)的工程师发现,焦油、空气与水的混合物在高温下融化后,即可拉出坚硬、耐磨、纤细并灵活的尼龙细丝。尼龙细丝熔点低,冷却后不容易撕扯断,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尼龙纤维。研究人员对尼龙的特性进行了改良,1938年尼龙合成纤维正式诞生。1939年10月24日,杜邦公司在总部所在地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民众将尼龙丝长袜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1940年5月15日,第一批量产尼龙丝袜上市,7.8万双丝袜在一天内被抢购一空。高筒尼龙丝袜在美国创造了历史最高销售纪录。当时的售价为1.5美元一双,约相当于现在的20美元(见图2-4)。

图2-4 尼龙袜的销售广告

裙长上升到膝盖以上,不能不说是受到尼龙丝袜的影响,因为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美丽性感,尼龙丝袜帮助女性展示自身的性感,而裙长过长则会影响这种美丽的表达。不得不说,尼龙丝袜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裙子缩短的趋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随着尼龙丝袜种类越来越多样,裙子也越来越短,终于短到不能再短的迷你裙出现。此时,迷你裙与丝袜、靴子的搭配,还有便于活动的鞋跟较低的低跟鞋和斜着系挂在髋骨上的宽皮带等服饰品,成为当时时尚人士的标志,成为服装史上新的搭配方式,为人们展示了服装的新比例(见图2-5)。

图2-5 当街穿上刚抢购到的丝袜

新的材料的出现,使设计师们开始将设计重点与方向越来越多地放在面料创新上,可以说,没有面料的创新就没有服装的发展与设计的创新。设计大师们也注重运用新材料进行设计。博柏利(Burberry)在19世纪末期研制出防水透气的Gabardine面料,用于皇家海军军官服,在GORE-TEX等膜功能面料诞生之前,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风衣面料,直到今天其在质感和防护性方面的平衡加之不断改进的纺织工艺,使其依然处于领先地位。博柏利的风衣也因其面料的不断创新与其自身的实用性与美观性而成为永恒的时尚(见图2-6)。

图2-6 博柏利风衣

2015年,在伦敦时装周上亮相的作为开场款式散发出超凡光芒的照明装(见图2-7),由英国设计师Richard Nicoll设计,服装使用了LumiGram公司的光学纤维面料——纤维光学金银丝,这种新型材质具有特殊光学效果和功能。Nicoll很好地处理了这种织物具有的流动性特征,也使服装更加灵活。

图2-7 照明装

服装的工艺表现手法有很多,印花、压绉、绣花、扎染、植绒、喷胶等,根据不同的面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法,形成迥然不同的服装风格。服装的创新手法也不外乎根据这些传统的工艺手法加以改变,创造出更加鲜明、生动的服装形式。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出,将会给服装行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3D打印本身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方式,因此将会给设计师带来突破性的无缝成衣,以及一些传统手工艺无法完成的服装形式。

艾里斯·范·荷本(Iris van Herpen)于1984年出生于荷兰Wamel。艾里斯·范·荷本是一位年轻且才华横溢的女性设计师,毕业于荷兰艺术学院(ARTEZ)时装设计专业,尤其擅长根据服装本身的材质来做设计,并辅以夸张的造型。艾里斯·范·荷本时装的设计特色在于勇于拥抱高科技,利用最新的摄影和印刻技术,不断挑战时装设计的极限。在2011年7月巴黎高定时装周期间推出的艾里斯·范·荷本“飞腾”(Capriole)系列,将传统缝纫手工艺与快速原型设计相结合,形成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见图2-8)。

图2-8 “飞腾”系列作品

她将塑料材料切成条状,用机械加工中的“3D激光烧结”工艺形成三维立体效果,再加以人工缝纫,成就了令人惊叹的奇幻王国女装系列。设计师将传统的古老手工艺与最新的高科技技术、材料相结合,创造性地实现了两个世界的完美融合。艾里斯·范·荷本强迫时装在表达美与复兴之间的矛盾到达极致,她用她那独特的方式重塑现实、表达与强化人的个性。

