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电池制备工艺(第二版)
- 陈楠 向钠 曾礼丽主编
- 1931字
- 2021-03-30 14:30:13
第一节 制绒工艺的目的与原理
1.制绒目的
晶硅电池一般是利用硅切片。由于在硅片切割过程中的损伤,使得硅片表面有一层10~20μm的损伤层。在光伏电池制备时,首先需要利用化学腐蚀将损伤层去除,然后制备表面绒面结构,这种结构比平整的化学抛光的硅片表面具有更好的减反射效果,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太阳光线。当一束光线照射在平整的抛光硅片上时,约有30%的太阳光会被反射掉;如果光线照射在金字塔形的绒面结构上,反射的光线会进一步照射在相邻的绒面结构上,减少了太阳光的反射;同时,光线斜射入晶体硅,从而增加太阳光在硅片内部的有效运动长度,增加光线吸收的机会。制绒工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去除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和氧化层;
②去除硅片表面的油污、金属离子等其他杂质离子;
③在硅片表面形成一层织构表面,增加对光的吸收,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2.制绒的原理
晶硅电池分为单晶硅电池和多晶硅电池。在电池片的制备工艺中,由于单晶、多晶的晶粒排列不同,制绒工艺的原理也不同,单晶主要采用各向异性碱腐蚀,多晶主要采用各向同性酸腐蚀。
(1)各向异性碱腐蚀
对于单晶硅而言,选择择优化学腐蚀剂,就可以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字塔结构,称为绒面结构,又称表面织构化。对于(100)的P型直拉硅片,最常用的是各向异性碱腐蚀,因为在硅晶体中,(111)面是原子最密排面,腐蚀速率最慢,所以腐蚀后4个与晶体硅(100)面相交的(111)面构成了金字塔结构。如图2-1所示,为单晶硅制绒后的SEM图,高10μm的峰是方形底面金字塔的顶。
图2-1 碱制绒硅片表面外貌
制绒工艺的化学反应式为
Si+2NaOH+H2O Na2SiO3 +2H2↑
碱腐蚀过程中,常用的原材料如表2-1所示,主要仪器设备如表2-2所示。
表2-1 碱腐蚀过程中的主要原材料
表2-2 碱腐蚀主要仪器设备
碱制绒工艺方面,主要有以下要求:
①硅片减薄重量为0.25~0.45g;
②制绒后硅片目视当为黑色,不同角度观察呈均匀绒面,无绒面不良现象;
③制绒后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金字塔分布呈均匀致密,相邻金字塔之间没有间隙。
(2)各向异性酸腐蚀
对于由不同晶粒构成的铸造多晶硅片,由于硅片表面具有不同的晶向,择优腐蚀的碱性溶液显然不再适用。研究人员提出利用非择优腐蚀的酸性腐蚀剂,在铸造多晶硅表面可制造类似的绒面结构,增加对光的吸收。到目前为止,人们研究最多的是HF和HNO3的混合液。其中HNO3 作为氧化剂,它与硅反应,在硅的表面产生致密的不溶于硝酸的SiO2层,使得HNO3 和硅隔离,反应停止;但是二氧化硅可以和HF反应,生成可溶解于水的络合物六氟硅酸,导致SiO2层的破坏,从而硝酸对硅的腐蚀再次进行,最终使得硅表面不断被腐蚀。具体的反应式如下:
3Si+4HNO3 3SiO2+2H2O+4NO↑
SiO2+6HF H2(SiF6)+2H2O↑
经过腐蚀,在多晶硅片的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球形结构,从而使太阳光的光程增加,降低表面反射率,增加对光的吸收,图2-2所示为多晶硅制绒后的SEM图。酸腐蚀的化学式很简单,但是球面绒面形成的机理仍然没有解决。部分研究者认为,在硅与硝酸的反应中,除生成SiO2外,还生成NO气体,在硅片表面形成气泡,这是导致硅片表面产生球形腐蚀坑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艺中,HF和HNO3的比例、添加剂、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对绒面结构产生影响。
图2-2 酸制绒硅片表面外貌
(3)减反射原理
当一束光线照射在平整的抛光硅片上时,约有30%的太阳光会被反射掉;如果光线照射在金字塔形状或球形结构的绒面上,反射光线会进一步照射在相邻的绒面结构上,减少太阳光的反射;同时,光线斜射入晶体硅,从而增加太阳光在硅片内部的有效运动长度,也就是增加了光线被吸收的机会。原理如图2-3所示。
图2-3 具有绒面结构的硅片表面的光线反射示意图
(4)制绒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制绒过程中,制绒液的组分与配置、制绒的时间、温度等都会对制绒造成影响。减薄量过大,硅片易碎;减薄量不足,对光的反射、吸收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严格地控制制绒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得到理想的绒面结构。
单晶硅制绒过程中,为了提高绒面制作效果,在制绒液中添加异丙醇,不仅可以帮助解除氢气气泡在硅片表面的吸附,而且还可以促进大金字塔的形成,形成很好的金字塔结构。但是由于异丙醇的成本较高,而且伴随有可能的工业污染,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碳酸钠溶液或磷酸钠溶液对单晶硅进行织构化处理。原理是利用C或P水解产生的OH-与硅反应,进行择优化学腐蚀,而且水解产生的C、P或HC、HP还起着与异丙醇相同的作用,使得制备的绒面结构很好。但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工业证实,目前并未在大规模生产中得以应用。
(5)其他制绒工艺
除化学腐蚀以外,还可以利用机械刻槽、激光刻槽和等离子刻蚀等技术,在硅片表面制造不同形状的绒面结构,其目的就是降低太阳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率,增加太阳光的吸收和利用。然而这些技术需要专门的设备,成本相对很高;而且在绒面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机械应力和损伤,在后处理中形成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