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6284字
- 2020-12-01 16:52:58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第四媒体(复旦大学2005年研)
答:第四媒体是指因特网,即将它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并与大众传播媒体并存的新的媒体形式。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具备海量信息、传播迅速、信息检索、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及小众化等优势。互联网的崛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因特网被正式承认为“第四媒体”。
2.www网站(北大2002年研)
答:www网站是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以简称为web,中文名为“万维网”。www网站起源于1989年3月,是由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3.P2P技术(清华大学2007年研)
答:P2P技术又称为对等网络(Peer to Peer)技术,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P2P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代表形式是软件。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P2P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4.门户网站(人大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5年研)
答: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发动机和网络接入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驻互联网用户,使得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5.流媒体(Streaming Media)(北大2007年研;社科院2005年研;南京大学2004年研;清华大学2003年研)
答: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Flash动画就是流媒体的一种形式。流媒体技术(或称为流式媒体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流媒体是流媒体技术的核心和体现。
6.德拉吉报道(The Drudge Report)(南京大学2005年研)
答:德拉吉报道(The Drudge Report)是指美国个体新闻工作者麦特·德拉吉独自创办经营的邮件报道。1998年1月,德拉吉通过《德拉吉报道》抢先在传统平面媒体之前,向几万订户发送了有关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性丑闻的报道,无意中掀起了美国新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绯闻报道狂潮”,一时民意汹涌,舆论兴奋,由此推动的漫长诉讼几乎将美国总统逼到了悬崖边缘。这次事件是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政治表达的典型案例。
二、简答题
1.观点讨论:网络会取代传统媒体;网络不会取代传统的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武大2003年研)
答:对这一观点的评价如下:
(1)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时效性、超规模的海量存储能力、全球化的超越时空的能力、更有效的互动交流性、网络信息检索的方便快捷性等优势。这些优势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威胁和冲击,是对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改写。
(2)传统媒体也有网络不能替代的特点,比如报纸的深度性、电视广播的不受文化水平限制、更廉价、操作更简单等特点。同时传统媒体也在努力融入网络,积极创办自己的网站。
(3)直至目前,由于受众的阅读习惯、经济条件、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瓶颈限制,网络媒体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发挥整合优势。
因此,第一种观点夸大了网络的传播优势,是错误的。第二种观点较为合理。
2.网络上的即时通讯软件给人们的传播行为带来了什么变化?(清华大学2005年研)
答:网络上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QQ、MSN、SKYPE、网易泡泡等工具的普及,图书馆在线咨询、远程医疗在线问诊、电子商务中的在线交易还有日益发展的远程教育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是人们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它打破了地理范围对人们身体的束缚,为人们的互联网络生活创造了全新的“多媒体”景观。虚拟空间中人在从事传播行为时的表现会不同于现实空间:
(1)即时通讯软件在传播方式上属于人际传播的范畴。而其传播过程中受者的身份也有明显的特点:其受者不仅是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已经与传者建立了某种形式的较强的社会联系的人。
(2)在使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沟通交流时,双方的身份均是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双方的互动更加直接而频繁,对于强化“作为参与者的自我”的网络形象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3)网络人际传播就是依赖网络这一特定媒介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是和传统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相对应的传播形式。而从人际传播的角度看,当双方不进行直接交流时,可以克服羞涩心理,更加敞开心扉。因此,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人际交流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快地进入思想交流的实质阶段。文字便于清楚地表达深刻的思想,这可能有助于加强传播的效果。但另一方面,由于人们不能面对面,所以一些辅助性的“语言”不能使用,这又可能削弱传播的直接性,甚至造成误解。
3.试述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南开大学2007年研;上海交大2004年研)
答:参见本章课后习题第3题答案。
4.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媒体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厦门大学2006年研)
