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主编
- 3221字
- 2021-06-04 17:58:33
第4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1)进入壁垒的含义
进入壁垒是能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产业内持续地存在超额利润,并能保持产业高集中度的因素。
(2)进入壁垒的分类
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进入壁垒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法规政策等。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又可分为三类: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
答: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进入壁垒一方面可以保护产业中的在位企业,另一方面成为想要进入企业的首要阻碍。
将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作为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的原因有两点:
①存在超额利润,产业外的企业才有进入动机。
②如果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没有经济利润,则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也很难形成进入壁垒。如果产业中长期存在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答:(1)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进入壁垒,使潜在企业预期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在位企业进行进入阻挠,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在位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
①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企业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
②这种投资能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
③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收回或不可逆的。
(2)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三种类型。
①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在位企业发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到在位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a.过剩生产能力投资。在潜在进入者出现之前进行超过生产能力的投资,一旦潜在者进入会被超过市场的供给所阻碍。
b.干中学。在位企业由于比潜在进入者更有经验,生产的平均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c.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在位企业可具体通过垂直一体化,政府管制等方式提高该行业的准入门槛。
②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除了利用策略性行动来获取未来竞争的成本优势外,也可通过策略性行为增强消费者对自己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使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己,由此可能锁定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最终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中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主要有三种:
a.产品扩散策略。在位企业尽可能地多占领细分市场,使得潜在进入者难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b.提高转换成本。在位企业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或是实施优惠政策等,提高消费者的交易成本等转换成本。
c.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在位企业与消费者签订长期契约来锁定消费者在未来一段时期的需求。
③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在进入的动态博弈中,在位企业认识到自己的信息优势和自己的行动所起的传递相关市场信息的作用,就会利用先动优势力图操纵传递给进入者的信息,以影响进入者的信息推断。这种策略性行为即使不影响竞争对手所面临的成本和需求条件,但由于它能影响进入者事前对未来事件估计的信念,因此也会影响竞争者或进入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答:退出壁垒是指在位企业想要退出一个行业(或产业)时,所面临的阻碍及所要付出的代价。现实的市场结构往往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中间状态”,产业内企业的数量越少,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越易偏离自由退出状态。退出行为受多种因素制约,并不能单纯地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而需要面对以下几种退出壁垒:
①资产的专用性壁垒
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有通用性资产、半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与之相应,企业员工的技能也有类似的性质。因此当企业决定转产时,必须面对半通用性资产和专用性资产处置和变现的损失。例如在餐饮企业的烹饪设备。
②退出的固定成本壁垒
退出的固定成本包括企业放弃专用型资产的沉淀成本、付给律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员的费用、向职工支付的安置费用、撕毁长期合同面临的处罚、客户退货等等。
③战略性退出壁垒
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要退出某一特定业务,可能会导致企业总体战略的损失。造成损失的特定业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可能是企业标志和形象的中心;b.可能损害企业与主要分销商的关系;c.可能削弱企业总体购买能力;d.可能妨碍企业销售其他产品;e.可能动摇资本市场的信心,从而引发市价大跌;f.可能影响企业纵向整合的其他环节等。
④政府和社会壁垒
政府有时出于一定目的,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限制企业退出,比如防止工人大规模失业引起社会动荡和地方经济的衰退等。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均属于进入壁垒,它们之间的划分是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
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企业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社会法律制度、政府政策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政策法规。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是在位企业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的进入壁垒。策略性投资必须有承诺价值,而沉淀成本在进入阻挠的分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和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挠的最终结果都是使进入者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从而减缓甚至完全阻止其进入。随着市场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寡占型市场日益成为主导的市场结构,寡头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影响市场环境,许多以前企业无法控制的被看作是结构性变量的因素现在变成了可以控制的内生变量,从而使策略性进入壁垒日益成为主导形式。
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答:进入壁垒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但绝对的自由进入也可能导致过度进入,因此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是复杂的。从效率增长和产业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适度的进入壁垒和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可能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但是进入壁垒又往往伴随着价格机制的扭曲。因此,从长期看进入壁垒对社会福利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进入壁垒降低了产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使部分企业的市场力量增强,带来了垄断的低产量和高价格,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另一方面,进入壁垒将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小企业排除在市场之外,避免了过度竞争带来的高昂成本,在位企业可以将超额利润用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在将来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产品,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从而改善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7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答:(1)退出是和进入相对而言的。市场上有进入就有退出,进入和退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可竞争产业必备因素之一就是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
(2)构成要素是有一定联系的。市场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配置效率的改进;另一方面来自对低效企业的淘汰。
(3)退出和进入都可能会成为市场发挥作用的阻碍。如果进入壁垒导致市场竞争效应的低下,从而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低效率,那么进入壁垒就是对市场发挥作用的阻碍;同样的,如果退出壁垒过高,产业内企业不能够通过兼并、重组来实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造成稀缺资源不能从低效率的企业流向更能使它们发挥价值的地方去,那么退出壁垒也会造成对市场发挥作用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