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6732字
- 2020-12-01 16:52:58
7.2 课后习题详解
1.法国最早的日报诞生于何时?此前法国出版过哪几家重要的官方报刊?
答:(1)法国最早的日报是《巴黎新闻》,创办于1777年1月1日,创办人是布里索。该报虽非官方报纸,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检查官的审查。
(2)此前法国出版的重要的官方报刊主要有:
①《公报》。1631年5月在巴黎创刊,创办人是勒诺多,他被认为是法国新闻之父。《公报》刊载政府批准的新闻,国王和首相还亲自为之撰稿。开始以报道国外新闻为主,后来增加国会消息、国王谕旨等国内新闻和广告,还有政治评论。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公报》也刊登一些“奇闻”,其风格颇似早期的不定期小册子。自1632年起,又增加了一页“问讯处专版”,亦即现代报纸广告版的雏形,由此演变出的报纸“启事栏”一直沿用至今不衰。勒诺多家族经营该报131年,至1762年报纸由外交部接办,改名为《法兰西新闻报》。1915年该报停刊。
②《学者报》。1665年德尼·德·萨洛创刊于巴黎,接受政府资助。主要内容是介绍法国国内外出版的新书,定期公布新书书目满足了社会需要,因此,深受读者欢迎,并成为欧洲许多同类刊物的楷模。创办初期是周刊,1724年改为月刊,并延续至今。
③《信使报》。原名《文雅信使》,1672年多诺·德维泽创刊于里昂。创刊之初,是一张具有乡土气息、风格多样的报纸,后来很快变为一张以刊载文艺作品为主的报纸。它的丰富多彩的格式具有独特风格,在整个欧洲也不乏模仿者。1724年更名为《法兰西信使》,由外交部赞助,共存在约120年。
2.为什么人们把法国的18世纪称为“启蒙时代”?当时有哪些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的主张和贡献如何?
答:(1)法国的18世纪被称为“启蒙时代”的原因
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启蒙思想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斋型学者,而是介入社会、深入生活的思想家、作家和人类进步事业的捍卫者。所以人们把18世纪称为“启蒙时代”。它从古典时代中走来,与旧制度几乎同时结束;它又为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为新制度的建立扫清了道路;而它所确立的许多原则为后人所接受,一直延续至今仍不失其生命力。
(2)法国18世纪的代表性思想家
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岌岌可危之际,涌现出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博马舍等。
(3)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和贡献
①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
孟德斯鸠是世界上资产阶级法学的主要奠基人。狄德罗编纂了彪炳史册的《百科全书》,是启蒙运动中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代表人物。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宣扬“主权在民”理论,是最著名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家。博马舍是杰出的启蒙戏剧家,脍炙人口的《费加罗的婚礼》中对伯爵老爷的嘲讽实际上折射出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度的愿望。
②启蒙思想家们的贡献:a.启蒙思想家们继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掀起了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人类对外部世界及自身认识的提高,为理性学说的腾飞插上了科学的翅膀。思想家们吸吮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营养后,向封建王权、神权和特权提出了挑战;b.启蒙思想家们不仅将旧制度批判得体无完肤,而且对将“理性”社会化为现实充满信心,认定理性的力量是最强劲的,必将赢得胜利;c.启蒙运动最直接、最伟大的功绩是为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铺平了道路。他们的反封建主张一度成为革命中居支配地位的革命思想。
3.法国大革命时期有哪些重要报刊?简述马拉其人及其报刊活动。
答:(1)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报刊包括《人民之友报》、《杜歇老爹报》、《法国布拉班革命报》以及《铁嘴报》等。
①《人民之友报》。1789年9月由雅各宾派领袖马拉创办,1792年9月改名为《法兰西共和报》,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
②《杜歇老爹报》。1790年9月6日由阿贝尔创办。这份报纸创刊初期,态度比较温和,随着革命的深入和保皇派真面目的暴露,它开始猛烈抨击贵族和天主教。
③《法国布拉班革命报》。由德穆兰在大革命前期创办。该报以大部分篇幅报道和讨论法国、比利时和其他国家的革命问题。德穆兰在报上发表大量文章,谴责封建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国。
④《铁嘴报》。它是社会俱乐部机关报,由修道院院长毛劳德·福适和记者尼古拉·邦维尔创办。该报秉承社会俱乐部的宗旨,宣传平均分配土地,限制过多财产,主张财产平均主义。
