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概述

我们曾对云、黔、湘、粤、琼等省的主要少数民族家具作过多次实地调查,并全面收集了全国有关的资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过去在《家具》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特征方面的论文,这次较为系统地就中国少数民族家具的形成原因、种类区分、总的特征和主要风格等内容,经试探性整理,分别作简要介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已确认的有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其他55个统称中国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虽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7%,却广居于全国总面积50% ~60%的山林、草原和坝乡等边远地区,长期使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多种多样家具,俗称中国少数民族家具。

1.1.1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的形成原因

由于少数民族所处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及生活与生产方式等情况的不同,特别是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而各少数民族所用家具的配置、造型、结构、用材、加工和布置方式等也不完全一样。它们既有统一,又有变化;虽有共性,更有个性;类别中有属,特征同中有异,形式律中有韵,风格俗中有奇,形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家具的重要分支。

1.1.2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的种类区分

各少数民族家具种类繁多,但根据使用家具时的人体姿势,并以支体坐具为主线,可将众多家具分为如下四大类型。

1.席地而坐型家具(图1.1.1)

图1.1.1 席地而坐型家具场景

用者以盘足而坐、箕踞平坐和一腿平伸与一腿屈膝而坐等姿势,坐于地面、地板、炕面、台面的席子或毡毯上。属此种类型的,有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和藏族(牧民)、满族等民族家具。相对于汉族的传统家具,此类家具的数量较少,一般无专用凳、椅和床铺,席、毯既作坐具又是卧具,常以一矮小的圆、方、长方桌或几为主,同一些无腿与高低不一的柜、橱为辅进行配套。

2.低矮坐具型家具(图1.1.2)

图1.1.2 低矮坐具型家具场景

用者使用矮凳、矮椅和矮小木墩、草墩、石墩等坐具,以及与之相配的矮桌、箱柜等家具,最具代表性的有傣、苗、侗、彝等民族。这种家具的配套数量,较之席地而坐型家具稍多,有专门的卧室配套家具;厨房多合于堂屋,家具也多混合使用,并常围着火炉布置。傣族中水傣与旱傣使用的家具不同,水傣一般无床,全家合睡于竹楼同一隔间的楼板之上,内室床位间常置竹编箱柜,外室围着火坑放置方或圆形矮凳、矮桌、碗柜、杂物柜和凉椅等,常与竹楼外墙和凉台栏杆结为一体;旱傣的床,过去多架于几根地桩之上,床面也很低矮,其他家具的尺度均偏矮小,柜橱顶面大都在站立视线之下。

3.高大坐具型家具(图1.1.3)

图1.1.3 高大坐具型家具

这类家具指垂足高坐用的配套家具,比较典型的有哈尼族和土家族等民族家具。其配套数量多而全,堂屋、书斋、卧室和厨房等不同用室都配有专用的家具。家具尺度偏高偏大,有的甚至超过使用者的人体生理舒适与方便的合理标准,而从构成威严、豪华等精神功能出发,以适应某些心理感受的要求。例如,哈尼族堂屋的桌、椅,不仅尺度高大(桌面与椅座面高度分别达810cm与525cm),而且寓意怀祖的山形造型特异。当地人的身高一般为男1.6m、女1.5m左右,显然,家具与人体尺度并不适应,而巍巍高山的形象却因此大增感染力。

4.高矮结合型家具(图1.1.4)

图1.1.4 高矮结合型家具

这类家具指高坐、矮坐和席地而坐型家具同时并用,突出的有白族和回族等民族家具。家具的配套数量较齐全,很注重使用功能,造型与陈设均综合和较完美于前3种坐具型家具。如白族堂屋家具,既有居上摆设的高大条案(或神龛)和太师椅,又有左右陈列的低矮春凳;而置中的两体相架的双套桌,则在高矮家具之间起着协调作用,以适于较矮人体的使用;同时又可分可合地改变用途,而收一物多用和高矮兼用之效。

1.1.3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总的特征

1.残留社会历史面貌(图1.1.5)

图1.1.5 残留社会历史面貌的家具

黎族的剐木独木椅、凳,形式简朴,原始气息较浓;哈尼族土司及其妻妾分用的鸳鸯床,突出反映了封建农奴社会一夫多妻制度;土家族的滴水床,更是封建地主生活的写照。

2.表现宗教信仰色彩(图1.1.6)

图1.1.6 表现宗教信仰色彩的家具

回族的诵经矮桌,是宗教礼仪的直接用具;黑彝的家具,几乎全用黑漆饰面,也是民族信仰的反映。

3.反映民俗习惯风情(图1.1.7)

图1.1.7 反映民俗习惯风情的家具

德昂族的婚礼烛笼,是结婚时男女青年对烛跪坐、相互祝福的喜庆家具;瑶族饭桌,不仅桌面有长、短边,长者坐长边,晚辈坐短边,以显尊长风俗,而且桌面短边下部两腿间没有横挡,以便架放从桌面长边下柜抽出的侧板,而推行阴历9月28日过民族年时,长者先趴于桌下呈犬姿,用嘴衔吃置于搁板上碗中的鼠肉后再开席的民俗。

4.寓意思想寄托幻境(图1.1.8)

