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蒙古族传统家具的结构工艺

蒙古族传统家具多采用便于拆卸、组合的榫卯结构,这与蒙古族悠久的游牧生活相适应。然而频繁的组合、拆卸对家具造成的损耗,大大缩短了家具的使用寿命,因此较少见到年代久远的蒙古族游牧家具。本章所收集的蒙古族传统家具资料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至民国时期,然而目前仍有家具工厂以传统的结构方式加工制作蒙古族家具。

1.蒙古族传统家具常见榫卯与组合形式

蒙古族家具的结构是指家具零、部件的接合方式及其装配关系。合理的家具结构不仅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使家具具有强度,更重要的一个特性是与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的配合,即生活空间与使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具的结构。

1)家具强度的实现——榫卯

传统的蒙古族家具主要以木榫、木钉连接各个部件,同时也有使用皮筋、金属部件的现象。由于蒙古族家具以白松、樟子松、桦木、水曲柳等为基材,因此总体上讲,木结构部件的尺寸较为粗大,尤其是在橱柜、床、桌等大中型家具中,用于连接粗大部件的榫结构较为复杂,而像盒、匣等薄小家具,则榫结构简单。但是蒙古族传统家具榫卯的类型与结构基本以明清家具的榫卯为蓝本。以下为不同家具种类所采用的榫结合形式:

(1)轻巧、薄小的板件连接(如盒、匣、箱的面板与旁板连接)常用燕尾榫和多头榫,如图2.4.1所示。

图2.4.1 轻巧、薄小的板件连接

(2)橱柜抽屉部件的连接常用木棒榫、燕尾榫、双头榫等。如图2.4.2所示结构,抽屉底板由木棒榫与旁板固定,抽屉旁板使用燕尾榫与屉面板固定。

图2.4.2 橱柜抽屉部件的连接

(3)橱柜的顶角三面通常有45°格角,如图2.4.3所示。

图2.4.3 橱柜顶角的连接

(4)橱立柱腿与横梁的连接,当腿中段相同位置相交的两个立面同时出现横枨或横梁时,为保证强度,榫孔的位置会上下相错,如图2.4.4所示。

图2.4.4 橱柜腿中段榫结构

(5)橱柜腿与牙板的连接较简单,一般在两腿间相对位置开榫孔。小型橱柜的牙板榫孔一般为封闭型,牙板直接插入榫孔(见图2.4.5),大型橱柜的挡板在与腿连接时会采用贯通榫。

图2.4.5 橱柜腿与牙板的连接

(6)柜顶角与桌角的结构有些相似,如图2.4.6所示。

图2.4.6 橱柜顶角的结构

(7)橱柜腿的榫头样式较多(图2.4.7)。床腿、桌腿的榫头样式与橱柜腿榫头样式相类似。

图2.4.7 橱柜腿的榫头样式

2)家具使用空间及生活方式的体现——叠合、穿插与折叠等组合形式

在传统的蒙古包内,人们通常是席地而坐,牧民及客人会盘腿坐在地毯或者毡垫上,而现代的蒙古包内也有坐在凳子上或者高起的台子上,但是受到蒙古包高度及其门的尺寸限定,蒙古包内较常见的是小型家具。为节约占地面积,面积相当的家具会在高度方向相互叠落。比如,在橱柜上面搁置箱的做法很常见。在打制家具时也会将橱柜和箱成套制作,在箱的底部有4个卯,与橱柜顶部预留的略高出橱面的小榫头配合,可以防止箱子在使用过程中滑落。

蒙古包内也有在箱顶放置另外一件箱子的做法。置顶的箱子可以与下面的箱子一样大,也可略小,这样可以层层放置,多则有4件大小不一的箱子,少则有2件。被压在下面的箱子在取放物品时,箱盖从主立面开启。这样的箱子宽度通常不会超过80cm,开启部分可以是主立面半开或者全开。

