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陕西省情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地处北纬31°42′~39°35′,东经105°29′~111°15′之间,处于黄河中游,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南连重庆、四川,西接甘肃、宁夏,北与内蒙古接壤。地域南北长、东西窄,总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1%。

2.地形地貌

陕西境内山原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多样。地形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盆地,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

(1)陕北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300米。面积约9.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

在榆林市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420千米,南北宽12~120千米。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之间或低洼地带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市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脉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

(2)关中盆地

也称关中平原,南倚秦岭,北接北山,介于陕北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它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港口,平均海拔520米。东西长,南北窄。东西长约360千米,面积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关中盆地土质肥沃,水源丰富,地势平坦,耕地广阔,气候温和,粮油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号称“八百里秦川”,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地区,也是人口分布最稠密地区。关中盆地的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

(3)陕南秦巴山地

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形结构十分突出。秦岭、巴山的西部有汉中盆地,东部为安康盆地。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秦岭

秦岭在陕西省境内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陕境秦岭是秦岭山系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海拔1500~30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

巴山

位于陕西最南部川陕间的巴山,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300余千米。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

汉江谷地

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渝、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汉中-安康盆地

汉中—安康盆地呈长条状东西延伸,汉江由此流过,形成土地肥沃的冲积平原,是陕西省的主要农业区之一,也是陕西省水稻和油菜的重要产区,有“陕西小江南”之美称。

3.气候特征

(1)总体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达800千米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

气温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降水

陕西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陕西省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9%~64%。夏季降水量又以陕北地区最为集中,秋季次之,占全年的20%~34%。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出现洪涝较多。

(2)局部气候特征

陕北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凉爽,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配极不均匀,冬季长达半年之久。年平均气温10℃左右,极端最高温度35.6℃,极端最低温度-19.5℃。无霜期188天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关中盆地

关中盆地基本上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左右,极端最高温度41.7℃,极端最低温度-10.5℃。无霜期214天左右,年降水量660毫米左右。

陕南秦巴山地

汉中盆地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春、冬季偏旱,秋季多连阴雨。年平均气温15.5℃左右,极端最高温度34.6℃,极端最低温度-4.9℃。无霜期291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796.7毫米左右。

安康盆地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温度37.5℃,极端最低温度-5℃。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27.9毫米。

4.资源概况

(1)土地资源

陕西省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栗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2)水资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平均年降水量702.1毫米,水资源总量416.49亿立方米。全省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3)矿产资源

陕西省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27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该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分布广泛,金属、非金属矿产特大型、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富矿少,中低品位矿多,单一矿少,共伴生矿多。

陕西地质成矿条件优越,许多矿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陕北及渭北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铝土矿、水泥灰岩、粘土类及盐类矿产为主,其中陕北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田。关中以金、钼、建材矿产、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岭巴山地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陕西省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4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4)植物资源

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陕西现有林地1226.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4%;天然林549.4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5)动物资源

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28.9%;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0%。其中珍稀动物69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鹃等16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6)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

a.华山

华山被称为“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市区120千米,海拔2160米。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是关中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美称。

1982年,华山以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b.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县与眉县,东至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优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c.太白山

太白山位于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为陕西省第一高峰。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山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是研究第四纪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馆。太白山,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1986年7月,太白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

d.化龙山

化龙山位于陕西省平利与镇坪两县境内,海拔2917米,是国家级生态森林保护地。这里人烟稀少,森林密布,原始森林面积大,特有的自然气候、景观令人向往,充满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e.子午岭

子午岭因走向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它位于陕北、关中和甘肃省陇东之间的黄土高原腹地,海拔1400~1600米。北起陕西省定边、吴起和志丹等县,南至陕西省铜川、耀洲、淳化、旬邑等县,东有陕西省甘泉、富县、黄陵、宜君诸县,西有甘肃省华池、合水、正宁、宁县大部。

