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10字
- 2021-05-27 11:23:16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1 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015年中山大学80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微观经济学
一、简答题(总共15分,每小题5分)
1.在中国大陆,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市场上,腾讯的QQ是主要产品。你认为腾讯是垄断者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我认为腾讯不是垄断者。理由如下:
(1)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这样三点:①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与服务;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与服务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而垄断市场中的垄断厂商则被称为垄断者。
(2)对于腾讯来说,虽然其主要产品QQ在中国的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市场上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但腾讯并不符合垄断者的特征:①它没有通过制定垄断高价来获取垄断利润;②它并没有能力阻止其他厂商进入该市场。实际上,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市场上还存在着很多其他同类产品,如MSN等。
2.企业长期成本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有什么关系?
答:企业长期成本是指当企业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时所对应的最小成本,即选择某个产量,生产相应产量时所对应的最低成本为长期成本;企业的短期成本是指当企业至少有一种要素不变的时候所对应的成本,此时,企业改变部分要素的供给达到相应的产量,这时候的成本即为短期成本。
(1)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意味着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调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因此,在数字上,在生产相同的产量时,企业的长期成本小于或等于企业的短期成本,在图形上表示为企业的长期成本是短期成本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种形状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相似的。但是这两者形成U形的原因并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征主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的。
3.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偏好满足什么假设?
答:经济学中理性人偏好满足以下假设:
(1)完备性。完备性公理假定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即假定有任一X消费束和任一Y消费束,我们假定,或者或者两种情况都有,在最后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这两个消费束是无差异的。
(2)反身性。反身性公理假定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一样好的,即。
(3)传递性公理。假如,并且那么就可假定换句话说,假如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和Z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
偏好与偏好假定为借助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条件。
二、画图说明题(总共20分,每小题5分)
1.请画图说明什么样的商品是奢侈品。
答:奢侈品是一种正常商品,其需求随收入的上升而上升。与正常商品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即每增加1%收入所带来的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1%。
如图1所示,收入扩张曲线单调上升并凸向原点,商品X是必需品,商品Y是奢侈品。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预算线向右移动,并与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不难看出,当收入增加时,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是不同的。当预算线移动时,为了说明商品X是必需品,而商品Y是奢侈品,可在收入扩张曲线上任取一个需求组合,并画出从原点O出发经过A的射线。根据几何知识,如果消费者的需求沿着这条射线向外移动,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与收入同步增长。而图1中的情况是,消费者的需求移动到射线的上方,这表明商品X的需求增长速度小于收入增长速度,而商品Y的需求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故商品Y为奢侈品。
图1 必需品与奢侈品
2.假设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请画图说明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答:当工会等垄断势力不存在时,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当存在工会力量时,工会组织会利用垄断势力改变均衡时的劳动力价格和数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图2所示,如果劳动市场是竞争性的,就业量为L*,工资水平为W*。当工会具有某种垄断势力时,根据不同的目标,垄断组织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1)如果工会的目标是使雇佣的工人数目最大化,则市场供求均衡点为最佳选择,即图1中A点。此时,就业量为L*,工资水平为W*,就业量达到最大水平,工资也较低。
(2)如果工会的目标是使工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利润最大化,则其会依据MR=MC的原则,将成员限制到L1,此时工资率为W1。显然,相比于完全竞争时的均衡,工资大幅提高,而就业量却也大幅下降了。
(3)如果工会的目标是使所有公会成员的总工资最大化,即总收益最大化,则其会依据MR=0的原则,使得被雇佣的工会成员为L2,工资率为W2。此时,相比于完全竞争时的均衡,工资水平有小幅提升,而就业量也有小幅下降。
图2 工会的不同目标
3.画图说明负外部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答: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当企业生产具有负外部性时表现为相对于社会最优产品而言,企业的产量表现为生产过多。
如图3所示,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最优产量为当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即如图3所示的企业边际成本曲线MC1和企业边际收益曲线MR相交时的Q1所对应的产量。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由于存在负外部性带来的成本,社会的边际成本要高于企业的边际成本。如图社会的边际成本曲线为MC2,此时对应的社会的最优产量为Q2。所以相对于社会最优产量而言,企业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
图3 负的外部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4.画图说明农业大丰收对农民整体利益的影响。
答:农业大丰收往往会造成农民整体收益下降的情况,称为“谷贱伤农”。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即粮食的供给增多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销量增加的程度。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值往往是小于1的,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弹性的。如图4所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原先的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4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图4 农业大丰收对农民整体利益的影响
三、计算题(总共30分)
1.某小镇的电影公司的市场需求函数是Q=500-20P,这里P是每场电影的票价,Q是观看电影的需求;公司播放电影的成本函数C(Q)=100+0.5Q。
(1)电影公司的每场票价定在多少合适?
