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医疗模式不规范

医疗模式不规范一直是我国医疗遇到的难题之一,它主要表现在如图1-13所示的几个方面。

图1-13 医疗模式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1.2.1 重治疗缺乏防御机制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国玺曾在第八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表示:当前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误区,许多医院进口大量的仪器和设备,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治疗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慢性疾病已渐渐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下面以2013年与糖尿病相关的调查数据来说明,如图1-14所示。

图1-14 2013年与糖尿病相关的数据

糖尿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从图1-14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着严峻的慢性病防治形势。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都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们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

我国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依然以注重发病后的治疗为主,这种“重治疗、轻预防”的模式实际是走进了医疗的误区。要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理应从源头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实行早预防早诊断疾病的方针。这需要政府给予经济和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医院转变医疗模式,进行长期管控,建立健康、导向型的疾病预防模式。

1.2.2 护理队伍建设不到位

很多医院的护理队伍建设并不到位,医院对临床医疗会非常重视,但是对护理工作就比较忽视。实际上,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可靠的护理工作不仅要关注病人病情、观察判断处理简单疾病,还要在护理工作中尽量满足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情感、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如图1-15所示。

图1-15 在护理工作中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目前能达到护理要求的医院还非常少,国家37年前制定的1:0.4的“床护比”至今还难以达标,这就足以说明目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紧缺的现状。护理工作的困境会导致如图1-16所示的一些“诟病”。

图1-16 护理工作导致的“诟病”

1.2.3 更关注利益忽视患者

在医疗中,有“病本位”的说法,即医疗把“救死扶伤”作为关注重点。但这种只关注患者的疾病的方式,是缺乏整体护理、功能康复和服务理念的,不能满足民众其他医疗需求。

虽然“病本位”的思想至少还能让患者获得医护人员对疾病的关注,但以药补医的实情却让医疗逐渐走向了另外一种更为恶劣的医疗性质,这就是医疗上所说的“利本位”思想。

“利本位”的实质就是医疗机构只关注利益而忽视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感受,利用大量过度治疗来追求经济利益,这种做法产生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病本位”医疗。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医疗费用结构产生变化,国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包揽医院支出,医院逐渐进入市场,使其不得不设法自食其力。这些进入市场的医院,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来收取费用。然而,在计划经济年代,很多医疗价格普遍偏低,部分医疗项目的收费甚至低于成本。因此,医院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另寻出路,于是以药养医的道路就这样被开辟了出来。

1.2.4 医护配合协同不到位

在医疗工作中,医生应该是护士最好的老师,他们能够从临床遇到的实际案例中教会护士很多知识和理论,帮助护士第一时间更好地观察病人的病情;护士应该是医生最好的助手,她们能及时为医生诊疗提供第一手观察信息,如图1-17所示。

图1-17 医生与护士配合协同

但实际上,医护配合协同还不是很到位,护士虽然执行医嘱,但其工作性质往往是被动的、机械的,医生嘱咐什么,护士就执行什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