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剑《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3559字
- 2024-12-21 10:12:00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览
1.1 复习笔记
一、经济层次的划分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最优使用的学问。在经济学中,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可以把经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1.微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学
最简单、最小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的个人和产品,比个人和单个产品规模更大的经济单位是家庭和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单个产品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包括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主要关注的问题有行业增长、价格波动、就业、技术进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的设计等。产业经济学是指把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区域经济学是指研究地区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2.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
比地区和行业规模更大的经济单位是主权国家或具有一定自治地位的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一般拥有独立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权力。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拥有独立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权力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
3.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或者是由相邻国家或地区构成的,或者由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若干国家或地区构成,其紧密程度也各不相同。比如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目前关于此类区域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
4.全球经济
全球经济是由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构成的。全球经济由于与各种国际政治、文化、历史等问题纠缠在一起,因此往往是极其复杂的。目前也没有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经济学分支。
二、宏观经济学的起源
1.古典经济学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经济学并没有宏观、微观之分。那时的主流经济学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发展起来的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也不会出现长期而且严重的失业现象。
(1)商品市场均衡
在商品生产上,需求和供给状况会确定一个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图1-1所示,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0和Q0。一旦经济中有生产过剩存在,生产者之间就会展开竞争,使价格降低,随着价格的降低,商品供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小,最终达到均衡状态。当经济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消费者之间就会展开竞争,于是导致价格上升,最后也迫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因此,在古典经济学看来,以自由竞争和价格调整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即使偶尔出现商品生产的失衡,那也是暂时的现象。程度不会太严重。
图1-1 商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2)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劳动力市场上,厂商是需求者,而工人是供给者。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的调整会自动使得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从而不会出现失业现象。同样,即使出现失业,也只是暂时的现象,工资的调整将会迅速使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
因此,古典经济学为市场经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在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在市场经济中不会出现持久性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
2.凯恩斯与宏观经济学的诞生
1929年,爆发了席卷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性的“大萧条”。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长达4年的时间。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大萧条”的出现,当然也无法为解决“大萧条”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出了能够解决萧条的理论,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宏观经济学由此诞生。
三、宏观经济学含义
1.宏观经济的含义
在宏观经济学中,把两个宏观经济单位区分开来的最根本的因素却是商品和要素的流动性。因此,宏观经济指的是这样一个经济单位,在这个经济单位内部,商品、人员、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的结构、表现和行为。它把整个宏观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来研究,主要考虑该经济的总量变量,如总需求、总供给、总产量、总收入、总就业量、总价格水平等的变动。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一般把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看作是给定的,也不考虑特定市场上价格的决定。在宏观经济学研究中,一般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三个市场,即商品市场、资产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商品市场中交换的商品包括所有产品和劳务;将劳动力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考虑不同质劳动力之间的差别;将所有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忽略各种资产之间的差别。
四、宏观经济学的任务
1.失业
失业是任何一个经济都会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宏观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大萧条”期间严重的失业问题而产生的。因此,就失业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国家的失业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失业率有时候高、有时候低的原因;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失业率不一样的原因;政府应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可以降低失业率。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就通货膨胀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低的原因;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不一样的原因;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政策。
(2)通货紧缩
近年来,通货紧缩问题也频频出现,从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就通货紧缩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经济会陷入通货紧缩之中的原因;把一个经济从通货紧缩中挽救出来的措施。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关心的另一重要问题。对于每个国家而言,经济增长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就经济增长而言,宏观经济学希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高低的原因;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不一样的原因;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
五、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总供求分析法
宏观经济学的总体分析框架是总供求分析法。总价格水平和总产出也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相互作用。一般而言,总需求量与总价格水平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反映在图形上,总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负斜率的曲线。总供给曲线一般是正斜率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也存在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2.论证和表述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论证和表述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种,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1)文字叙述
一般而言,文字叙述比较自由灵活,可以很好地说明经济学理论及其背后的经济学直觉。但在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文字叙述往往难以说明经济的最终走向。而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文字才能说明问题。
(2)图形说明
图形法的优点是比较直观易懂,文字叙述法无法清楚说明的问题用图形可能很容易说明。但需要读者拥有一定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否则就很难理解。
(3)数学推导
数学推导的优点是可以把所考虑的问题的各种前提假设和情形都逐一清楚地罗列出来,而且推导过程逻辑清晰严密,一般不会产生歧义。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要求读者拥有相当深厚的经济学知识,还需要拥有相当强的数学背景。
六、宏观经济学中经常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存量和流量
存量衡量的是某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特定时点上的状态;而流量衡量的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某个研究对象状态的变化。
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在一个经济学模型中,有些变量的取值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不受本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被称为外生变量;而另外一些变量的取值则决定于模型中的其他变量,这些变量被称为内生变量。一个变量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取决于研究者对模型的设定。一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反之亦然。
3.均衡与出清
(1)出清
出清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一个市场中的所有当事人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既没有商品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如图1-2所示,当价格水平为P0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和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均为Y0,此时双方的愿望都得到了满足,经济中既没有商品过剩,也没有商品短缺,这时市场就出清了。
图1-2 出清与均衡
(2)均衡
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在此状态下,尽管供求双方至少有一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市场也没有偏离这一状态的倾向。如图1-2中,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价格水平被固定在P1,由于价格不能调整,消费者的需求量也就不变,市场就在E1处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均衡数量为Y1,均衡价格为P1。在此均衡下,厂商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但是,如果价格虽被固定,但恰被固定在P0,那么经济也就会在E点达到均衡,而同时该市场也出清。因此,出清是均衡的一种,是均衡的一个特例;出清一定意味着均衡,而均衡时市场未必出清。在经济学中,出清又被称作“瓦尔拉斯均衡”;而市场未出清时的均衡又被称作“非瓦尔拉斯均衡”。
出清可被定义为意愿供给等于意愿需求;而均衡可被定义为实际供给等于实际需求。在微观经济学中,均衡一般就是出清,即瓦尔拉斯均衡。在宏观经济学中,均衡时未必出清,此时的均衡为非瓦尔拉斯均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是怎么决定的,以及如何使经济在达到均衡时恰好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