(2)电影公司决定对长者进行票价优惠,经市场调查发现,65岁以上长者的需求是Q1=50-20P。电影公司决定对长者凭证购票优惠,公司应该如何实行对长者优惠票价?
(3)电影公司是否同时需要调整非长者票价?
解:(1)由已知可得市场反需求函数为:
则电影公司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可得:,且满足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
从而电影公司应将每场票价定为:
(2)由于长者的需求为
电影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求,即有:
解得:,此时对长者优惠票价为:
(3)电影公司需要同时调整非长者票价。若长者的均衡需求为20,总需求245不变,则非长者的需求为
则
2.在期末考试复习中,两个学生A和B针对一门考试展开博弈。假定两个学生各方面的资质都相同,卷面的答题情况仅仅取决于其复习功课的态度(努力或者不努力)。任课老师采用相对打分法,如果发现两个学生卷面情况无差异,则两个均给70分;如果发现两个学生卷面情况有明显差异,则较好的给100分,较差的给50分。学生努力复习功课,将会给自己带来l0分的成本。
(1)请使用博弈矩阵来表述这个博弈。
(2)找出这个博弈的均衡。
(3)说明相应均衡的类型。
解:(1)用博弈矩阵来表述这个博弈如表1所示:
表1 期末考试博弈收益矩阵
(2)由(1)中收益矩阵可知,当A选择努力时,B最优选择是努力;当A选择不努力时,B的最优选择是努力,故对于B来讲努力是其占优策略;当B选择努力时,A的最优选择是努力;当B选择不努力时,A的最优选择是努力,故努力也是A的占优策略。所以,该博弈的均衡是(努力,努力)。
(3)该博弈最理想的或者说对于博弈双方最有利的选择是双方均不努力,可是在题设的博弈状态下,不可能达到这个结果,只会达成双方互补合作的均衡,即发生了“囚徒困境”。所以,该均衡的类型属于非合作均衡里的纳什均衡。
四、论述题(共10分)
如果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粮食的亩产量提高到200倍,并且这项技术不受专利保护,结合中国现状,请分析论述一下这项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答:转基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为粮食产量提高带来广阔的前景,但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具体而言,其影响有:
(1)转基因技术的经济影响
①转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大降低,将使得这些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大幅右移,均衡数量增加,价格下降。这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福利增加,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②转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改变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状况,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
③这项技术得不到专利保护,意味着科技人员的科技研发成果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说明这项技术的传播使用存在着巨大的负外部性,于是其产量会小于最优产量。也就是说,以后将很少会有这样的技术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农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2)转基因技术的社会影响
①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争议,转基因技术在农产品中运用,必然加剧大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甚至会造成抵制转基因食品的运动,造成社会不稳定。
②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加剧就业问题。转基因技术的运用带来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会使得所需农业人口大幅减少,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
宏观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合计30分)
1.简要回答资本不能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典型环境。
答:资本不能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典型环境为新古典增长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储蓄率的增加只会带来经济的短期增长,但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储蓄率变动无关。具体来说,这一典型环境的基本假设条件为:
(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5)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储蓄率。
根据上述假设条件可得经济的稳态条件为:
如图5所示,经济最初位于C点的稳态均衡。假定该经济体一次性把储蓄率从s提高到s′,则会形成新的稳态C′。在C′点,人均资本与人均产出均比原来有了提高。但是,在长期中,储蓄率的提高只是能提高人均产出水平和人均资本水平,并不提高人均产出增长率,即提高储蓄率将带来经济短期增长,但不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图5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2.结合AS-AD模型简要回答货币中性重要性的典型环境。
答:货币中性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变动的一种经济效应。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此时,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在于其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货币中性重要性的典型环境为长期经济环境。
在长期,总供给由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因素决定,均与货币的发行数量无关,所以在长期具有货币中性。在短期,由于货币的发行能够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从而增加总产出。因此,货币中性的典型环境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长期而言的。