答:随着网络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也日渐激烈。经过近几年的讨论与实践,学界和业界已经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网络媒体有优势也有不足。
(1)从网络传播技术的角度看,网络媒体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传播迅速及时。互联网的触角已几乎延伸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在网上的流通已经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极为快捷。而且,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可以随时更新,这就把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
②全球传播。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任何国家的任何用户的观点,通过网络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只要这些信息具有足够的价值或吸引力,就可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③海量信息。由于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数据库,使网上的信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故相对于传统媒体有限的信息量来说,可以说是“海量”的。
④多媒体化。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综合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了信息传输的多媒体化。多媒体,是指数据、文本、声音以及各种图像在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借助多媒体技术,网络媒体能对包括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在内的各种信息做数字化处理,从而使网络兼具多种媒体优势。
⑤渠道开放。从技术上说,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或许是网络最具革命性的挑战。正是网络传播的渠道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垄断,让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上的传播者。
⑥交互性强。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众是截然分开的两种角色,前者主动地传播信息,后者被动地接受信息。即使传者要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也只能极其有限地体现在“编读往来”、听众热线、现场直播等形式中。而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用户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拉出信息,还可以通过在线聊天、BBS、网上论坛及时发送反馈意见,并且会引发更多信息反馈,从而形成强烈的网上意见市场。
⑦检索方便。网络媒体在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的同时,由于信息量巨大,海量信息能够得到长久的贮存,加上多媒体文本以超链接的方式加以组织,因此具有检索方便的突出特点。通过超链接,或者通过搜索引擎,人们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地从信息海洋中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有助于人们更深刻、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现实意义。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传播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息承载过量。虽然互联网络理论上可以容纳无穷无尽的信息,但由于信息是通过互联网上的站点来连接和传输,再加上承载信息的电缆、光缆又总是存在着信息容量的限制,必然使整个网站难以承载无法计数的信息流量。即使网络传输畅通无阻,日积月累起来的信息,从四面八方会聚在一起的新闻报道,往往让用户掉进信息的汪洋大海。要从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还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智。
②新闻公信力低。网络新闻传播的渠道开放,非正规新闻机构及自由写手涌现,新闻失实频发。在为人们提供新闻言论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新闻的公信力。
③技术依赖性强。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技术依赖性。首先是对电力的依赖,其次是对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依赖,再次是对应用技术的依赖。
5.简述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清华大学2007年研)
答: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事件是指德拉吉凭借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丑闻——“拉链门事件”的报道而使《德拉吉报道》一举成名的过程。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如下:
(1)1998年1月17日深夜,麦特·德拉吉向世界各地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发送了一条耸动视听的新闻,题头上赫然写着“世界独家新闻”。其中的关键内容是:“星期六(1月17日)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毙了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将注定动摇华盛顿的基地: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德拉吉的故事一上网,便以惊人的速度迅速传播。星期一,《德拉吉报道》又更新了这条新闻,第一次指出莫尼卡·莱温斯基就是那位白宫实习生,并提供了莱温斯基的简历。随后,他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引起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一所谓“拉链门事件”在德拉吉及其博客网站的煽惑下,最终演化为一场搅动世界的绯闻。1998年8月,克林顿被迫承认自己的过失,向全国道歉。
(2)在这一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1998年,大众传播学者琼·杰尔曼对德拉吉评价道:德拉吉的历史地位,并不在于他的个人才干,而仅仅在于他较早认识并全力发掘因特网在新闻传播上的巨大潜力。通过革命性的、空前迅捷的网络媒介,德拉吉展示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样式。在这种样式里,一个小小的礼品店经理,借助一台个人电脑,在好莱坞一间狭小房间,通过互联网单枪匹马地聚集起比《时代》杂志更多的读者,并不断播发耸动天下的独家新闻——这一奇迹使新闻传播史进入网络时代。
