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0字
- 2024-12-21 10:30:49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嬗变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厚积薄发)】
考点: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三个发展阶段(见表4-1) ★★
表4-1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报刊言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考点拓展(触类旁通)】
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
(1)由大型为主向大与小结合,并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评论与新闻相互结合的趋势。
(3)由少数专业人员主持笔政开始向专群结合、注重吸引受众参与的开放搞活的方向转型。
(4)在说理论述上由以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相割裂而向相互结合方向发展的趋势。
(5)声像评论的逐渐兴起,因而呈现声像评论之间以及它与报刊文字评论之间相互争夺受众进而竞争共荣的发展趋势。
【评论佳作赏析(见贤思齐)】
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
这几天,多个城市再度被雾霾笼罩。似乎已成常态的雾霾天气,让民众很焦心。恶劣的空气质量不再只是一个警告,而已成切实的危害。一些患者在雾霾的侵袭下,走进了医院。事实上,雾霾不仅伤害人的健康,其影响还包括: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本段为由头+中心论点]
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过,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本段属于“是什么”部分:将中国的雾霾天气与伦敦、洛杉矶曾出现的雾霾天气进行对比,指出雾霾成因]
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的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该处为举例论证]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并谋求逐渐解决,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接下来必有艰难的挑战。在这个挑战中,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本段属于“为什么”部分: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论述为什么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系在一起。
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
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上述四段属于“怎么做”部分:从政府、环保部门、汽车车主等角度提出应对雾霾问题的措施]
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内化为各自的理念,并将理念转成实践。[本段为理论性论据]
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是打破纠结、直面环境挑战的时候了。[结尾段发出号召]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有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