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丛书:低级别胶质瘤分册
- 张力伟
- 10字
- 2020-08-28 18:09:20
第三节 典型病例及点评
典型病例1
患者男性,40岁,主诉:“阵发性头痛1个月余”。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无明显放射,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视物模糊、视物旋转,无肢体抽搐等,当时未在意,自服止痛药治疗。1个月来,头痛间断发作,且较前频繁。起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可,食欲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头形如常,双眼视力、视野粗测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d = 3.0mm,对光反射灵敏,眼动充分,无眼震;双侧听力粗测正常,面纹对称,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心肺腹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左额叶可见团片状等低混杂密度影,边界模糊,左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右偏,脑沟裂变窄,鞍上池闭塞(图1-8)。头颅MRI:左侧额叶长T 1长T 2信号影,边界不清,信号欠均匀,增强扫描病变内见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图1-9)。
图1-8 CT
影像诊断: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胶质瘤。
初步诊断:左额占位性病变,胶质瘤。
手术治疗情况:左额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全麻满意后,取仰卧位,头抬高,头架固定,常规消毒铺巾。取左额马蹄形切口开颅,逐层切开至骨膜,皮瓣翻向面侧,予甘露醇250ml静滴。电钻钻1孔,铣刀铣下骨瓣约6cm × 5cm,额窦开放,四周悬吊硬膜。B超辅助定位后,弧形加放射剪开硬膜,见肿瘤位于左额叶,色灰红,实性,质韧,血供较丰富,边界不清,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沿肿瘤周边分离,分块全切除肿瘤约6cm × 6cm × 5cm,B超证实肿瘤切除干净。术腔仔细止血,冲洗清亮,清点棉条、器械无误,瘤腔留置引流管1根,6cm × 8cm人工硬脑膜减张修补缝合硬膜,骨瓣复位,以1枚盖孔板、4枚钛片固定骨瓣。分层缝合皮下和头皮,术毕再次清点纱布器械无误。手术顺利,出血约200ml,输液3600ml。
图1-9 MRI
图1-9 MRI(续)
图1-9 MRI(续)
图1-9 MRI(续)
病理诊断:肥胖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图1-10)。
图1-10 肥胖型星形细胞瘤(WHOⅡ级)
术后予以脱水、激素、抗癫痫、止血、抑酸、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可,无术后并发症。术后查体基本同术前,无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体征。切口愈合Ⅰ/甲。
术后当天CT见图1-11。
图1-11 术后当天CT
术后72小时MRI:肿瘤全切除(图1-12)。
患者于术后第6天,行甲氨蝶呤 + 长春新碱 + 尼莫司汀化疗,化疗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血生化均无明显异常,且患者无明显不适,于术后第4周开始行放疗,每3个月复查MRI。随访3年未有复发。
【点评】
星形细胞瘤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可能比较隐匿,容易误诊,譬如本例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仅为头痛症状。可误诊为感冒等内科疾病。临床中也有症状轻微甚至是体检时或轻度外伤后行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颅内星形细胞瘤。
手术当中如果硬膜缝合有困难不应勉强缝合,可以人工硬膜或自体筋膜减张缝合硬膜。这对位于额结节、顶结节部位的占位病变更为重要,可避免术后局部脑肿胀及张力性积液的发生。
图1-12 术后72小时MRI
图1-12 术后72小时MRI(续)
本例患者年龄为40岁,故术后给予放疗。星形细胞瘤是否需要化疗未有定论,本例由于局灶性生长活跃且MRI增强明显,术后给予化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