三、论述题
1.有人认为:“网络新媒体的介入有望使我们进入一个信息平等自由传播的新时代”,请你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网络新媒体的介入有望使我们进入一个信息平等自由传播的新时代”,其实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电子乌托邦”的想法,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之上,但在新技术方面的观点并没有考虑到历史、政治、文化等现实因素。网络传播并不必然导致信息平等自由传播。
(1)新的媒介技术或传播工具的确蕴涵着广泛的可能性
①新的电子媒介的发展为变革人类的传播活动,为改造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上的可能性。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举个简单的例子,电话是一种双向媒介,但是电话并不保证通话双方社会关系的平等,相反,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是受到电话系统以外的众多因素制约的,例如上下级关系、父子关系、劳资雇佣关系等。
②一种理想社会的到来,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条件,而且需要更为复杂的社会条件,其中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合理化以及人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简单地断言某种传播技术或工具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形态的观点是幼稚的。
(2)“电子乌托邦”思想有其历史渊源
在大众传媒发展和普及的初期阶段,不少人就对它有过乌托邦式的期待。例如布莱士对报纸在舆论的合理化、理性化以及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分析,库利关于“印刷意味着民主”的断言等。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大众传播技术和工具的普及并没有必然导致民主和自由,也没有必然地促进“人性和道德”的发展,相反在一些传媒相当发达的国家(如德、意、日),甚至出现了极端的法西斯专制和暴政;而在另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人性的退化”反而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于是一些学者开始转向反面,试图通过对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强制性的分析来发现大众传播与专制或极权主义之间的必然联系。
(3)各种技术乌托邦思想之间互相矛盾,都缺乏历史依据和科学依据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也对现代“电子乌托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指出,麦克卢汉本人就曾试图用“部落文化”(口头媒介)、“脱部落文化”(文字和印刷媒介)、“重返部落文化”(电子媒介)来代替“伊甸园”、“人的堕落”和“重返天堂”,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一种“媒介神话学”的基础上。与库利的“印刷意味着民主”的断言相反,麦克卢汉则认为文字和印刷媒介与“人的堕落”相对应。
(4)媒介技术或工具是中性的,其本身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善”或“社会恶”
归根到底,媒介工具是人的创造物,重要的是人如何使用它,利用它来传播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目的。从这个角度而言,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取决于媒介的技术或形式特性,而且取决于掌握和运作它的人和社会组织,取决于它们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内容。
(5)从微观层面看来,网络也有缺陷
网络传播有着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媒体性(媒介融合)等多种优势,但这些优势并不意味着平等自由的传播。这主要表现在:①网络警察无处不在,新的把关的中间阶层逐渐形成,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并非不受限制;②网络技术限制是无形的屏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利用网络媒体的机会;③网络媒体新闻传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抄袭复制现象严重、公信力不高、容易侵犯知识产权、带宽瓶颈制约、信息垃圾泛滥等。
2.试阐述你对无线互联网传播的前景的看法,并谈谈其目前存在的发展障碍。(华中科大2007年研;南京大学2006年研)
答:无线互联网是建立在无线网络基础上的互联网。
(1)无线互联网传播的前景
无线互联网传播的前景可观。无线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传播。中国无线互联网始于2000年之后,“移动梦网”和“互动世界”两家运营商的移动网站相继成立。2004年,国内第一个独立于两大运营商之外的独立免费WAP门户网站——3G门户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超过万家的WAP站点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相比PC互联网的规模,中国无线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
WAP终端的日益普及以及国内独立WAP网站的惊人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无线互联网用户数量的激增。新媒体的兴起,手机资讯及其视频直播随时随地的便利性,吸引了无数“拇指族”,无线互联网逐渐成为中国上亿年轻人获取资讯和娱乐的第一渠道。
有线互联网是用一台电脑连在ADSL上,或者宽带上,可以在一些固定场所满足信息需求。有线互联网培养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之后,用户会提出更高的需求,即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无线互联网。
(2)无线互联网传播目前存在的发展障碍
《中国无线互联网(WAP)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制约WAP应用的瓶颈主要有三个:①WAP网站太少,内容贫乏;②WAP的上网速度为众多用户所诟病;③资费过高。
国内的无线互联网产业链的完善需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WAP网站应进一步创新应用和内容,争取市场优势,而不是以同质化竞争来“血拼”;二是作为网络运营平台的电信企业,也应明确自身定位,遵循市场规律来规范市场秩序。这样,移动运营商、独立WAP门户和无线技术、服务提供商这三股力量才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整个无线互联网市场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