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剑《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4836字
- 2024-12-21 10:12:01
第2章 宏观经济数据
2.1 复习笔记
一、产出与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
(1)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年、月或季度)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包括一个经济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也包括该经济所提供的劳务的价值。
(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的注意事项
①最终产品和增加值
最终产品和劳务是一个与中间产品和劳务相对的概念。中间产品和劳务指的是被作为一种投入品来生产其他产品和劳务,并被一次性消耗掉的那些产品和劳务。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被直接用于消费或投资的产品和劳务。之所以采用最终产品和劳务来计算经济的总产出,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a.支出法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可知,将一个经济中对所有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即可得到国内生产总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称为支出法。
b.生产法
支出法计算GDP时,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之间的区别有时很模糊。因此,在实践中,常用增加值来计算GDP。增加值是指在生产的每一阶段上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从一个企业的总产值中减去原料成本,就构成该企业的增加值。这种计算GDP的方法称为生产法。
c.收入法
在实践中计算GDP的另一种常用方法称为收入法。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一部分最终被分配给了生产中所利用的生产要素,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的形式到了居民户手中,一部分作为折旧补偿了资本损耗,一部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以间接税的形式成为政府收入。将一个经济中所有企业的要素收入、折旧和间接税加总,可以得到GDP。这是计算GDP的收入法。
从理论上说,用上述三种方法得到的GDP数值应当是相等的。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统计环节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误差,实际得到的数据一般不会恰好一样。总之,有如下理论恒等式:
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支出法)=所有企业增加值之和(生产法)=参与本国生产的要素收入+折旧+间接税(收入法)
②当期产出
GDP是当期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因此,在GDP中不计入就已有商品进行的交易。
③市场价格
GDP是用各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的。然而,以市场价格计算GDP面临一些问题。除了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导致GDP数值的变动外,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些产品和劳务没有经过市场交换,因而是没有市场价格的。
④存货的处理
存货分为意愿存货和非意愿存货,存货按当期计入,增值部分计入现期GDP。
(3)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二者的唯一区别是,参与一国生产的要素中有一部分可能由外国人拥有。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GNP-GD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的收入-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的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在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资本的损耗。这种资本的损耗就是折旧。从GDP中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NDP)。因此,NDP表示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净产出。
(5)真实GDP和名义GDP
按照GDP的定义,GDP是一定时期内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产出的价值。因此,GDP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变化,二是产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化。剔除了价格变化影响之后的GDP数值称为真实GDP,而未剔除价格变化影响的GDP数值称为名义GDP。名义GDP与真实GDP之比,称为GDP缩胀指数,一般以百分比数值表示。
在计算真实GDP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期,用这一期的价格水平来计算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得到各期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一般指的是真实GDP的增长率。即:
本期的经济增长率=[(本期真实GDP-上期真实GDP)/上期真实GDP]×100%
(6)GDP指标的缺点
①GDP指标本身对总产出只是一个很粗略的反映。主要体现在:a.有些产品和劳务很难估价,因为它们不在市场上交易。b.有些经济活动虽然经过市场交换,但却无法统计,例如地下经济和黑市。c.在经济中可能存在着严重的价格扭曲或实物分配现象,从而使得所得到的GDP指标不能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
②GDP指标中没有反映产品的质量。
③GDP指标不反映由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对总经济福利的影响。
④GDP只计结果,不计生产过程中的损失,也不考虑某些生产的目的。
⑤用GDP来衡量经济福利,没有考虑到闲暇对福利的影响。
2.支出的构成
(1)消费支出(C)
居民户的消费支出是本国居民户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居民户购买的消费品可能是本国生产的,也可能是外国生产的,对本国产品的消费为:Cd=C-Cf①
其中,C表示居民户的总消费支出,Cf表示对外国产品的支出。
(2)投资支出(I)
投资指的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在实践中,投资包括企业修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以及调整库存等。企业购买的投资品既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对本国产品的投资支出为:Id=I-If②
其中,I示本国企业的总投资支出,If表示本国企业对外国投资品的支出。
(3)政府购买(G)
政府购买包括国家的国防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对政府雇员的工资支出、政府维持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支出,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政府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为:Gd=G-Gf③
其中,G表示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Gf表示政府对外国产品和劳务的支出。
(4)出口
出口就是外国居民或团体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用X表示。
所以,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就等于这四个部门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之和,即AE=Cd+Id+Gd+X。
其中AE表示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将式①②③分别代入上式,得:
AE=(C-Cf)+(I-If)+(G-Gf)+X=(C+I+G)-(Cf+If+Gf)+X=C+I+G+(X-M)
其中,M=Cf+If+Gf表示本国居民户、企业和政府对外国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即本国的总进口。(X-M)即表示净出口,有时用NX表示净出口。因此上式也可表示为:AE=C+I+G+NX④