2013年7月11日,全球3D打印领域的领先企业、快速原型与快速制造的引领者——Stratasys公司宣布为巴黎时装周带来12双由3D打印机制作的时装鞋,亮相著名荷兰设计师艾里斯·范·荷本的“狂野之心”(Wilderness Embodied)系列展。此次,艾里斯·范·荷本与Rem D.Koolhaas合作,通过Stratasys的3D打印机,制造出结构复杂、充满几何冲击力的裸靴,充分展现以自然元素为核心的理念,创造震撼的视觉效果,突破时尚设计极限。艾里斯·范·荷本与Rem D.Koolhaas携手,以树根为灵感,用错综复杂、盘绕双脚的格子框架,象征树根的自然生长过程。这双鞋采用质感坚硬且不透明的黑白材料,在基于PolyJet的Objet Connex和Objet Eden 3D多材料打印机上进行制造,这两台打印机的高分辨率使复杂的几何形状与设计融为一体(见图2-9)。

图2-9 艾里斯·范·荷本与Rem D.Koolhaas合作系列

2015年,秋冬高定秀上,香奈儿(Chanel)设计师“老佛爷”所展示的经典粗花呢套装就是与3 D打印的核心技术相结合的。其在手工定制上利用SLS技术将激光投射到3 D立体模型上,将粉末状材料黏合成坚固结构,再由计算机控制打印出一个“纱网”,给人一种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见图2-10)。

图2-10 香奈尔高定秀展示3D打印服装

2.2.5 地理因素

文化创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环境。地理环境为民族服饰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土壤。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国家,其民族、民俗服饰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域、民族和国家,每个时代的服饰又各不相同。可以说,服饰的变化千姿百态,无穷无尽。从广义上来说,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人类的出现,就和自然发生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人类服饰的演化与传播和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传统服饰受其影响尤为明显。

身处极寒地区的因纽特人,因需要具有抵抗寒冷功能的服饰,所以在流行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滞后。他们利用皮毛制成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寒冷气候服饰——紧身上衣用软皮毛缝制,绒毛向里,为身体散发的热量提供聚集空间;裤子用北极熊或驯鹿皮缝制而成,其长度正好松松地塞进长靴顶部。外面还有一件外套,穿着的人还可以把手伸进去取暖。热带酷暑地区,主要是在低纬度的非洲、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有些地方特别湿热,因而衣服为容易散热的开放宽敞型。这些地方的原始部落,至今仍保持裸体的习惯。炎热多雨的气候,使袜子、帽子、手套、围巾等保暖服饰变得毫无意义。沙漠干燥地区,主要是在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西亚、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其服饰定型为宽敞一体型,具有抵御干燥、避热、伸展等复杂性功能。一袭白色装束包裹全身,抵御了强烈阳光的暴晒,过肩的头巾也起到避光遮热的作用;而长达脚面的筒式长袍,克服了束腰衣服体热难以散发的弊端,尤其在行走时身体的摆动导致筒式长袍内空气的漩涡流动,加速了体热散发的速度。多雨性湿润地区,主要是在欧洲英伦三岛,那里四面环海,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使之多雨,所以英国人出门常手持雨伞,雨伞在英国属于服饰的一部分,在外国人看来则是英国的一个象征。英国绅士服装中代表身份的手杖,也是由经常使用雨伞演变而来的(见图2-11)。

图2-11 服装与雨伞搭配的英国女王时尚形象

当代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空调、汽车等保暖设施和交通设施可将严寒拒于人们的生活之外,于是出现了上暖下凉或下暖上凉的着装现象,给人一派暖冬无寒意的印象。总之,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穿衣风俗,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习惯,加之人文地理环境影响的日益加深,使得服装的流行呈现出千姿百态。

2.2.6 文化思潮

服饰是深深根植于特定时代文化模式中的社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服饰活动中,一方面服饰在视觉上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更可以用来解释各种基本社会历程。