(2)马拉及其报刊活动
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新闻记者。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投身革命。同年8月,他创办了《爱国者指南》,但只出版了一期;9月12日创办了《巴黎记者报》,16日改名为《人民之友报》,发表许多政论文章,宣扬暴力革命,谴责君主立宪派的妥协行为,后受人迫害,被捕入狱,《人民之友报》被迫停刊。
《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结合革命进程大力抨击封建势力的腐朽和反革命,及时揭露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主张颁布限价法,严惩奸商。这些主张后来在雅各宾派专政时付诸实现。马拉一直深入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共和国成立后,1792年《人民之友报》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仍坚持革命方针,与吉伦特派反人民的行径作斗争。1793年7月,当政权转入雅各宾派手中不久,马拉遇刺身亡。
4.为何法国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答:法国大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其原因有:
(1)法国革命后政局多变,资产阶级民主派与保皇派经历了长时期的斗争。
(2)法国政党林立,各个党派均拥有自己的政治报纸,为自己的利益鼓噪。故在19世纪末,法国大众化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纸主体之后,政党报纸仍然与之并存。
(3)由于报业商业化进程不快,这一时期法国的政党报纸,仍在报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5.巴黎公社时期(1871)的革命报刊有何特点?其在新闻领域方面最重要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答:(1)巴黎公社时期(1871)革命报刊的特点
巴黎公社时期,巴黎约有近40种支持公社的报纸,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出版的第一批革命报纸,是公社事业另外一条重要战线。它们阐述公社的目标和任务,公布公社的各项法令和决议,向人民解释法令、决议的内容和意义,揭露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的真面目,及时反映劳动人民的呼声,与读者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为捍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们的经验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宝贵财富。在这些报纸中最重要的有:
①《法兰西共和国公报》。简称《公报》,是巴黎公社期间最重要的报纸。原是梯也尔政府的机关报,1871年3月18日被国民自卫军接管,3月20日改为巴黎公社的机关报。自3月20日到5月24日共出版66期。该报除发布公社的重要宣言、法令、决议和指示外,还澄清事实真相,戳穿敌人的谎言。但该报印刷发行业务掌握在私人手里,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出报时间晚,价格太贵,所以销量只有3000份。
②《杜歇老爹报》。公社时期影响最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重视并大量刊登读者来信,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语言浅近,通俗易懂,很受欢迎,但是缺乏深度。
③《社会革命报》。很有影响的蒲鲁东派报纸,自3月31日至5月7日共出48期。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国民自卫军的英雄业绩,其最大特点是更多地讨论一些革命问题。如工人阶级和妇女在革命中的作用,改造所有制等问题。“无产者论坛”专栏为开展讨论提供了场所。
④《人民觉醒报》。在新雅各宾派报纸中最有影响。详细报道公社委员会会议情况,经常发表论述公社各项政策的专论。态度坚决,反对和凡尔赛妥协。
此外,蒲鲁东派的《公社报》、新雅各宾派的《复仇者报》、发行量最大的《人民呼声报》都是重要的革命报纸。
(2)巴黎公社在新闻领域的历史教训
①报纸立场不坚定。由于斗争形势复杂,这些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诞生的第一批报纸毕竟缺乏经验,加之公社内部存在着两派分歧,不少报纸卷入了内部斗争,有的还发表过一些为敌人张目的错误言论,造成很坏影响。
②报纸素质良莠不齐。不是如《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文风刻板,不太关心群众利益,价格太贵,就是像《杜歇老爹报》虽然语言浅近,通俗易懂,但是缺乏深度。
③从全局来看,公社领导的新闻政策失之过宽,这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当时巴黎还有不少报刊敌视公社并且攻击诽谤公社的政策,公社领导人对此没有采取果断的查封措施。这些反动报刊的造谣污蔑造成反动言论甚嚣尘上,使公社失去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这是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
6.法国成功的廉价报纸出现于何时?《新闻报》是如何提高它的发行量的?
