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力无边:神奇的毛细和浸润现象 (原点阅读)
- 刘建林
- 985字
- 2021-03-26 16:57:44
1.4 光滑表面上的接触角
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同样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于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相反,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性液体。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与表面的化学组分密切相关外,还受到基底的表面微结构的影响。为了定量地表征固体表面的浸润性质,我们引入了杨氏接触角θY,这一概念最早由托马斯·杨所提出。如图1-11所示,当一滴水放置在光滑的固体表面上时,液体形成一个类似于球冠的形状,此时整个系统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杨氏接触角就定义为固/液/气三相交界面处固/液界面和液/气界面之间的夹角,该夹角可以客观地反映液体与固体表面的作用强度。如图1-11(a)所示,对于这一光滑表面上的一个液滴,如果其接触角小于90°,则称此表面为“亲水表面”,它具有亲水或吸引水的性质;如图1-11(b)所示,如果θY大于90°,则称此表面为“疏水表面”,它具有斥水或排水的功能。特别地,当θY大于150°时,一般称这种固体表面为“超疏水表面”。
图1-11 光滑基底上的液滴(彩图附后)(a)基底亲水,θY<90°;(b)基底疏水,θY>90°
一般来说,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固体表面天然就是亲水的。下雨时,我们会发现雨滴很容易粘在玻璃上而不掉下来;把一滴水滴在桌面上时,其接触角通常小于90°。具备疏水性的物质相对较少,其中的超疏水的材料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下雨天的雨衣、雨伞,汽车车窗的玻璃等,我们希望雨水打到它们上面后完全不润湿,自然地形成水珠而落下。
1805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给出了著名的杨氏方程,以描述光滑基底上液滴的接触角与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式中γSV、γSL和γ分别为固/气、固/液、液/气界面的界面张力。很显然,这一表达式实际上就是三个界面张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平衡方程(图1-12)。那么留下一个问题请读者朋友们进行思考:竖直方向上三个力的关系是什么?
图1-12 液滴的杨氏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