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电子书
- 5392字
- 2021-05-27 11:23:21
2014年南京大学919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
1.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capital for labor)表示为使产量保持不变,增加l单位资本投入可以减少劳动投入的数量。对某一产量既定的等产量曲线,资本替代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实际上就是等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另外
表明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
2.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一定量产品得到的收益与厂商愿意得到的最低金额之间的差额。生产者剩余实际上就是厂商按照市场价格销售一定量产品得到的收益与厂商为生产这些产品付出的总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图1 生产者剩余
图1中,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为,此处。生产者剩余可以表示为厂商水平需求曲线以下边际成本曲线以上,产量从到的阴影面积。
3.勒纳垄断势力度
答:勒纳垄断势力度又称勒纳指数,是用来测定垄断企业在价格方面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程度的指标,可以通过计算厂商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的程度来计算勒纳垄断势力度。勒纳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勒纳垄断势力度,其数值在0和1之间;表示产品价格,表示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表示该企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于完全竞争厂商,由于,故;而对于完全垄断厂商,由于,故,且勒纳指数越大,表明垄断势力越大。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心理上的消费倾向”,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用以解释需求不足的原因。其基本内容是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5.摩擦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答:经济学家Grossman and Krueger通过对42个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形,就像反映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其恶化的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该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二、计算题(15分×2=30分)
1.假设某厂商拥有劳动A、劳动B、原材料和机器这四种有限的投入要素生产洗衣机和电冰箱。其中劳动A专门用于电冰箱生产,劳动B专门用于洗衣机生产。劳动A每天有350人,劳动B每天有125人,原材料每天有3000单位,机器使用的时间每天为200小时。而每单位电冰箱和洗衣机所需要素组合如下所示:
如果洗衣机的市场价格为每台200元,电冰箱为每台280元。求:该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该生产多少洗衣机和电冰箱?
解:设该厂商生产洗衣机台,生产冰箱台,利润函数
且要满足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图2。
图2 约束条件与可行域
四个交点分别为A(15,35)、B(25,25)、C(25,10)、D(12.5,35),图中区域S为满足约束条件的可行域,虚线表示函数
由图可知过点D(12.5,35)时利润最大,又因为生产的洗衣机和空调均为整数,所以应生产洗衣机12台,空调35台使利润最大,最大利润=12200元。
2.已知某经济体存在以下特征:
求:(1)总需求函数;
(2)假定总供给函数为
求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
解:(1)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有,即
整理得:曲线方程
再推导曲线方程,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即
整理得:曲线方程
联立,曲线方程
解得总需求函数:
(2)总供给函数为
联立(1)中所求总需求函数可得
解得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分别为:,
三、问答题(15分×6=90分)
1.作图并解释吉芬商品必定是低劣品。
答:(1)吉芬商品是指当价格上涨(或下降)时,需求量反而上升(或下降)的商品。商品的价格变动对于需求量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3所示。图中的横轴和纵轴仍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品。商品1的价格下降前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点和b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可得:为替代效应,为正值;是收入效应,为负值。而且,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的总效应为负值。
图3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低档物品是指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的商品。即低档物品需求量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减少而增加。低档物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价格变动与收入效应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商品降低(或提高)使得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或减少),收入增加(或减少)使得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因此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为负。由于商品降价的替代效应始终是正,因此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减弱了替代效应。
由上可知,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2.作图解释厂商为什么有时候即便亏损也要生产?
答:厂商是否生产的决定取决于其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的过程。
如图4所示,厂商的需求曲线d相切于AVC曲线的最低点,即AVC曲线和SMC曲线的交点。该点也是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在均衡产量Q上,厂商是亏损的,其亏损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这一均衡点,是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也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图4 停止营业点
可见,当市场价格满足时,厂商虽然亏损但仍会继续生产。因为在补偿全部后仍有剩余,可使固定成本得到部分补偿,从而减少亏损,但如果停产,固定成本将全部亏损,此即便亏损也要生产,因为不生产的话亏损更多。
3.作图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怎样确定的?
