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10字
- 2024-12-21 10:25:21
第1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1.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见表1-1)
表1-1 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
考点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如果把社会经济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观层次的产业。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图1-1 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
2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从经济学学科建设、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体现:
(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
(2)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
(3)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领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考点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1两种主要观点的分野(见表1-2)
对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或研究内容)的构成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如表1-2所示。
表1-2 两种主要观点的分野
2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见表1-3)
表1-3 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用图1-2表示。
图1-2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考点四: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见表1-4)
表1-4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
2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过程
(1)产业结构理论的渊源
产业结构理论是将经济理论研究深入到产业结构的层次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①1672年,威廉·配第在其出版的《政治算术》中第一次发现造成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关键原因是产业结构的不同,由此提出了配第定理:比起农业来,工业的收入多,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多。配第定理揭示了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
②1758~1766年,魁奈在《经济表》及《经济表分析》中首次将各阶段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收入的交换、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统一起来分析,提出再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农业与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为国民经济结构及产业经济结构研究初步奠定基础。
③1841年,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了产业结构演进所必须经历的五个阶段,认为国家都必须经过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五个发展阶段;还提出了采用国家干预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
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均衡发展理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等,直接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展。
⑤1874年,瓦尔拉斯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运用数学方法,从交换、生产、资本形成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创立了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又称瓦尔拉斯模型,为投入产出分析法奠定了的理论基础。
(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
①1931年,霍夫曼在《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中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即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定理揭示了工业结构重工业化的趋势。具体公式如下:
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的净产值/资本资料的净产值
②1936年,列昂惕夫发表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理论的诞生。
③1940年,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提出有关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变化的理论。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次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不断减少,而第二、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口将增加,揭示出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移。这一成果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④1941年,库兹涅茨在《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此后,产业结构的研究逐步从实证分析转向理论研究。
(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见表1-5)
表1-5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考点五: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见表1-6)
表1-6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