如图6所示,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AS,其对应的产量为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Y*,表明在长期总供给将固定在潜在产出水平上。初始的总需求曲线为AD,初始的均衡点,显然点E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上。
图6 货币中性的典型环境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从AD移动到AD′,在价格水平P0上,对产品的需求上升,但企业不能得到劳动力来扩大产量,产量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增加。由于企业试图雇佣更多的工人,因而会提高工资和生产成本。这样,企业的产品价格会上升。价格上涨降低了实际货币存量水平M/P,并引起总需求量的减少,表现为总需求量由点E′沿AD′向上移动,直至价格上升到足够高的水平,实际货币存量降到原来的水平,使支出减少到与充分就业产出相一致的水平,即价格水平升至P′。此时,实际货币存量等实际等于货币相关的实际变量均不变,即货币是中性的。在新的均衡点,总需求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再次与总供给相等。也就是说,在货币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只能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无法影响总产出水平。
3.简要回答工资为什么有黏性?
答:黏性工资是指不能迅速地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动,只能缓慢地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工资。工人的名义工资通常不能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迅速调整,在短期内表现为“迟钝的”或“黏性的”。工资黏性的具体原因有:
(1)信息不充分。价格变动的信息不充分导致工资调整缓慢。当名义工资因价格上涨而提高时,由于信息不充分,工人错误地相信他们的实际工资已经提高,因此愿意提供更多的工作。这样,在短期内,直至工人认识到更高的名义工资只是更高的价格水平所导致的结果之前,名义工资的增加将伴随着更高的产出水平和更少的失业。
(2)协调问题。如果企业间相互协调,他们可以一起削减工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协调一致,因为个别企业削减其雇员的名义工资时,率先行动的企业其利润将受到最严重的打击。因此,当总需求下降时,工资不会立即下降。
(3)效率工资。根据效率工资理论,雇主必须把工资作为刺激雇员努力工作的手段。雇员在工作时候的努力程度决定了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率,如果员工积极性高,则生产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而雇员工作时的努力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雇员得到的报酬的高低。根据这一理论,雇主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愿意降低员工的工资,因为这不利于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社会上的工资水平总体上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4)合同与长期关系。当劳动需求发生变动与企业增加工作时间时,工资的调整是交错的。由于需求增加,工人在下一个劳动协议中,将会施加压力要求增加基本工资。但是,在所有工资重新商定之前,要经过一段时间。而且,并非所有的工资都能够同时加以协商。因为工资确定的日期是错开的,即它们是交错的。工资不会一步到位地全部调整到使经济实现长期均衡的水平,只能是一步一步地向均衡趋近,只是逐渐向充分就业均衡下的基本工资靠近。
(5)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内部人是指企业内部已经就业的工人,外部人是指企业外部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由于工会的存在,内部人在工资决定上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为对企业而言,解雇已经就业的内部人和雇用外部人都有较大的成本,其结果是内部人相对外部人来说具有优势。企业愿意对内部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即使失业者愿意接受比现行实际工资更低的工资水平。内部人—外部人模型说明,实际工资并不对失业做出较大的反应。这就为解释为什么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就不能很快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提供了另一个理由。
二、分析推理(合计45分)
1.(24分)结合AS-AD模型分析:
(1)供给冲击对均衡产出和价格的影响。
(2)供给冲击下适应性总需求管理和自动调整机制的效果。
(3)当工资指数化时,上述政策和机制的效果。
(4)供给学派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和实施效果。
答:(1)假设某种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了不利的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的迅速上升,一次不利的供给冲击会引起价格的提高和产出的降低,即引发“滞胀”如图7所示。
图7 不利的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对均衡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如图7所示初始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分别为AS和AD,其交点为E,对应的均衡产出为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当原材料价格上升等不利供给冲击发生后,经济社会的生产成本上升,引起AS曲线向上移动到AS′,经济均衡点从E点移动到E′点,可以看出,此时不仅价格上升,经济中发生了通货膨胀,产出也下降,偏离了自然产出水平。
(2)①适应性政策的效果。
适应性政策主要指政策本身对经济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只是被动地适应客观经济情况的需要,以消除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如图8所示,存在不利的供给冲击时,如果政府充分增加总需求,采取使AD0曲线移动到AD1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就会移动到E*点而不是E1点,价格的上升幅度将和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幅度完全一样,经济会继续处在充分就业状态。货币工资维持不变,在现行名义工资情况下,使实际工资的降低成为可能,或者说与其相适应。
图8 适应性政策干预供给冲击的效果
②自动调整机制的效果。