答: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指每增加1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值。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可以按既定销售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其销售价格之乘积: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即成本函数对要素的导数恰好就等于劳动价格,即有:
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因此,要素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为要素的边际产品,是要素的函数。由于产品价格为既定常数,故上式显然确定了从要素价格到要素使用量的一个函数关系,即确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性质,可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向右下方倾斜,如图5所示。
图5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4.试分析总供给曲线在短期、中期、长期形状有何不同?
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曲线(AS)描述了整体企业对产品与服务的供给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主要有三类:短期(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中期(常规)总供给曲线、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
(1)短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即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曲线呈水平方向。凯恩斯认为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和闲置资源,而工资均具有刚性,完全不能调整。在短期内,只要总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调整期所雇佣的劳动力数量,其生产成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维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愿意生产任意产量的商品,即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图6所示。
图6 短期总供给曲线
(2)中期总供给曲线
中期总供给曲线也称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中期,要素的价格并不像短期那样具有刚性,但由于长期合同等因素的存在,要素价格仍然具有黏性,即要素价格的调整速度慢于总供求的调整速度。因此,当企业产品价格的提高时,企业增加产量通常能够盈利。因此,更高的价格水平将导致更高的总产量。即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如图7中直线CC所示。
图7 常规总供给曲线
(3)长期总供给曲线
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当劳动力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或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进行调整,进而实际工资发生调整,使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的水平。长期中,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水平而变动,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8所示。
图8 长期总供给曲线
5.试比较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
答: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是观点对立的两个学派。
(1)凯恩斯学派主张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货币学派则十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中央银行应该确定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以这种“单一规则”保持物价和需求的稳定。
(3)除定义不同之外,单一规则与相机抉择的不同还体现在其宏观政策制定的依据、宏观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对决策者能力的要求等方面。
①宏观政策制定的依据:单一规则情况下,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政治过程是相分离的,来避免因决策者的无能或机会主义倾向而给经济带来危害。而在相机抉择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以宏观经济状态为依据的,由决策者进行相机抉择。
②宏观政策制定的灵活性:在采用单一规则的情形下,不管经济形势如何,政策都应当采取某种既定的单一规则,这时决策者可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而在相机抉择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以宏观经济状态为依据的,任何时点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应是固定的,而应该随经济状态灵活变动。
③对决策者能力的要求:由于相机抉择是决策者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制定相应时点上最优的政策,因此要求决策者具有充分的理性和公信力,能针对经济状况的变化做出适时、准确的反应。而反对相机抉择的经济学家认为,即便决策者拥有充分的理性和公信力,仍然需要事先以固定的单一规则来约束决策者的行为。因为从特定时点上来看,相机抉择可能是最优的,但长期的政策绩效却并非是最优的。
6.简单评价AK增长模型的主要观点。
答:模型即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关键在于把知识看作一种资本,从而保证资本边际收益不变。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内生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就是使经济增长率内生化。假设生产函数为,且有:
其中,是一个常量,它衡量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出量;为折旧率。
上式表明,这个模型不存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额外一单位资本均生产单位的额外产出;只要,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一直增长。
AK增长模型的主要观点包括:
(1)AK模型是一类最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相比,AK模型中获得正的长期增长率的原因,主要在于消除了资本的递减收益。这是早期增长理论家探索内生增长的主要方向。
(2)AK模型除了能产生正的长期人均增长率以外,还具有不同于索洛模型的政策含义。在索洛模型中,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导致长期增长只能靠外生技术进步,因此,政府的任何政策都只能短期改变经济,对经济的长期增长却无能为力。在AK模型中,长期人均增长率取决于一些基本的行为参数。
(3)AK模型中的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在AK模型中,并没有引入市场失灵的因素,因此,从社会角度和私人角度看,资本的边际产品都是A,资本的收益完全被私人企业内部化,分权经济和集权经济的结果是一样的,稳态中的增长率也是一样的,故AK模型中的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性。
(4)AK模型的一个预言是经济不收敛,因为经济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基本的行为参数。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可能并不一定高于发达国家,即使对于背景十分近似的国家,AK模型也并不意味着条件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