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 论

第1章 概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引言

(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如个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转归和预防的关系等。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就称为医学模式,其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转变。

1.第一阶段(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古代原始社会的医学是在与迷信和巫术不断地斗争中诞生和成长的。例如东方以我国的《黄帝内经》为代表,西方则以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为代表。

2.第二阶段(生物医学模式)

在西方工业化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医学摆脱了宗教的禁锢,开始对有生命活动的生物体进行了实验研究。该阶段医疗行为有如下特点:

(1)疾病是生物学统计常模可观察到的偏离,在治疗上要重视药物的作用;

(2)疾病与健康判断最终以生物学指标为依据。

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在于缺少重视病人对病情和治疗的详细申诉,临床医疗分科细化,重局部器质性病变,忽视整体以及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和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作用。

3.第三阶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生必须考虑社会和心理因素以及生物学因素所起的相互作用。

(1)生物学角度难以解释健康与疾病的原因

很多疾病在早期是没有症状的,一般常规检查也不易检查出来;

不同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不同,判断个体健康和疾病的标准也不一样;

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还受文化背景、生活道德规范和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影响。

(2)健康的定义

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无主观不适的感觉;

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

医学心理学是解决各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二)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根据心身统一的观点,疾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第一类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首先作用于大脑

大脑疾病的发病机理通常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为病因的代表,外界的社会致病因素能否成为心理致病因素要取决于个体的主观评价、态度、过去的经验和应付能力。

(2)第二类疾病: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以外的躯体各系统器官

病人的症状中普遍存有心理障碍,其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疾病就称为心身疾病。

(3)第三类疾病: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部分器官

致病因素为物理、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部分器官,病理改变是明显的局部器官或组织损伤。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进程,有的还产生明显的心理障碍。这种继发性心理病因可影响疾病的愈合过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身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1)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时,传入的神经冲动不仅引起机体的生理反应,同时被意识到后转为心理反应和情绪体验。这些心理反应反过来又调节着机体生理反应的强弱。

(2)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反应称为紧张状态或应激。心理应激包括应激事件和应激状态。

3.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1)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而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对人对事经常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2)在医学上,常用人格异常或人格变态这样的术语来标志其个性心理特征已超出常态分布的范围。

4.研究如何通过心理机能支配或调节生理机能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的目的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以没有意识到任何心理活动,即没有什么主观情绪体验的“心理状态”来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

三、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一)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三者的关系

1.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和解决整个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它阐述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的规律,以及引起的躯体生理过程的机理,提出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学观点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都是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重视临床各科疾病的心理学问题,后者则重点阐述精神病的心理学问题,并较多地从理论和心理变态上进行分析。

(二)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1.健康心理学

2.临床各科疾病心理学

3.变态心理学

4.神经心理学

5.护理心理学

6.医学心理咨询

7.医学心理评估

8.心理治疗

9.康复心理学

10.医学心理学其他领域:社区心理、药物与心理、缺陷心理等。