图1.1.8 寓意思想寄托幻境的家具

白族龙床顶的两龙装饰,取材白龙斗败黑龙的民间故事,寓意善者必胜和天下太平、生活安逸;苗族椅背雕刻的狗形(犬飞天)和满、彝、侗、瑶、白、哈尼等民族用椅上的葫芦、圆盘与山形,都运用了槃瓠图腾造型,以表怀祖的思想寄托。

5.适应不同地理气候

维吾尔族的炕铺、朝鲜族的火道地板床铺和湘西土家族的多进滴水床中烤火家具以及傣族的架空竹楼地铺等,其形成无一不与当地气候密切相关;而湖南沅江山区的立体气候,甚至使居住于山顶的彝族、山腰的哈尼族和山下坝区的傣族人民,使用截然不同的家具。

6.突出生产、生活方式

蒙古族的折床、折凳和藏族牧民的箱式柜等家具均有利搬运,突出体现游牧生活的需要;彝族的米仓床更是突出反映了山区民族以粮为主,贮粮、守粮的小农经济典型。

7.融合建筑内、外结构

满族与鄂伦春族的儿童吊床、拉祜族的悬吊和柱挂式菜柜、藏族的壁床与壁橱、维吾尔族的组合壁龛、苗族的壁式碗柜、彝族的柱挂式碗柜、黎族的柱式牛角衣挂、傣族与布朗族的凉台围栏椅和壁橱、侗族的火铺、佤族与傣族(旱傣)的地桩铺等,几乎全成了建筑结构的一部分。

8.适合各族人体尺度

水族与布依族的矮竹椅,座面高为20~30cm,靠背高约70cm,且上宽下窄,此尺度对身高为1.65m左右的使用者能少而慢地产生静疲劳;白族的双套桌,能架高移矮而相应配合高、矮椅子,使较矮人体可合度与舒适地用高或矮的桌、椅;侗族的平柜面,1m见方,两柜合在一起,也正好可作中等身材使用者的临时卧床。

9.结构造型灵活多用

普米族和纳西族的错列抽屉多面用饭桌;壮族的转用饭桌面与碗柜;白族的叠用双套桌;傈僳族、独龙族和怒族的拼用矮饭桌;回族的六角双拼诵经矮桌;阿昌族的带抽翻面用折桌;苗族的火盆架式茶桌;瑶族的倒盆形矮饭桌兼饭柜;瑶族的移用女工矮桌;傣族的竹编饭桌兼饭柜;侗族的叠、拼用的节柜、亮柜、箱柜和平柜;藏族的坐、卧两用卡垫床;蒙古族的折用床;白族、土家族和苗族的套用(床中有家具)龙床、滴水床和罗汉床;白族的可折马扎;爱尼人(哈尼族分支)的可折靠背座椅、凳与矮桌三用靠背椅;景颇族的一料两功(腿部横挡兼作拼合面板的穿带)矮饭桌;德昂族的一榫三能(与桌面、横挡结合和桌面点饰)圆形矮桌;拉祜族的一腿四用(支床板、撑横挡、架搁板及点饰)单人或双人床及一木多穿(燕尾形榫接宝塔腿)杂物架;基诺族的利用不同榫头构成拉与压杆而加强床架整体与牢固性的木竹凉床;哈尼族的利用木或竹节构成钉式横挡,并在档的尖头打孔,而后在四腿下部互插互扣的矮凳;彝族的适用软土地面支放的U形米谷仓柜腿;傣族与傈僳族的圈式腿脚架等家具,都具有独自的灵巧、活络与多用的结构。

10.就地取用各种材料

基诺族的木竹凉床,傣族与布朗族、黎族的柳藤鼓形凳、桌,鄂伦春族的桦皮篓,藏族的牛皮柜,黎族的牛角柱式衣挂,水族的石凳与草凳等,大都是就地取材与广泛用材而不拘一格的。

11.以素为主重点雕饰

各族民间使用的家具,大多不作涂饰而显露材质纹理的自然美,比较讲究雕刻,如壮族的条桌(两桌可拼成方桌)和回族的诵经六角矮桌等,常在迎面或视域中心等部位作重点装饰,或雕刻,或彩绘,方法多样。

12.同汉族家具相关联

由于社会发展、相互贸易、技术交流和各族杂居等原因,各少数民族家具受汉族家具的影响较大,但在实用、艺术和技术上仍不失本民族的特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1.1.4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家具的主要风格

由于地理与气候条件、历史与社会发展、生产与生活方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同化等影响,形成的家具风格较多,主要有如下几种:

(1)山林原始风格。如黎族的剐木凳、椅等家具(图1.1.9),因材而用,结构简单,工艺原始,造型粗犷。风格朴实无华,或凿木、石,或编草藤,陋而实用,饱含野性趣味。

图1.1.9 剐木凳、椅

(2)草原游牧风格。如蒙古族的摺、展床等家具,用材厚实,结构灵活,正面装饰,利于搬运。风格素中有华,或套之件,或件之部(局部),饰而不繁,凸显自然纹色。

(3)坝乡田园风格。如傣族的矮桌、矮凳等家具,混合用材,捆扎结构,线形造型,适用竹楼。风格轻巧活泼,或圆或方,或波或折,动中蕴静,颇具农乡情调。

(4)富家华丽风格。常为各族的上层人士或富有之家或宫廷寺庙的家具。取材多样,结构复杂,曲线造型,讲究雕饰。风格富丽堂皇,或展豪华,或显威风,意境突出,多有民族特色。

图1.1.10是部分少数民族家具示例。

图1.1.10 少数民族家具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