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圣才学习网
- 6400字
- 2021-08-13 17:37:35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篇 政治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又包括了两方面具体的内容:(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反映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论
【答案】C
【解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强调了主观思维的重要性,忽略了客观性的内容。“形而上学”是与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静止、片面”的哲学观点。C项为正确选项。
3.《老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道”而展开的,然而《老子》的七十三个“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统一,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地方“道”是指世界存在的根源,有的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的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这反映出“道”一统的人生观。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指( )。
A.形而上学的主体
B.事物的一种法则
C.人生的一种准则
D.事物规律和人生准则的结合
【答案】A
【解析】老子之道是西方旧形而上学的本体范畴,是超验的普遍永恒的东西。
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论依据是(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
C.认识是在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原理
【答案】B
【解析】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
6.“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准备走曲折的路
D.坚持从实际出发
【答案】B
【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本来准备用兵,却伪装成不准备打仗;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这段话启示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A、C、D项不符合题意。
7.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B.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
D.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答案】A
【解析】总揽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体现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哲理。
8.揭示事物发展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D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
9.“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
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0.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与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答案】A
【解析】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滥挖甘草虽获取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引发了沙尘暴,这忽略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本质是忽略了联系的普遍性。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公平正义 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
B.共同富裕 公平正义 社会和谐
C.社会和谐 共同富裕 公平正义
D.社会和谐 公平正义 共同富裕
【答案】A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A项正确。
12.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下列属于我国“十二五”对农业发展要求的是( )。
A.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
B.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C.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D.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答案】B
【解析】ACD三项错误,属于我国“十一五”发展纲要对农业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
13.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保障稳定
C.提高居民收入
D.增强综合国力
【答案】A
【解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纳入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A项正确。
14.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要实现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把( )放在首位。
A.社会效益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文化体制创新
【答案】A
【解析】中共十七届六中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A项正确。
15.下列关于“包容性增长”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B.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成果的地区性
C.“包容性增长”概念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
D.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也是积极实践者
【答案】B
【解析】包容性增长,是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成果的普惠性。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要素: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②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③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④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⑤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⑥重视社会稳定。B项错误,该表述与①不符。
16.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监督”的内容是( )。
A.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B.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党外监督、国际监督
C.政治监督、经济监督、社会监督、文化监督
D.政治监督、经济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答案】A
【解析】A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7.根据对“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安全、资源、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下列不属于2015年我国能源发展主要目标的是( )。
A.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标煤
B.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
C.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
D.依托重点能源工程,推动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
【答案】D
【解析】D项,“依托重点能源工程,推动重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自主创新”是“十二五期间”中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不是其发展目标。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 )。
A.民主法治、理性发展、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
B.民主法治、统筹发展、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
C.民主法治、公正执法、尊重劳动、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D
【解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是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
1.“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A.旧唯物主义都是愚蠢的
B.唯心主义是人类树上一枝不结果的花
C.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只要存在聪明的唯心主义,就能实现聪明的唯物论
【答案】BC
【解析】对旧唯物主义不能全盘否定,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庸俗化,它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同时对唯物论的产生有积极的作用;“聪明的唯物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聪明的唯心主义并不是聪明的唯物论形成的必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
B.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以实践作为理论的动力、基础和目的,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革命的、批判的,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断“扬弃”已经过时的思想观点,总是解放思想,不断地从各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科学的,以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自己活动的基础,不断地实事求是;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目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正确答案为ABCD项。
3.牛顿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从中可以看出( )。
A.牛顿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B.牛顿认为时间、空间、外在情况这三者是相互独立的、无关的
C.牛顿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D.牛顿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答案】BC
【解析】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与任何外在情况无关。这种观点没有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牛顿的观点不能表明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4.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使理性认识( )。
A.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B.接受实践的检验
C.起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
D.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案】ABD
【解析】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比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更伟大的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之所以更重要,就在于通过这次飞跃,使理性认识接受实践的检验,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认识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并使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5.“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句话说明( )。
A.实践能创造物质
B.实践不能创造物质
C.实践改变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
D.实践活动要以物质世界的存在为前提
【答案】BCD
【解析】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只是改变了物质存在的形态,并不能够创造物质。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BD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确地把握事物。
7.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 )。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答案】ABC
【解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答案】ABCD
【解析】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可以肯定A、C项正确。B项是C项的另一种表达,主谓语对调,意思相同,也正确;D项中的“社会发展”是“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正确;E项中的“唯一”表述太过绝对,故不选。
9.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理念。依据科学发展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做到( )。
A.应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
B.不使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C.不可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
D.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ACD
【解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禁止使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10.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
A.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B.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C.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通过发展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BC
【解析】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根本上把发展生产力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联系。故正确答案为AB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