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经典教材课后习题

第一篇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

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它发源于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涂尔干的《论自杀》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7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10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100多年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b.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八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

a.“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b.“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c.“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d.“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e.“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正由于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涉及社会整体,整体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这一点很像历史学跟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同样,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其他社会科学也都是社会学科学。

因此,可以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个别。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a.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b.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尽管也研究社会的横断面,但研究横断面是为了纵向地说明社会,因此历史学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尽管也研究社会的纵剖面,但研究纵剖面是为了横向地说明现实社会,因此社会学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

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与社会学最接近的是管理学。管理学侧重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社会学当然也要研究人,但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所以管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

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

b.二者学科的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绝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包容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理论基础相同,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社会学主要通过这两条途径为实践服务。

(1)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它不仅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服务,为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中国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学科,不仅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而且学科的发展也是得益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国社会学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1)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从世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约100年前社会学之引入中国,在中国获得较大发展,被取消27年后又不得不重建,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事实说明社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2)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的互相促进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快外,其广度、深度和难度都空前未有。研究这个转型过程,回答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种种课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且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可以说,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也就越扎实、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够为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健康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中国社会学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6.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是何关系?

答:受到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启发而提出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命题,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对增强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主体性、增强民族自信心起了并且还会继续起巨大的作用。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表现为:

(1)中国社会转型为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提供了社会学基础

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现实、我国社会建设的巨大社会需要,为社会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社会转型快速期的种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社会过程,无疑是我们社会学科和社会学界共同的水之源、木之本。

(2)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有利于中国转型社会的认知

如果没有“理论自觉”,如果还是用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巨变,还是在西方的笼子中跳舞,那么,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不过是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的某种案例、某种例证。这是典型地为别人做嫁衣裳。我们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我们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这也符合中国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从地区性大国转变为全球性大国和强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