在西方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出生率急剧增长,使得20世纪60年代青少年人数比例增长,在受损失较小的美国,有一半的人口在25岁以下,整个社会将目光的焦点几乎全部放在年轻人身上。法国著名成衣设计师廖格勒(T.Mugler)对60年代的见解为:“那是一个鼓乐喧天、挥洒精力的时代,十多岁的青少年手里掌握着权柄,全世界都得听他们的指挥。”50年代以来,受POP艺术等的影响,一批拥有新观念、新思想的青年艺术家提出了“艺术走向街头”(Art go to the Street)的口号和“大众艺术”的观念。当服装的流行走向泛化为一种社会现象,服装年轻化成为一种必然之后,年轻一代的着装风格成为时髦的新典范,并希望以此来消除服装作为社会等线标志的原有意义。这样,一种由下而上的流行传播模式形成了,街头服装成为时尚潮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0年代嬉皮士运动形成规模,嬉皮士文化蔚成风气,他们以一种颓废的穿着风格表现内心的放荡不羁。排斥“二战”后的消费主义,热衷于东方文化,并追崇大自然(见图2-12)。60年代嬉皮士偏爱旧皮毛大衣、纱裙、军大衣,对于纯粹的、自然的布料怀有兴趣,排斥人工合成布料。在这种思潮下,设计师们不再只是为贵妇人服务,而是将重点转向了年轻人,设计着眼于大众消费者。而代表这种流行方向转变的典型就是牛仔裤,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牛仔裤是下层民众的裤装,但在詹姆斯·迪恩和马龙·白兰度将其作为荧幕服装之后便风靡世界,也因其牢固耐用且价格低廉而深受年轻人喜爱,直至今日(见图2-13)。据1957年Levis公司的统计,当年全美销量牛仔裤1.5亿条,几乎每人一条,从1965到1975年,年轻人穿的裤子当中牛仔裤所占的比例比其他所有裤子的总和还高。

图2-12 典型嬉皮士造型

图2-13 20世纪60年代穿着牛仔裤的“嬉皮士”

此时,许多传统的制度、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改变,由此人们向传统和主流文化发起了挑战,重点强调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人们的审美观、艺术品位随之有了巨大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成为这场运动的中流砥柱。特伦斯·科兰指出:“当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要求品,希望在消费品上做出改变的时候,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场奇怪的运动——设计师在创作消费品而不是需求品。”随着这种反抗运动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质疑严谨、单调、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以波普为代表的前卫艺术流派开始风靡世界。

波普是60年代盛行于世界各地的前卫艺术流派,涉及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家具、装置艺术、服装设计等多个设计领域。波普在服装上多通过几何形的运用、图案、大胆夸张的色彩以及各种特殊的材料来制造极具个性的形式。受波普艺术的影响,曾经遭嫌弃和鄙视的材料瞬间成为设计师的新宠,塑料以及人造皮革也逐渐登上时尚界。波普艺术中的几何形包括条纹、波点等的灵感来源于街头,代表作是蒙德里安裙,融合了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Piet C.Mondrian)的作品《红黄蓝构图》的设计灵感(见图2-14)。拼贴是波普作品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而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艺术家们将周围日常生活用品用拼接的手法联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这种拼贴方式使服装有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也打破了传统的服装的艺术性。设计师还在材料方面对服饰进行了创作修改,他们将纸、塑料、人造皮等不同材质的面料也进行了拼贴,并利用了丝网印花技术进行创作,对当时及后世的服装设计都有了深远的影响。

图2-14 蒙德里安裙

实际上,波普艺术的拼贴的创作技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立体派、构成派、达达派等艺术流派。达达派的最大特征也是拼贴,表现形式非常自由,尤其是以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者们对现实通俗物品的艺术处理,对于波普运动有相当大的启发作用。波普艺术作为世界设计史上的一种特殊风格,代表着一种艺术思潮,代表着一代青年人的文化思想,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直至今时今日,仍旧保持着鲜活的魅力和永恒持久的生命力(见图2-15)。