如图7所示,在E′点的失业迫使工资连同价格水平一起下降。沿着AD曲线,名义工资缓慢调整,持续下降,产出水平逐渐恢复,直至E点为止。在E点,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也与冲击发生之前一样,但名义工资率要低于冲击发生之前,因此不利的供给冲击降低了实际工资水平。
(3)对于需求管理而言,当工资出现指数化时,如果出现不利的供给冲击,物品价格上升,对于工资而言,工资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不利的供给冲击。因此,如果要刺激经济使其回归到充分就业状态,对需求的刺激要更加加强,最终会加大通胀。
对于自动调节机制而言,当出现不利的供给时,经济体的自动调节机制会加快运作,从而尽快地达到产出稳定状态。
(4)供给学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西方经济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蒙代尔、费尔德斯坦、拉弗、罗伯茨、吉尔德等。该流派的理论特点是强调供给效应,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其主要理论观点是:①否定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主张恢复萨伊定律;②反对高额的边际税率,力主减税,增加供给;③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市场调节;④认为应在刺激供给的同时,实行限制性货币政策。
其政策主张是:①减税;②削减社会福利支出;③稳定币值,恢复金本位制;④减少政府的管制,让企业更好的按市场经济原则运行。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在当时美国陷入“滞胀”困境的情况下受到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走出了当时的经济困境,但是,也让美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还导致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
2.(21分)2014年10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居民消费指数(CPI)同比上涨1.6%,为2014年以来最低点。结合下图所报告的2013年9月~2014年9月CPI的数据,回答下面问题:
(1)如果通货膨胀是顺周期的,那么CPI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走势传递了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基于下图所传递的信息,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并采用AS—AD框架分析你采取措施的政策效果。
(3)基于你所了解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你进行宏观管理将会面对哪些可能的挑战?
答:(1)根据材料可知,最近一年CPI的走势总体上显示出下降的特征,并于14年9月下降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由于通货膨胀是顺周期的,因此可以判断我国目前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经济下行压力大。由于CPI主要反映了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消费品的变化情况,因此还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由于CPI指数创历史新低,可以判断失业率较大。通过奥肯定律,进一步可以得到,失业率较高,意味着社会总产出较低。
(2)由试题中的图表可知,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需求不足,为了进一步刺激经济,政府可以从需求管理人手,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一方面应当降低税收,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增加政府购买和加大投资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可以降低基准利率,放松银根,实施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利率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居民跨期消费成本。根据AD—AS模型,这些做法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增加产出。对于总供给曲线,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研发水平,促进产出。
如图9所示,初期,AD0和AS相交于代表接近充分就业的E0点。E0点的产量为Y0,价格水平为P0。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后,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1的位置,表明总需求增加,新的总需求曲线AD1和AS相交于E1点。E1点的产量为潜在产出水平Yf,价格水平为P1。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能够帮助经济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但也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图9 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3)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需求不足,政府采用传统的刺激经济政策效果有限,进行宏观管理可能会面临如下挑战:
①扩大总需求的管理政策可能效果有限。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可能并不如预想中有效,增加货币供给,带来利率下降并不一定能带来投资的增加。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运行过程中还会出现“时滞”、“动态不一致”等问题,使得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内的需求的管理政策,难以遏制我国长期的经济下行趋势。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长期很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如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得利率上升,挤出私人投资,同时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增加政府购买等措施可能会带来政府债务问题等;扩张性货币政策在长期造成通货膨胀,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