答:(1)法国最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6年创刊的《新闻报》和《世纪报》。
①吉拉丹于1836年7月1日创办《新闻报》( La Presse),其一年订费低于当时报纸报价一半,立即受到读者欢迎,销路不断上涨,但也遭到一些新闻界同行的妒忌。
②杜塔克于1836年7月1日创办《世纪报》(Siecle),每份售价一苏。它是独立经营的,在政治上是共和派的支持者。
(2)《新闻报》主要依靠以下方法来提高它的发行量:
①降低报价。《新闻报》一年订费仅40法郎,低于当时报纸报价一半。
②减少政治新闻和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案件。
③大量刊登有关卫生、健康、食品、服饰、家庭等方面的知识性、实用性的文章。
④连载巴尔扎克的《老姑娘》,吸引读者。
⑤重视广告经营。在法国首创靠增加广告收入降低报价的先例。
7.法国的报业垄断何以晚于英、美?目前法国有哪些主要报团?
答:(1)法国报团的出现不仅晚于美国、英国,而且也后于德国。它的报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的。导致法国难以形成大型的报业垄断组织的原因主要有:
①两战之间法国经济发展缓慢,报纸单凭广告收入难以维系生存,名为“商业报纸”,多数却在暗中与政府、政党、商界保持密切接触,这既能在政治上有所依靠,又能在经济上得到资助。
②势力强大的地方报阻止巴黎报纸向外省扩张、渗透。
(2)目前法国主要的报团
①埃尔桑报团。二次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法国新兴报团,创始人是罗贝尔·埃尔桑。1950年起,先后创办了《汽车报》、《瓦兹省晨报》和《中部新闻报》。60年代,已拥有20多家地方报纸。70年代,先后取得《巴黎-诺曼底报》、《费加罗报》、《法兰西晚报》、《震旦报》,从而成为法国最大的报团。80年代又买入《自由多菲纳报》、《进步报》等。到80年代后期已有报纸40余家,占地方日报发行量的26.4%,巴黎日报发行量的38%。该报团还拥有新闻通讯社(报业新闻总社)、广告公司、印刷厂等企业,并向电视业进军。埃尔桑自诩为右派领袖,其报纸亦是为财团和右翼政治势力服务的工具。
②阿歇特报团。其前身是1826年创建的阿歇特书店,现已发展成为法国最大的图书出版和报刊发行集团。该报团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报纸、杂志等刊物达20多种,如《法兰西星期报》、《星期日报》、《她》、《时装园地》、《每周电视》等。此外还经营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公司,拥有两座印刷厂。
③阿莫里报团。又称“解放了的巴黎人”报团。创始人艾米利安·阿莫里是法国广告业巨头。曾任哈瓦斯通讯社社长。1944年8月《解放了的巴黎人报》创刊。政治上支持戴高乐,具有较强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色彩。内容以社会、犯罪新闻为主,因而有“凶杀案大全”之称。该报团还拥有《西部信使报》、《体育日报》、《观点》等报刊。
④世界出版集团。原为西诺·德尔·杜卡报团。创办人杜卡去世后,几度易主,现由科拉超级市场集团控制。拥有数种畅销杂志如《我俩》、《亲密朋友》、《电视杂志》、《巴黎时装》等,该报团还有三座印刷厂和一家新闻通讯社。
⑤巴亚德报团。法国最重要的天主教报团,政治上代表右翼资产阶级。主要报刊有历史悠久的《十字架报》(1885年创办)、《朝圣报》(1873年创办)、《天主教参考》、《圣经世界》等宗教出版物。1993年营业额为20亿法郎。
⑥菲力巴奇报团。成立于1955年,主要经营娱乐性杂志和画刊。菲力巴奇和泰诺分别掌握60%和40%的股份。该报团拥有的刊物有:《致敬》、《OK》、《花花公子》、《图片》、《爵士画刊》、《他》等。1993年营业额为15.32亿法郎,净利润1.30亿法郎。
⑦共产党报业集团。著名的《人道报》是该集团的旗帜。战前曾在各地建立“保卫人道报委员会”,战后改为“人道报推销委员会”,用来筹集资金、推广发行。70年代后销量下降,陷入财政窘境,80年代发行量为十多万份。该报团还有《人道报星期刊》,三家地方日报:里尔的《自由报》、利摩日的《中部回声报》、《马赛曲报》,刊物有《共产主义手册》、《革命》等。
8.法国现有哪几家主要报纸?《世界报》当年是怎样创办起来的?