图2-15 现代波普艺术在服装上的运用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但过量的工业化同时也加速了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温室效应、生物物种的相继灭绝、气候的恶变、水土的污染,正无情地销蚀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20世纪末,人类才意识到“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毁灭自己”。环境保护开始受到各国政府的日益重视,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崇尚简洁的意识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绿色设计是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旨在低碳环保目标要求下,同时保护产品的应用功能和质量。由此,绿色环保思潮也极大地影响了服装行业,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Green Design)通常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是指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一种设计。这种设计是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基础上,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这里的生产周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而是扩展成了“从摇篮到再生”(Cradle-to-Regeneration),即除了产品的寿命外,还包括了产品的回收、再用和处理。在理解绿色设计概念的时候,必须意识到完全的“绿色”是不存在的,只是通过绿色设计将服装的“非绿色”程度降低一点。服装是物质与精神的复合载体,它与一般的工业产品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产品的特殊性要求服装绿色设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在强调产品的环保属性以外,还要求服装设计的每一个决策都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服装设计领域中,绿色设计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主要风格:

1.环保主义

环保主义这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素材的应用上,它追求的是如何将被淘汰的废弃物、旧物回收再利用,同时开发和运用新型环保面料,保护大自然。环保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利用废弃物、旧物作为主要素材进行设计创作,也就是对旧货市场上过时面料或者衣柜里的旧衣物进行再设计。目前,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都已出现二手牛仔店,给时尚带来一种另类之美。第二,利用新型环保面料作为主要素材,如Tencel纤维、彩色棉、生态羊毛、再生玻璃、玉米纤维、椰子纤维、黄麻纤维及菠萝纤维等多种植物纤维,都被应用于服装生产当中,甚至连蒲公英也被用来取代羽绒服作为填充材料。利用仿毛皮制品取代真毛皮作为服装设计的材料,以达到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香奈尔2009秋冬高级定制系列中,设计师Karl Lagerfeld用纸设计出的极具创意环保的帽饰,每一顶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见图2-16), W杂志在2009年9月的主题大片“Derelict Diva”中,模特穿上了破旧的大牌购物袋,和真实的衣服相搭配,如此具有深刻意味的大片有着一份黑色幽默般的时尚嘲讽味,似乎还提醒着购物狂人们不要盲目消费,同时又带有呼吁环保的意味(见图2-17)。

图2-16 香奈尔2009高级定制系列中的纸帽子

图2-17 “大牌购物袋”穿上身

2.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这种设计风格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提倡自然、淳朴的设计语言。在造型上,自然主义通过对服装物态的重新塑造(如非构筑式结构),追求自然、无拘束的舒适性,强调原始服装中那些自然随意的风格特点和乡村田园式的富有诗意的美感。在色彩上,自然主义主张以自然色彩为主色调,如海洋色、森林色、天空色、泥土色等。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借鉴立体剪裁的方法,运用东方平面构成的理念、直裁制衣技法,以非构筑结构模式进行设计,从而达到无拘无束、少有人工雕琢的自然朴素的时装氛围(见图2-18)。除了采用非构筑式结构、缠绕式结构、披挂式结构等表现形式外,自然主义设计风格还包含其他设计倾向,如怀旧风、乡村风、民族风等。

图2-18 三宅一生设计作品

3.简约主义

简约主义体现了现代人简单而高贵的生活理念,它的设计思路包括材料运用的简单化、结构设计的简洁化及细节设计的精致化。在服装设计中,简约主义遵循“Less is More”的设计美学,要求设计师在创作时必须从简约的前提出发,用最概括、最精练、最准确的设计语言来追求服装的美感,在设计过程中要以较少的参与因素来追求整体的审美力,重“质”而不重“量”,重“机能性”而不重“装饰性”,要追求以最低限度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应。

