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尾船政文化

1简介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展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设、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折射出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形成了独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就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同时,福建船政开风气之先河,大胆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

2主要景点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占地7.9公顷,共设景点36个,以罗星塔公园和马限山公园两个公园为基础,由“两园两馆一船坞”组成,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和一号船坞遗址,还有船政创始人左宗棠、船政大臣沈葆桢的雕塑,造船浮雕,展现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船政群贤的石雕等。

(1)罗星塔公园

罗星塔公园位于福州市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罗星山,面积2.33公顷,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驰名中外的罗星塔。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这里先有塔,再有公园,西侧有溯江楼,南麓有望江亭,园中还有忠魂台、鸣潮阁、友谊轩等景点。

(2)马限山公园

马限山公园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罗星塔与福建省马尾造船厂间的马限山上,总面积2万平方米。1990年,由区人民政府投资兴建。1992年建“朝江阁”1座,修有1条石阶山路,长80多米,可直抵山顶,石路旁边设有铁索栏杆。沿路危崖,侧壁有摩崖石刻。山上有重新修复的古炮台1座,2尊出土清代大炮。1994年,将原马江医院周围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群划入公园内。其中有英国人在山上建的副领事署、监狱、洋务局等。

(3)马江海战纪念馆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的妥协求和,不敢抵抗,福建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1920年,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建立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

(4)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该馆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馆内陈列分为清朝厅、清末民初厅、抗日战争厅、解放战争厅。博物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近代海军从诞生、发展、到衰落、重建的曲折历程和经验教训。

(5)一号船坞遗址

一号船坞,又称青洲石船坞、新船坞,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罗星山下东侧青洲。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福建按察使裴荫森署理船政,计划“依照洋式”建造船坞,供南北舰船维修。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至次年二月,因经费困难暂停,光绪十六年(1890年)复工,于光绪十九年竣工。

船坞坐北向南,全用花岗石砌成,长128米,宽33.53米,深9.3米,坞口设有水闸。坞前临大江,坞口潮平时深三丈余。一号船坞及其周围设施有:抽水厂、机器厂、官厅、丁役房、水手房、木料房、机房等建筑,占地约3.26万平方米,共耗资49万两银元,与国外比,仅次于英国利物浦船坞,除旅顺船坞外,是远东最大的船坞。该船坞曾接受“海筹”“海琛”“海容”等军舰,以及美国“西能达”夹板船、法国兵舰、商船等进坞维修。民国30年(1941年)船坞受到日军破坏。1949年以后该船坞荒废,50年代,部分石块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