答:(1)法国现在主要的报纸有:《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费加罗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法兰西西部报》、《回声报》等。
(2)《世界报》的创办经过
《世界报》是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1944年12月18日创刊于巴黎。当时巴黎刚解放,著名记者于贝尔·伯夫—梅里受戴高乐委托,联合30名青年记者,接受原《时报》设备,办起这份“为国家新闻事业服务”的报纸,使之成为“民族自信的工具”。《世界报》从一开始就宣布,报纸有权批评和提出建议。
9.法新社的前身是哪家通讯社?简述其当前的“发展与多样化”的经营方针。
答:(1)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1944年9月组建,其前身是哈瓦斯通讯社,职员也大多为原哈瓦斯社的职员。
(2)法新社当前的经营方针是“发展与多样化”。“发展”是指改善原有产品,精益求精;“多样化”则指推出新产品,不抱残守缺,推出的新产品指新的新闻产品。80年代以来,法新社拓展的服务领域有:创建信息库,开展微电脑信息咨询服务;1984年10月成立视听部,提供广播新闻和声像产品;1985年加强图片新闻供应,继而又开发图表新闻;设有独立的金融专线,1991年同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联合推出英语经济信息专线(AFX),打破了路透社独占伦敦市场的局面。该社把科技消息刊登在《法新社科学简报》上,作为定期新闻稿出售。为了保证照片的质量、时效,该社为摄影记者配备了精良的器材。记者不仅可以通过电话线,也可以使用可携带的卫星天线传输图片,这样记者就不会受发稿条件的限制,而能及时发回稿件。
10.法国广播事业开始于何时?它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1)法国是欧洲广播电视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无线电广播兴起较早。1903年,广播事业的先驱德福雷斯特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设立广播试验电台。1922年法国邮电部在埃菲尔铁塔上架设发射天线,用长波定时播出节目,标志着法国广播事业的开始。
(2)法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①国营为主、私营并存时期(1922—1945年)
广播诞生后,法国私营电台纷纷出现,1923年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广播事业为国家专利,私人只有经邮电部特许方可经营,并且不得妨碍国营广播和公共利益。1925年起出现了不少生机勃勃的私人广播电台。1926年12月政府公布新法令,要求建立一个“国家管理下的、协调的广播组织”,规定全国只能有11家私人电台,经营期限不定。邮政部同时设立广播领导机构,以促进公共广播电台的发展。这一时期,国营电台居于主导位置。1935年法国开始电视试播,1938年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1940年德军侵入法国,打断了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正常发展。
②国家垄断时期(1945—197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政府以行政命令取消私营电台营业执照,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同年成立法国广播电视公司(RTF)隶属于政府新闻部,领导全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国家垄断体制。1964年RTF改为ORTF,全称法国广播电视管理局,不再隶属于政府部门,而成了具有工商企业性质的“独立”机构,国家主要通过管理局局长和管理委员会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垄断和控制。这一时期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规模有了重大发展。因资金不足,1967年议会同意开放电视广告,1970年广告收入已达到ORTF总收入的1/4。
③分散经营体制时期(1974—1982年)
在ORTF的统管下,法国广播电视事业缺乏活力,经济窘迫,政府还横加干涉,改革呼声强烈。1974年议会解散ORTF,将其业务分散给“各自独立的、自治的、高质量的、互相竞争的七个国营公司”,改变了政府具体管理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广播电视国有国营的基本体制,虽在创作方面有了灵活性和自由,但在政治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是难以同其他西欧国家相比。因此有人抱怨,节目不比以前好看,行政费用却在增长,甚至还出现以降低质量而获取商业利益的不良后果。
④逐步开放时期(1982年以后)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着手改革广电体制,1982年通过《视听传播法》,允许开办私营电台,1985年允许开放商业电视。1988年密特朗再度当选后第七次修改广播电视法,成立独立有权威的最高视听委员会(CSA),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促成了私营与国营广播争夺受众局面的形成,公共广播电视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