折叠在蒙古族家具的总体特征中有过介绍,这种结构方式类似橱柜门与橱柜框架的结合,普遍用于蒙古包内的橱柜、架、床等家具。这种折叠并不是为了方便使用,而是为在搬运过程中节省空间,同时因省去了背板,也很轻便。

2.家具生产工艺和特色

蒙古族传统家具的生产流程与其他木质家具的制作并无二异,尤其是在当代制作的蒙古族传统家具,融合了现代生产工具与技术。整体上讲,当代制作的蒙古族传统家具,其制作经历制材与干燥、选料与配料,然后是毛料加工、胶合、净料加工、部件装配、部件加工、总装配、涂饰等加工工序,以及雕刻、镶嵌、彩绘等特殊工艺。其中,雕刻、镶嵌、彩绘是蒙古族传统家具生产中的特色。

1)制材与干燥、选料与配料

干燥是家具用材必须经过的步骤。将所需要的方材或者板材干燥,达到所在地区的当地含水率,这样不仅可以防止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可以保证制作过程中尺寸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家具表面涂饰与彩绘的质量。

配料是把干燥好的方材或板材锯成符合零件规格、形状的过程。有经验的木工在这个过程中会仔细观察和选择材料,比如木材的树种、纹理方向、干燥情况等,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开料、下锯。由于对毛料的加工需要采取多道锯切才能够得到要求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在配料中还须设定合理的加工余量。合理的加工余量既可以减少加工次数,也可以保证加工质量和精度。

2)加工工序

毛料加工的目的是使平面、侧面及端面平整、相互垂直,类似于确定坐标原点,以便设定相对位置。相对面加工以基准面为基准,将零件需要的断面加工完成。

实木材胶合主要指木家具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榫接合、宽度上的胶拼、接长、胶厚等内容。当代制作的蒙古族家具有使用指接板的,即将短小的料头拼接或将瑕疵去掉后重新拼接。而传统手工家具加工则采用拼板工艺,即将两块以上的木板拼在一起形成较大尺寸的面板或者门心板。

方材的净料加工包括榫头加工、榫槽或榫眼加工、型面加工及表面修整4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工艺中榫头与榫槽利用电动机械加工,而传统工艺则使用手工锯、刨、凿等工具。

零件加工好后要组装成为部件(如橱柜的门板、面板),随后对部件进一步加工,即进行部件加工。零件经过部件装配过程后,如有误差就需要进一步加工与调整。无误差的情况下,将各零件与部件组装成完整的家具。成品一般须经涂饰工艺,以起到保护与装饰作用。

3)雕刻、镶嵌、彩绘

蒙古族传统家具的雕刻工艺多见于家具的立面部件,如腿、立柱、挂牙、立牙、挡板、抽屉面板、靠背板等,而且以浅浮雕、线雕为特征,一般选取椴木、柞木、桦木、榆木等材料。由于家具体量小,因而雕刻部件面积通常也不大。

刀具是从事木雕的助手,主要有平刀、圆刀、斜刀、中钢刀等。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有锤、斧子、锯子、木锉。与高浮雕相比较,浅浮雕、线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不繁复。雕刻内容经常捕捉一些自然界的元素(如花、叶),也刻划人物故事中的场景以及藏传佛教中的代表性纹样等,如图2.4.8所示桌顶图案。

图2.4.8 桌顶[8]

镶嵌主要有嵌螺钿、嵌石材、嵌木材3种,然而在当代制作的传统家具中,这种工艺使用较少。

彩绘是蒙古族传统家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装饰手法。蒙古族喜欢在家具表面绘制鲜艳的图案与花纹,或者有吉祥寓意的形象。在20世纪80年代,有嫁娶或搭建新包时,牧民都会添置新家具,家具表面绘制龙、凤、狮子等图案,辅助有花草纹样。如图2.2.10所示的箱子,成对制作,其立面分别绘有凤凰和云龙,如图2.4.9所示。

图2.4.9 箱子(刘玉功收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