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伟大的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中华民国的建立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并且创造了许多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首举“民主共和”的旗帜与封建主义势力相抗衡,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耗尽了毕生精力。孙中山先生的一生都在为中国未来的繁荣昌盛所效力。
从童年开始的孙中山心里就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他也是十分喜欢倾听。在青年的求学阶段,孙中山在国外受到了先进的新式教育,对于国家存亡和爱国情怀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1894年,爱国心切的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针对目前清政府的危机统治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可是李鸿章对此却果断拒绝。此时的孙中山对清政府感到十分的失望,深感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可迎来富强。同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组织成立了兴中会。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兴中会总会,同时秘密组织筹款和联络军队,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可是最终由于消息泄露而失败。自此以后孙中山遭到了清政府的通缉,于是他便到国外去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力量和做革命准备。
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民主革命情绪日益高涨,国内各地先后出现了一批革命团体:由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人在长沙建立的华兴会;由蔡元培、徐锡麟等人在上海组织的光复会等。一系列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也接二连三的出现: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等。
1905年孙中山联合各处的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同盟会总理。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发表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领导纲领,并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发表了以这一领导纲领为中心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力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在同盟会成立之后的孙中山广泛筹集经费和发展革命力量,革命团体也在中国南部发动了多次的革命武装起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革命起义都有力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同时也广泛传播地了民主革命思想。
1911年10月10日夜晚,武昌的新军训练营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联合军队进攻总理衙门。经过一夜鏖战,武昌被起义军占领,不久后武汉三镇也被他们夺取。
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以宣布独立来支持革命。这次意义非凡的革命在历史上被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极大解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各省宣布独立后人们在南京成立了一个统一的临时中央政府,并决定由孙中山来担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来到南京,并在晚上11点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