子午岭处于著名的董志塬和洛川塬之间的抬升山地,东北部与白于山、崂山相望,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其北部从甘肃华池以北沿西北向南至东南方向延展至黄陵境内的蛐蜒岭以南分成近乎东西两支,伸入洛河和泾河源地,并构成泾洛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南段西支伸至陕西旬邑县境内以石门山为最高点,海拔为1885米,东支伸至宜君、铜川、耀洲,构成宜君梁。子午岭主峰海拔1687米,位于沮水河源头。

f.渭河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长约818千米,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千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两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渭河接纳的支流有葫芦河、泾河、洛河。渭河中下游渠道纵横,有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灌溉工程,是历史上著名的产粮区。

g.泾河

泾河的发源地有两处,一处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另一处出于宁夏固原大湾镇,两河在甘肃平凉附近汇合后折向东南,至陕西长武县亭口附近先后纳入马莲河、蒲河、黑河等支流。形成辐射状水系,在陕西高陵县附近注入渭河。泾河是黄河中游的大支流,长约455千米,流域面积约4.54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支流深切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河谷狭窄。陕西境内多险滩,跌降高差3~7米,多形成瀑布急流。夏秋多暴雨,故以洪水猛、泥沙多著称。.延河

延河发源于榆林市靖边县,经志丹、安塞镰刀湾乡,南下入延安市,流贯延安城,转向东流入延长县,在延长县注入黄河,全长约290千米,流域面积7725平方千米。

h.北洛河

北洛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为陕西长度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白于山南麓的草梁山,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渭河,途经黄土高原区和关中平原两大地形单元。河源分三支:西支为石涝川,中支为水泉沟,东支为乱石头川,在吴旗汇流后称为北洛河。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甘泉、富县、洛川、黄陵、宜君、澄城、白水、蒲城、大荔,至三河口入渭河,流域面积26905平方公里。

i.无定河

无定河位于陕西省北部,流经榆林河、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支流。在清涧县河口注入黄河,全长约490千米,流域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

文物古迹

陕西是中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全省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及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

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全省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陕西省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华山、临潼骊山、宝鸡天台山、黄帝陵、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

民间艺术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不仅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古朴、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民间艺术。其中户县农民画、西府民间工艺(泥塑、彩绘、草编、木版、年画)、蒲城焰火、安塞腰鼓、陕北秧歌、民间剪纸等尤为突出,成为陕西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食谱

陕西菜虽然没有名列全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但作为千年古都、历史名城,餐饮风格自成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牛羊肉泡馍、腊汁肉夹馍、凉皮、臊子面、锅盔等为代表的陕西风味小吃,闻名遐迩。

(二)人文地理

1.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设10个省辖市(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78个县和26个市辖区,1140个镇,74个乡,206个街道办事处。

2.人口与民族

(1)人口

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792.87万人,比上年增加17.75万人。其中,男性1958.14万人,占51.63%;女性1834.73万人,占48.37%,性别比为106.7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出生人口38.22万人,出生率10.10‰;死亡人口23.76万人,死亡率6.28‰;自然增长率3.82‰。城镇人口2045.12万人,占53.92%;乡村人口1747.75万人,占46.08%。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4.11%,15-64岁人口占75.78%,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11%。

(2)民族

陕西省的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仅占全省总人口的0.5%。陕西除汉族外,有42个少数民族在全省杂居,散居。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9.1%。此外,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壮族、藏族;百人以上的有朝鲜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白族、锡伯族;其它少数民族均在百人以下。

3.历史文化

(1)历史沿革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上古时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黄帝二帝的发源地及所葬之地。

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据说曾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东南)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陕西地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东汉时,首都迁去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属于并州和雍州。

西晋,长安为陪都,咸阳更名为灵武。313年,永嘉之乱后西晋在长安拥立晋愍帝。316年,前赵(汉国)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

东晋时氐在北方崛起,在前秦天王苻坚的军事行动下,今陕西一带属于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长安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国力开始下降。原降于前秦的羌族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陕西地经历羯族的后赵、汉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鲜卑的西燕、羌的后秦,417年东晋北伐后秦破长安后也短暂的占有今天的陕南地。公元418年,陕北的夏国国主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阳一带为泾阳县。436年四月,北魏灭北燕,高句丽等边疆政权降服,统一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的实权落在大将宇文家族的手中。556年,宇文泰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泰定都于长安(今西安)。北魏时佛教兴起,寺院有三万所,和尚尼姑多达200万。