2.2.7 名人影响

名人效应也是影响服装流行传播的因素之一,无论是让人追捧的时尚明星还是令大众仰慕的皇室王妃,她们的时尚穿着可能在一夜之间影响当下的潮流导向。随着当代媒体业的发展,强大的影响力不断地渗入大众的意识之中,以至于大众能在一瞬间产生共同的视角和态度,而媒介产品的不断发展也让更多的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递,名人效应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放大,对服装的流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受人瞩目的女性偶像之一。她喜欢时尚,追逐有品位的生活,当然,也是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杰奎琳·肯尼迪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美丽的第一夫人,她时尚、聪慧、充满活力,为美国人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在身为第一夫人期间,杰奎琳·肯尼迪树立起了自己时尚偶像的形象,这当中有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肯尼迪家族的好友、美国服装设计师奥列格·卡西尼(Oleg Cassini)。传闻当设计师卡西尼第一次见到杰奎琳时,她那蓬松丰厚的黑色短发和大大的黑色眼眸马上使他想起了一位优雅神秘的埃及公主。他简洁别致的设计和细节上的搭配,正合优雅的杰奎琳·肯尼迪所崇尚的简单中的精致才最能体现出女人的细心与品位。因此,杰奎琳缔造了这样一个真理——“简洁的经典服饰被合适的女性穿着,能散发出无穷魅力”。卡西尼为杰奎琳设计的经典套装加上盒子形状的帽子被妇女们竞相模仿。她以独到的眼光和穿着方式将时尚带进白宫,给美国流行时尚吹进了前所未有的优雅之风(见图2-19)。

图2-19 杰奎琳·肯尼迪

1981年的英国皇家婚礼轰动世界,人们对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的“世纪婚礼”仍是记忆犹新,共有750万人观看了婚礼转播,戴安娜那套25米长的婚纱堪称典范,当时也是引发了蛋糕裙的风靡。戴安娜王妃掀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皇家热”,她对时尚的好品位让其成为国际性的时尚偶像。范思哲、克里斯汀·拉克鲁瓦和香奈尔都是她的时尚选择。她标志性的大蓬松金发、垫肩和华丽的服装都体现着80年代的潮流。更别说她那件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25米长的婚纱,当之无愧地成为那个时代礼服设计的教科书。戴安娜虽然香消玉殒,但由她演绎的时尚传奇却永不褪色。似乎在多年前,戴安娜王妃就深谙今后的潮流趋势,从明丽的套装到梦幻的礼服,戴安娜对于服装样式、剪裁的大胆抉择对日后的皇室时尚——包括凯特王妃、莱蒂齐亚王妃——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她的许多时尚造型至今仍被视为经典。福布斯曾评论:“从她走进公众视线开始,她穿的任何衣服都会立马成为时尚界的宣言。”(见图2-20)

图2-20 戴安娜王妃

名人作为当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群体,对社会公众有极强的影响力。对于服装品牌来说名人效应更为突出。名人不仅起到了提高服装品牌知名度的作用,而且通过名人某一方面过人的优秀特质,能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观和审美观,从而提高消费人群对品牌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以达到更高的营销目的。如今的商业社会中,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品牌成功之间有着极密切的联系,任何有社会感召力的人都有将其影响力转化为财富的可能性。因而“名人”成为当今社会中最为大众所知又最有影响力的“商品”。当这样的“商品”与品牌的产品结合时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服装品牌在与名人合作时要考虑相互间的适配度、契合度等,在对各因素进行权衡后,各服装品牌才能找出与名人最佳的合作方式,从而能够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来提高其品牌的市场效益。

作为处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服装品牌类型,奢侈品品牌隶属于某个大型奢侈品集团,如路易·威登、克里斯汀·迪奥。这类品牌的主要特征是立足全球、引领时尚,在全球范围内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类服装对于穿着者来说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表达着一种情感和文化诉求,这也是很多人会不惜代价购买的原因。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物质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这类品牌不断利用新技术和无限创意,制作出品质超群、设计独特的服装供消费者选择。这类品牌在提升自身服装品质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其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需要某些特定的名人来扩大其在某个特定领域和范围内的知名度。

2.2.8 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社会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人口因素也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同时对服装的流行传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人口因素是构成服装流行传播的基石,它与大众的需求、购买特点及频率密切相关。人口因素可细分为性别、年龄、经济收入、职业、文化教育水平、信仰、民族及社会阶层等内容。

在探讨影响服装流行传播的因素中,我们整体归纳出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地理、人口、文化思潮和名人影响等因素(见图2-21),这些因素都是在整个时代精神的大环境下相互交织的,从而对服装的流行演变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2-21 时代精神下影响服装流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