3.GDP与个人可支配收入
(1)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要从GDP中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折旧。折旧不构成个人收入,因此应从GDP中剔除。
②外国。要得到本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需要从GDP中减去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再加上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③政府。政府以两种方式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一是征税,二是为居民户提供转移支付。征税降低个人可支配收入,而转移支付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
④企业。企业部门也以两种方式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未分配利润和企业部门对居民户或个人的转移支付。
在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可得: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折旧+本国要素从外国得到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得到的收入-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企业保留利润+企业转移支付
忽略一些不重要且比重较小的因素,简化后可得:
个人可支配收入=GDP+政府转移支付-税收
(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使用
一般认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有两个使用方向,即消费和储蓄,因此有: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
(3)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恒等式:
GDP≡C+I+G+NX
GDP≡YD+TR+TA
YD≡C+S
其中,YD表示个人可支配收入,TR表示转移支付,TA表示税收,C表示消费支出,S表示储蓄。经整理可得:C+I+G+NX≡GDP≡C+S+TA+TR。
二、价格指数
1.消费品价格指数
给定一组消费品和一个基期。然后计算在不同时期购买这组消费品的成本。各期成本与基期成本之比,就构成各期的消费品价格指数。
2.CPI与GDP缩胀指数
CPI和GDP缩胀指数都是价格指数。二者在计算方法和含义上是有差别的。
(1)GDP缩胀指数中包括了一个经济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和劳务,而CPI中仅包括消费品。因此,如果投资品价格上涨而消费品价格水平未变,则GDP缩胀指数上涨而CPI不变。
(2)GDP缩胀指数只考虑一个经济本身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而不考虑进口品,但CPI中还包括进口品。因此,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则CPI上涨,但GDP缩胀指数不受影响。
(3)在计算CPI时,产品组合被固定,但价格水平可变;在计算GDP缩胀指数时,价格水平被固定,产品组合是可变的。即CPI以基期的产品组合为基准,而GDP缩胀指数则以基期的价格水平为基准。
3.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一个经济的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
某期通货膨胀率=[(本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上期价格指数]×100%
根据不同的价格指数得到的通货膨胀率数值不同,对不同当事人和不同问题的重要性也不同。在关于宏观经济的讨论中,最常用到的是根据CPI得到的通货膨胀率。
三、资源利用情况
1.资源利用率
在考虑资源利用率问题时,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问题又占据核心地位。劳动力的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1)就业的确定
就业的确定与一个国家的统计制度有关。在美国,关于就业量的信息是通过两个调查活动得到的,一是家庭调查,二是机构调查。
①家庭调查实际上是一种抽样调查,每月都进行。把调查结果按比例放大到全国,即得到整个经济的就业人数。
②机构调查询问的是雇主。这一指标是根据付酬情况得到的,因此它就没有考虑到那些自己雇用自己的人。所以,这种方法会导致就业量的低估。
(2)失业的确定
①工作年龄人口
工作年龄人口指在总人口中处于法定工作年龄段的人口数。在我国,法定工作年龄段为男子16~60岁,妇女16~55岁。
②劳动力
劳动力指的是工作年龄人口中愿意工作的人口总数。在工作年龄人口中,有些人虽然没有工作,但不被计入失业人口之中。劳动力参与率是工作年龄人口中劳动力所占比例,即: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工作年龄人口
③失业
如果一个人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就处于失业状态。即失业人数就等于劳动力总数减去就业人数。因此,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④自然失业率
人们从进入劳动力市场或离开原有工作到重新找到工作,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们就处于失业状态,这种失业被称为摩擦性失业。出现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人们找工作要花时间。尽管经济中劳动力供求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但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不相吻合却导致了失业的出现。这种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当一个经济的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就说这个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是在某一时刻,劳动力供求在总量上是相等的,但可能由于找工作需要花时间或结构性原因等而导致部分人失业。这种失业被称为自然失业,这种失业人口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⑤自然失业率的测定
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来说,测定自然失业率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确定自然失业率的方法主要有两个:
a.理论性的自然失业率。其依据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是相关的,因此自然失业率应当是通货膨胀率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又称为非加速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失业率。
b.实践性的自然失业率。其依据是,经济总是处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之中,实际失业率应当总是围绕自然失业率上下波动。因此,选择足够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经济所经历的繁荣和衰退的次数相等,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失业率就等于或接近自然失业率。
2.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利用效率是用生产率来衡量的,生产率指每单位投入品的平均产量。
(1)劳动生产率
因为劳动力是最重要的投入品,所以劳动生产率就成为最常用的生产率指数。劳动生产率通常用每工时平均产量表示。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许多情况下,劳动生产率也用每个工人的平均产出衡量。
(2)全要素生产率
在生产中,所投入的要素往往有许多种。就需要一个能够衡量经济的所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的综合指标。这个综合指标实际上是一个要素投入指数。在经济研究中,最常用的是柯布-道格拉斯要素投入指数。柯布-道格拉斯要素投入指数的构建方法:
①确定一个经济所使用的要素投入种类。这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数据的可得性和数据质量。
②按照如下公式构建柯布-道格拉斯要素投入指数:Y=AKαLβ。
其中A为要素投入指数,α、β为参数。如果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则α+β=1。α、β值由研究者根据相同或类似领域中已有的研究结果选定,或者自己用现有数据直接估计。
③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公式为:
显然,劳动生产率就是只考虑劳动力投入一种生产要素时的全要素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