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外居住(清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教学丛书)
- 程晓青 尹思谨 程晓喜 韩孟臻编著
- 871字
- 2021-03-12 12:23:43
4.收获与感悟:喜忧参半的沉淀
●惊喜与欢呼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没有辜负我们的苦心,在短短18周的课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的点滴积累和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当学生们兴奋地描述如何在凌晨三点追踪批发市场的进货流程、如何在芦山地震区从事救灾志愿工作、如何在城中村遇险又机智逃脱……我们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满足与自信。
细数每一个设计作品,曾经的周折困难仍旧历历在目。我们惊喜于学生们有如此多的另类发现,也感慨于作品所折射的人性关爱。虽然这些设计成果看上去不算尽善尽美,部分作品甚至难脱稚嫩,或者有些“乌托邦”,但是其中总有些视角和理念的闪光点令人难忘,人类的每一个进步又何尝不是从“乌托邦”开始的呢?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学生们的设计会真正融入我们的城市生活,因此,他们的热情和努力是值得欢呼的。
●困惑与担忧
“体制外居住”的发展历程恰好与国家“十二五”建设同步,目前中国城市还处于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仅以北京为例,消灭城中村、拆违、改造棚户区每每像一场场运动,正在迅速地把那些所谓的城市“伤疤”一个个清除。这些运动的初衷肯定是善意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缺乏客观尊重和细致研究,采用的方法往往流于简单粗暴,在迅速改善城市面貌的同时,也不断地抹杀着城市中那些原本生动鲜活的市井生活和独特魅力。事实证明,对于城中村的粗暴改造带来的成果往往是短暂的,“唐家岭”改造之后,原本在那里栖居的人群迅速迁移至北六环,形成了又一个“唐家岭”。究其原因其实很清楚,毕竟依托那里生存的人群仍然存在,并且永远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城市里没有了贩夫走卒,没有了保姆、保安和保洁,我们的美好生活将如何维系?
困惑与担忧是本课程的起点,遗憾的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城镇化进程,研究的节奏甚至赶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徘徊在起点。“体制外居住”的教学实践宛如一次喜忧参半的人生历程,收获惊喜之余也感悟着忧虑。虽然有时也会感到些许灰心,但是课程的初衷始终是坚定的——我们不会停止努力和呼喊,希望能够对我们所热爱的城市和人民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