隋朝,北周大将杨坚灭鲜卑人的政权,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在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隋末,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和他的儿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从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在这里建立过政权。

北宋时,陕西为陕西路。南宋时,陕西地大部属于金国,陕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国控制。

元朝时,陕西属于陕西行中书省,西安地为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陕西地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分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为陕西布政使司和甘肃布政使司,后发展为陕西省和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

清朝末年,陕西甘肃一带爆发了大规模的穆斯林反清起事,后演变为回民大规模屠杀汉人的恐怖活动,史称“同治回乱”。1873年被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

中华民国时期,为陕西省。民国21年(1933年)西安曾改名西京,被定为中华民国陪都

(2)地域文化

陕西省简称“陕”、“秦”或“三秦”:

a.“陕”指陕陌,在今河南省陕县西南。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陕而治,陕以东,周公治之;陕以西,召公治之。此后,人们就把陕陌以西称为陕西,简称“陕”。

b.“秦”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辖区主要在这一带。人们又称陕西为“秦”。

c.“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令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3)历史文物

著名文物遗存

被中国人尊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的陵墓,周王朝的都城周原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汉武帝茂陵及其石刻艺术,三国遗迹五丈原、武侯祠等文物群,唐代法门寺地宫珍宝和佛指舍利,中国历史上著名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艺术价值最高的“石质图书馆”西安碑林,中国现在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垣建筑西安城墙等。

古遗址

陕西是中国古遗址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代表性遗址有阿房宫遗址、丰镐遗址、秦咸阳遗址、秦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及郑国渠遗址等。

古建筑

陕西可称之为国宝的古建筑有多处,如世界上保持至今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西安城墙,以大慈恩寺、大清真寺为代表的寺庙殿堂,代表古建筑艺术高峰的大雁塔和小雁塔、西安钟楼和鼓楼,有“天下第一福地”美称的楼观台,华山西岳庙被誉为“五岳第一庙”,全国最高的古塔砖塔泾阳崇文塔以及其他著名古建筑群,三原县城隍庙,韩城文庙等。

古墓葬

陕西共有帝王陵墓72座,现存38座,有中华民族始祖轩辕帝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皇帝秦始皇陵、汉代11座帝王陵、唐代18座帝王陵等,此处还有司马迁墓和勉县诸葛亮墓等许许多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

陕西地上地下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全省已发现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其中古遗址1.05万处,国家级古遗址29处;古墓葬4368处,国家级古墓葬16处;石窟寺557处,国家级石窟寺5处;古石刻1.49万处,属国家级的2处。全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数量居全国第1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5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24处。在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发现中,陕西省就有13项,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1位。陕西省有博物馆157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其中一级品文物6100多件,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

(4)革命圣地

近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4.经济社会

2016年生产总值19165.3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3.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90.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80.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0395元,比上年增长7.0%。

(1)第一产业

2016年种植业增加值1251.57亿元;林业增加值51.91亿元;牧业增加值375.61亿元;渔业增加值14.76亿元。据抽样调查,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68.73千公顷,全年营造林面积448.5千公顷,年末生猪存栏827.93万头;牛存栏147.98万头;羊存栏678.53万只;家禽存栏6626.62万只。全年水产品产量15.90万吨。

(2)第二产业

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4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4%,轻工业增长9.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77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利润1472.38亿元,增长8.8%。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43.20亿元,比上年增长9.3%。

(3)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149.7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5594.63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3730.43亿元。

国内贸易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2.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28.70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73.86亿元%。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546.83亿元%;餐饮收入755.74亿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

对外经济

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974.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2%。其中,出口1044.61亿元,增长13.7%;进口930.19亿元,下降4.8%。

交通和邮电

2016年货运量14.90亿吨;客运量7.08亿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3.81亿元。

旅游

2016年接待境内外游客4.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813.43亿元,增长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